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19|评论: 23

[原创]关于小宁城和米仓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4 20:14 | |阅读模式
 

关于小宁城和米仓古道

——兼复38楼网友

    先生要研究两个遗址,我有提供文件地址的义务。

    一、小宁州的全部遗址在距县城6公里的小宁村;

    二、米仓古道江口段的石刻在西兴乡天堂村、县酒厂背后和汉中大路两边石壁上:解放前,我们很多人的祖辈都去来汉中谋过生,流过汗,说这大道,知者不计其数。

    三、巴州志、旺苍志是我在巴中师范刘瑞先生(91岁)处抄的,他是志书的校注者,他可能提供。平昌志县上较多,很容易找到,一目了然。这些遗址的解释,除上述志书外,平昌还有赵学成先生、旺苍的王勇先生也有专著在世。

上述有些文、图因我尚未出版,恕不在网上提供!

    附:米仓古道:

    考证,米仓道始创于秦朝末年,兴于汉代。《南江县志》记载云:秦末汉初,从陕西的南郑起到四川的道路中就有米仓道。米仓道在民间有水路和旱路之说,即米仓水道、米仓旱道。所以,发源于陕西南郑和宁强的东河与米仓道,均成为米仓山南麓的交通要道和运输大动脉。随着时间的推移,米仓道在川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逐步又分为官道、兵道、商道。米仓古道纵贯秦巴山区,联接黄河长江流域,北上三秦而通中原,南下四川以达南方,古称大行道。沿途高峰丛集,万壑分流,先民依势开道,成于夏商。北起汉中,经南郑入南江界,越米仓山,踌孤云两角,南抵巴中,其间西去成都,南至重庆,自古乃兵家必争之道。夏禹王会盟涂山,巴蜀往焉,萧何月下追韩信于韩溪河,曹操征张鲁而刘备筑牟阳城于大坝,唐代皇子李贤李重茂贬谪巴州集州;宋元之际蒙将桑入川攻合川钩鱼城;明朝设巡检司于大坝;清代白莲教义军横行川陕各州县;现代红四方面军建川陕苏区于川北等等。五千年古道,兵马驰骋,商贾营运,行旅往来,不畏崎岖险阻,至新中国初期,始废米仓道。旺苍县境内的米仓古道,主要有四条,至今尚存,有的路段还很完整,至今仍有民间客商及游人、山民、背夫行走。何家沟段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川北道监察使杨瞻在翻越此段米仓道后,在他的《题灵溪》诗中十分动情的写道:“溪山曲尽难名巧,方信苍苍造化神,鸟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佛画中人。”此段古道经越千载,经无数次修整,其最后一次大型修整培补是在“大清嘉庆二十三年”至“大清嘉庆二十五年”间进行的,皆为民间捐资修整。当年培修整治的两道“修路碑”自今保存完整。

  穿越时空的隧道,历史上的旺苍米仓道上曾演绎出了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1987提11月25日,四川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占扬先生在旺苍县“木门会议陈列馆方案讨论会”上讲:“红军攻打汉中从旺苍县国华上去的,这是一条米仓道,是三国时的运兵要道。元朝大军进四川也是走的这条米仓道,直下阆中和巴中地区。苏区时,川陕地下交通线(即红色交通线)的西线同样是这条米仓道。《旺苍文史资料》也载文云:东鼓城山顶,当年诸葛亮屯兵演武的‘八阵图’、点将台依稀可见。旧时《巴中县志》载:汉平关,建安22年(公元217年),张郃从此关进窥巴西,为蜀将张飞所败。”米仓道无疑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浩瀚而伟大的财富,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2008-09-14 10:48:27
创建者:
光雾仙山

(平昌1946年才从巴中析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6-14 22:05 |

老师,用心良苦!你是平昌文化馆的多好呀!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9-6-14 22:14 |
主管部门好像没反应,司职何在?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1:59 |

二楼抓住了实质。听说平昌普查文物已经一年多了,不知有无进展!

