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本月20号搬迁吧。借楼主的帖子,顺便谈一下市场、农业及其他,因为我本人也在菜市场经营,是农民也是消费者。
现在的市场,是由私人举办,不再由政府统揽,这在德昌是新生事物。产生了各种看法与情绪,质疑和猜测。当然这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应该说与国家的改革方向,精简、转变政府职能,社会能办好的交给社会这条道路不相冲突。假如能够更加令市场繁荣,购物环境更加方便、舒适、更加安心,又何必排斥呢。说到这里,就提到责任二字,一个中国企业公民的责任。开门七件事,民以食为天,食品的价格、食品的安全关乎百姓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企办市场都应该肩负起这一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道义,而不仅仅只满足于法律要求。这应该是企业利润与管理所要遵循的宗旨,兼顾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
德昌的物价,具体我是指生鲜食品价格,老实说作为一个小县城,并不低,甚至某些个时间段的某个品种的菜价超过大城市的。毫无疑问,大家也质疑市场交由企业办后,菜价会不会因此上涨。我看就目前的摊位收费标准,应该不会。因为大家都晓得,德昌清泉街的菜价相对于其他市场颇高,这里实际上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因此我认为德昌偏高的菜价,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市场因素,供求关系引起的。我有时候也很不解,德昌地处安宁河流域,是著名的天然温室,农产品相当丰富,为何会造成这种状况。我分析有如下原因:1.地块效益竞争。同样一块地,我可以种草莓,蒜薹,也可以种白菜、茄子,随着这些年德昌的农产品向外的市场开拓,比如草莓、青椒、蒜薹、四季豆的价格很好,当然效益就好,而且销售方式简单、便捷,因此以本地市场为销售对象的地块种植效益,某种程度上是处于劣势。2.人的劳动收益竞争。就种植业来说,种植者务农生产的净收益,是比不上打工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的,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力离开了土地。3.运输。道路交通欠发达,尽管这些年在不断改善,导致很多土地资源很好的地方,种植出的农产品不能以最佳状态和时间应市,影响收益。3.习惯。应该说德昌很多蔬菜的来源就在德州镇及附近,很多较远的乡镇的村民没有种植商品蔬菜的习惯。4.农业本身。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价格波动大,农民从种植某个品种从判断到产品应市,少则两三月,多则大半年,往往效益好时一哄而上,效益差时大家都不种,菜价波动较大。5.农业科技。本身中国的农业不发达,加上长期的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土地的过度耕植,等等导致蔬菜产量与品质差。比如危害较严重的线虫病。6.社会发展。德昌目前的外来人口显著增加,或者说是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显著上升,导致供需矛盾。还有其他如生产方式等等的原因导致了蔬菜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当然,作为市场经营者,就全县区域来说,应该保证一定比例的农民直销摊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抑制菜价。
食品安全。蔬菜、牧渔产品的农残、药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政府与生产者、经营者三者联动才能解决。就目前来说,市场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比如合同、管理、经济、抽检、预报、科普等等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关键是要务实,决不可形式主义。
这个市场,是在地下一层。所有人都担心的是空气质量如何保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有顾虑。本身菜市场就五味杂陈,加上众多的人聚在一起,因此通风系统是关键。还有楼梯太陡,这实际上是一个安全隐患,因为很多买菜的是老年人,行动不便。然后比如摊主的运输车辆停放问题。由于市场本身的定位,可能就排斥了一些早鲜应市的山野食品,比如蘑菇、花椒等德昌自然特产的进入,好像会令市场欠缺活力。这只是个人建议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