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32|评论: 20

从4700万“留守寡妇”性压抑问题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4 13:57 | |阅读模式
如果不是有城乡二元体制,农民还会这么穷吗?如果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孩子读书不受户籍限制,还有那么多留守妇女?这不是体制原因又是什么?

  去年12月2日我写的《谁解4700万“体制性寡妇”生活之困》,日前被红网《红辣椒评论》挑出进行年度佳作评选,没想到引发评委们的论战。论战其实在一个关键词上:“体制”。

  写此文是缘于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研究显示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调查中发现,留守妇女隐讳地表达了她们的性压抑问题,“她们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这也导致了连锁的负面情绪。”69.8%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烦躁,50.6%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焦虑,39.0%的妇女经常感到压抑。我在文章说,是谁让这4700万妇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寡妇”呢?当然是城乡二元割裂的体制。所以,叫她们“体制性寡妇”比较恰当。与丈夫一同去打工,孩子没人看管,怕荒废了孩子未来和前程,在家管教孩子,伺奉公婆,又不能和丈夫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长期的性压抑,让她们烦躁而焦虑。她们就是这样艰难地选择着这种痛苦的生活,忍受着与分居的孤寂。繁重的体力劳动似乎还不难承受,让她们更加难以忍受的是长期的性压抑。尤其对于生理处于性欲旺盛期的年轻妇女来说,性压抑已经成了她们感情生活的一大痛楚。所以,我们无法忽视她们身上所承受的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评委的评都抓住了“体制”这个关键词,应该说都抓住了牛鼻子。其实赞同也好,批评也好,我都打心里高兴,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写该文写得比较匆忙,不足之处也就在所难免,好的文章需要反复修改,如果能放一段时间再来修改,当然更好。但此文是当天看了《新京报》上的新闻,当天写出评论,媒体当天登出。

  8位评委的评析,虽然意见不同,但有一条是相同的,评委大都打了高分,让我获了佳作奖,这说明文章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观点的差异。在写该文是我不是没有考虑“贫民窟”、“工棚”这些要素,而是这些要素几乎与“留守妇女”无关,事实上,这些“留守妇女”不和丈夫一同出去打工,关键的不是住房问题,不少工厂提供夫妻房,一些城中村的房子租费也很低廉,也不是夫妻没有能力在城市生活,他们留守农村,最重要的是孩子读书问题,就是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地方读书,由于户籍问题,最后还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中考、高考都得回户籍所在地去考。比如我工作的地方在广东,老家在江西,两地的课本也不一样,孩子在广东读书到江西去中考、高考,很难考出好成绩,这是不是体制问题?再就是父母年岁大,需要人在家照顾和护理,往住是女的留在家里,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还可以看管孩子.(未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6-14 19:49 |
有同感啊!为了生活,就只有作出牺牲了,谁叫我们是弱势群体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3:59 |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三农”,也在研究“三农”。事实上,造成“留守妇女”如此之多,毫无疑义是体制问题,把问题全推给体制,这是非常正确的,不管“体制xx”用得多滥,但我认为,不公平的体制一日不消除,我们就应该一直要“滥用”下去,直到这个不公平的体制真的“烂掉”、不存在了。正如孟波先生说的“一个坏体制,会造成很多问题。因此常常会有‘体制性××’。”孟波先生还说:“体制性寡妇,是渐次打破城乡二元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农民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大了,农民同是中国公民,为何就要不得不付出代价?