发表于 2009-6-15 23:09 |

一、小宁州的全部遗址在距县城6公里的小宁村;

 

 

 

 

 

不是现在的小宁村.小宁村距县城不了6公里,现属云台管辖.而小宁洲原是杨柳村二社.因撤乡并镇,没有杨柳村二社了,现属江口镇荔枝社区管辖(从平昌到九连丫左上面就是小宁洲,反之从荔枝社区到九连丫右上面就是小宁洲).

 

 

对不起.别生气哟

 

 

发表于 2009-6-15 23:13 |

因为我原在荔枝乡工作过,所以比较熟悉.理解哈

发表于 2009-6-15 22:53 |
QUOTE:
以下是引用川东剑客在2009-6-14 22:14:00的发言:
主管部门好像没反应,司职何在?

发表于 2009-6-17 09:16 |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生姜在2009-6-15 11:59:00的发言:

二楼抓住了实质。听说平昌普查文物已经一年多了,不知有无进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4:27 |
是九年垭上面那个小宁城。志书上有图,图上标明叫“九年垭”,就是我们现在过车那个地方。

发表于 2009-6-18 18:14 |
传说中美丽的地方!

发表于 2009-6-18 17:19 |

那个地方不错,是山清水秀人义气,山上有8道石门,山顶内四周有东南西北门,山腰还有四道石门,曾经跟几位朋友上山去耍过

发表于 2009-6-18 17:10 |
5楼的朋友说得对,

小宁州的全部遗址在距县城6公里的小宁村;

 

 

 

 

 

不是现在的小宁村.小宁村距县城不了6公里,现属云台管辖.而小宁洲原是杨柳村二社.因撤乡并镇,没有杨柳村二社了,现属江口镇荔枝社区管辖(从平昌到九连丫左上面就是小宁洲,反之从荔枝社区到九连丫右上面就是小宁洲).

 

 

 

发表于 2009-6-18 17:14 |
不要搞这些彩色字,眼睛看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21:12 |
  6楼、10楼讲的是准确的。小宁城、小宁州是一个地方。因当时在上面建了一个州(为抗元,军政合一),这是个散州(不辖县,县域时属恩阳县),主要目的是不让元军从渠江、嘉陵江进入合川钓鱼城,合川失则四川失)加上山区对马军不利,所以在这里设州治(详见小宁城悬岩上宋元佑时的石刻)。这里县志是载了的,县政府已于1986年定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台小宁村是有一座大寨,它当时是小宁城的主要军事支撑点,如果县上有人同意上报,此地和白土坪(白顶子)都应在其中,因这几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个军事系统在指挥。

发表于 2009-6-20 09:21 |
这么好的地方,旅游局为什么不好好开发?不能忘记历史。

发表于 2009-6-21 14:18 |
是应该统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也应该加以开发,不然达巴铁路、达巴高速通了我们的第三产业怎么发展呢?现有的资源应该加强保护、和加强前期的规划和普查,简单的例子“云台那个“小宁”在文革以前整个山上都是寺庙,曾今很多老一辈的人在文革的时候还在哪些寺庙里面读过书,假如单单的吧那些寺庙的遗址进行发掘和加以保护啊,甚至原地重建,根据老一辈的记忆,整个“小宁山的寺庙规模和珍贵程度“绝对不会亚于现在的绵阳梓潼七曲山大庙的规模,甚至更加宏大,一个地方要是没有文化的支撑是不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优秀城市的,也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追捧,所以应该以这个鳌头来发展平昌旅游业,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一个庞大的旅游系统。要想让平昌旅游业发展,单单靠什么那个地方的一个小小古镇是不太可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我们政府应该进行系统的、宏观的思量这个问题。发展工业是我们当地的死门,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才是我们县的优势,处处是青山绿水,山山都有历史有文化,我们应该挖掘、保护。让平昌赶上绿色产业这趟末班车!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0:52 |
不知那些庙宇、寨门、石刻、其他遗迹还在不在?如在,我们几个闲云野鹤想秋天自费去看一下,有可能,会向有关部门写个报告,看能不能引起有部门的注意,

发表于 2010-10-9 21:00 |
各位,我把保宁府志原文传上来啊,大家研究一下关于巴州范围内的介绍

1

1

3

3

2

2

发表于 2010-10-9 22:15 |
4.jpg 5.jpg

发表于 2010-10-9 22:29 |
7.jpg 6.jpg 全图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