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某保健品推销员对一对成都老夫妇狂打亲情牌:带出去玩、给他们洗脚,口口声声喊“爸妈”。老人觉得推销员“比儿女还好”,早6点起床听讲座,花11万元买保健品。
发现被忽悠要退货 保健品推销员马上变脸 自从去年被“专家”告知“癌细胞处于临界点”,而自己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再加上今年年初吃了保健品后出现尿酸过高,丁金全和老伴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小蒲“忽悠”了,提出要退货。“这下小蒲的态度、语气完全变了。”张冠秀叹了口气,摆摆手。 在女儿陪同下,两位老人几经周折才要回了两万元。离开保健品公司时,老两口十分生气,“(小蒲)前后完全判若两人,原本以为他真的把我们当亲人,结果……太失望了……” 像丁金全老两口一样的老人还很多:张女士的母亲,每隔三五个月就要花上万元买保健品,为了制止母亲“买买买”,张女士三姊妹跟踪、吵架、讲道理的招数都用了,还是不管用;郫县罗先生的父亲,听讲座后花近万元买了7盒虫草精,而市场上一盒售价不到百元……这些老人,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或者子女工作繁忙,陪伴他们的时间少。 心理专家:老人难过“亲情营销”关家人应关注其心理需求 一向节俭的中国老人,为何买保健品时出手如此大方?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黄雨兰认为,除了“死亡焦虑”、容易相信“权威专家”外,老年人“中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过推销员的“亲情营销”关,“他们的关心,让老人觉得得到了尊重和陪伴,自然愿意相信他们,并且产生依赖。”
德阳老人谢大爷买保健品已经花了10多万,花光积蓄后,近日还打3000多元钱的欠条给对方,这让他的家人很气愤。但是不管家人如何劝说,谢大爷就是不信被骗了!和谢大爷一样执着于买保健品的老人很多,你们真的是被骗了……
>>案例:保健品不便宜,电热毯上万
88岁的谢大爷买保健品已有9年时间,花掉了10多万,他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各种保健品,有泄茶、胶囊等等,这些东西装在好几个纸箱里,有的放在沙发上,有的放在衣柜上,其中大部分都没有拆开,铺满了灰尘。
谢大爷的外孙女说,这只是保健品的一部分,还扔了许多,爷爷喜欢去听一些健康讲座,最开始对方会免费送面、送鸡蛋,后来就喊他买药。有一次还喊他买具有保健功能的电热毯,价格是一万元,看到他好几天都没买,就降价成5000元,他就买回来了。
先办健康讲座,然后送些小东西,然后就忽悠你买东西,卖保健品的基本都是这个套路。现在满大街都是卖保健品的,看来是真能赚到钱,不过这种店一般都开不长久,捞一笔就跑了。
>>真相:说能治病都是骗人的
许多保健品宣称“能治百病”,但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品的名称和说明书中不得暗示治疗作用,也就是说保健品不可能治病。
>>监管:给骗子留了空子
有人说,保健品欺骗老人的事情这么多,可为什么没人管呢?那是因为监管还存在许多难点和漏洞。目前工商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情况下商家有正规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收集证据非常难,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
>>解药:对老人的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很多老人买保健品就像着了魔,根本听不进家人的劝告,原因在于推销保健品的人嘴甜,对老人关怀备至,让人感觉比亲人还亲,打感情牌就赢了!心理专家指出,家人要常回家陪陪老人,多跟老人沟通,讲讲媒体上曝光的买保健品上当的案例。经常提醒老人,这些都不能治病。锻炼才能真正强身健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