  城乡二元制在中国也只有50年的历史,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立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年是不存在城乡二元制的,那时土地是私有化的。后来搞人民公社,变成了集体所有,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城乡二元制便随之而来。农民种粮、种棉、种油籽、养猪等,必须完成计划任务,计划外的才是他们的。公粮是无偿的,定购粮的价格也只够成本,粮食是绝对不能流动的,谁敢卖粮就是违法,所得的钱不但要没收,而且要遭受处罚,甚至挨批挨斗。所以,即使农民想节省一些粮食换钱,也只有亏本卖给国家。可以说,计划经济年代是农民无偿地养活了城市人。本来农民种粮,应该拥有粮食,但三年自然灾害,饿死的几乎是农民,这是为什么?因为粮食从他们的手中掠夺到城市里去了。

  国家在资源分配上不仅倾重于城市,使得农村长期缺乏发展要素,金融剪刀差、土地价格剪刀差、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劳动力价格剪刀差,也使农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长期的“剪刀差”把农村剪得十分贫穷,而使城市日益发展。我在《高墙的体制与弱势的鸡蛋》一文中说,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由于农民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就形成了政府剥夺农民利益的巨大剪刀差。其实这种剪刀差的盘剥,都在堆积城市的繁华,让城里富有,让乡村贫穷,所以我说,城市的繁华和富有是农民的血汗堆砌的。上个世纪农民不仅要交农业税、各种提留,每年还要做义务工,政府建办公大楼,城里修路建大桥等公共实施,农民却要自带干粮无偿地干那些繁重的体力活。不说其它,只说土地这一项,有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底,这种剪刀差已累计高达2.5万亿元。

  城市政府和市民作为城市的既得利益者,至今还在强化以户籍为前提的“出身论”,在认同农民(工)的能力之前,就剥夺了他们的机会。他们歧视农民,却忘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根。

  如果不是有城乡二元体制,农民还会这么穷吗?如果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孩子读书不受户籍限制,还有那么多留守妇女?这不是体制原因又是什么?孟波先生问得好,美国有这样的寡妇吗?

  有句名言:总统是靠不住的。总统靠不靠得住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总统背后的制度要靠得住。同是中国人,农民和城市人却同命不同价,同工却不同酬,没有退休工资与养老保险的农民,只有做到两眼一闭两脚伸直才能不干,上个世纪农民不死就要交人头税。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或许早已忘记自己(父辈祖辈)以前也是位农民,还在人为地设制壁垒,不让他们本该享受的社会保障,用“体制”把他们挡在社会保障之外,让他们“一人生病,全家受穷”。因此说,只有城乡二元体制真正打破了,才不会有“体制性寡妇”、“体制性鳏夫”、“体制性孤儿”…… (来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发表于 2009-6-14 14:41 |
主要还是人民穷困!特别是农民兄弟!如果富裕了,人们还用得着外出打工糊口吗?

发表于 2009-6-14 16:06 |
这种社会现状很无奈,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主要是政府对这方面的关注太少、、、、、、、、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5:11 |
QUOTE:
以下是引用桃芝11在2009-6-14 15:07:00的发言:
    我还以为原作者是你这变态佬呢,你也性压抑了二十多年了,感同身受是吧,呵呵.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桃芝来公交,也是所有性饥渴者的福音。[em57]

发表于 2009-6-14 15:07 |
    我还以为原作者是你这变态佬呢,你也性压抑了二十多年了,感同身受是吧,呵呵.[em55]

发表于 2009-6-14 22:51 |
本次蔓延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有利于机会重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变化:完整的家庭抵御生存风险的能力会变得更强,那么留守家庭会减少。

发表于 2009-6-15 00:10 |
路过

发表于 2009-6-15 00:19 |
路过

发表于 2009-6-19 13:44 |
先把饭吃饱再谈性的问题吧。

发表于 2009-6-19 15:52 |

4楼你有病吧。

发表于 2009-6-19 15:28 |
[em55]

发表于 2009-6-19 17:25 |
渡人者佛渡之!

发表于 2009-6-19 21:45 |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特别是政策的落实

发表于 2009-6-19 21:24 |

生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应该包括性的满足!!!

发表于 2009-6-20 20:35 |

此文是不是辣瓣写的哦?不是的话整个转贴撒

发表于 2009-6-20 23:24 |

呵呵,我也这么想

发表于 2009-6-21 10:52 |

不仅是农民工,现在好多大学生一样遇到这样的问题。

可恶的户口。

发表于 2009-6-22 17:37 |
把农村的干部搞好了噻!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