“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重构政治生态、重塑南充形象的重要时期。市委五届十次全体会议科学分析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事关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者从中摘选部分重要内容,以飨读者。
(一)实施综合枢纽建设行动。
1、主动跟进成南达、南充到万州高速铁路,谋划和推进汉巴南铁路、南充与绵阳等城际铁路。,适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2、完善交通大网络,加快推进巴南广、南绵、营达、南泸、阆仪营、南充过境高速公路建设和成南高速扩容,争取建设绵达高速,完善区域性高速公路网。
3、提升嘉陵江航道通航等级,实施南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启动建设阆中机场,开辟更多国内、国际航线。
4、加快“互联网+”发展,应用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建设云计算中心。
5、加快推进以亭子口灌区工程、升钟二期工程为重点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二)实施产业振兴行动。
1、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汽车汽配产业强势崛起,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2、开展丝绸文化创意研究,创建中国创意丝绸第一城,办好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争创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永久论坛,建设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
3、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4、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阆中古城为龙头,提升古城品位,积极参与古蜀道申遗,打造世界级精品景区。
(三)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行动。
1、面向成都、重庆、西安,积极对接、主动融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相配套、资源开发互利共赢,打造成渝西的“后花园”。
2、强化市县联动,支持西充、蓬安撤县设区,支持南部撤县设市,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扩大县(市、区)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在城市购房,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四)实施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行动。
1、以嘉陵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为先行试验区,扩大与嘉陵江流域协同发展,推动“嘉陵江三省一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2、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提升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和污染事故,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五)实施脱贫攻坚行动。
1、实施五大工程。
2、分批推进脱贫。抓好精准识别这个关键环节,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3、创新扶贫机制。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六)实施民生改善行动。
1、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国学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
2、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创建一批三级医院,增强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全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建立灵活高效的远程集中诊断平台,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
3、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岗位,引导就业。
4、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市级统收统支。
5、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发展养老事业。
(七)实施创新创业行动。
1、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人才团队。
(八)实施重点改革突破行动。
1、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引导机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化供销社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激发经济内在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