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前名嘴白燕升来川谈艺术 “不懂传统就不懂川剧”
发布日期:2015-10-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核心提示:艺术的本质是呈现美,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
“艺术的本质是呈现美,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
10月22日上午10点,原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现身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温江校区,为近千名川艺学子带来一场题为《尊重传统敬畏经典——白燕升漫谈艺术与人性》的讲座。
上午9点30分,距离讲座正式开始还有半小时,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看到,讲座现场已聚集了不少师生。一位95后学生告诉记者,“我们从小学习传统川剧,自从知道白燕升老师要来学校讲座,我们整个班都特别兴奋,希望能通过白老师的讲座,学到更多的关于传统戏曲的东西。”
上午10点,一副黑框眼镜、一个黑色双肩包,一身休闲装扮的白燕升刚一出场,便吸引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目光。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他开始侃侃而谈。通过讲述自己与司机的故事,他告诫学生们“一定不要轻视生命中遇到的任何人和事,更何况传统、何况经典。”
随后,白燕升从热播韩剧切入话题,分析了韩剧之所以流行,主要在于韩剧中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他说,“韩剧里温良恭俭让都有,本应是我们的传统,但我们的影视剧中却很少见了。”他还强调:坚守自己老祖宗的东西,还要放开眼界,懂得拿来。”
讲座中,白燕升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业中对艺术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白燕升认为:“不懂传统就不懂时尚”,希望大学生们多读书,汲取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从传统艺术中感受民族艺术的韵味,同时,要有爱心、与人为善,懂得以一颗感恩的心,守护哺育自己的精神家园。
“人鬼情未了”的裴艳玲、“冷艳孤寂”的张火丁、“将爱进行到底”的胡炳旭……讲座期间,白燕升结合自己与裴艳玲、张火丁、胡炳旭等老一辈戏曲名家交往的经历,讲述了戏曲名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坚守。他说,这些艺术家敬畏舞台、敬畏艺术、注重内心的修行,他们优秀的作品、纯粹的性格和古典的气质值得后辈们学习和传承。“一个艺术家把他演的所有的人物角色相加就是他本身。”
讲座中,白燕升讲述老一辈戏曲艺术家扣人心弦的戏里戏外。“梨园往事在我的讲座里,就是活生生的,值得赞美的人性和和值得借鉴的处世法则。”他从“戏曲”切入,讲到“艺术与审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从“爱,入手,讲到“相由心生,明心见性”;讲到“刹那永恒,功不唐捐”;从“责任”开端,讲到“继承与发展打,“理想与现实”及“艺术家的孤独”。“也许,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多姿,而是纯粹;文艺也无需担忧不饱和,相反更需要一点正确审美的再次勾兑。我希望人们用爱来调和审美,尊重传统敬畏经典,在传统中学会爱。”
白燕升还邀请台下师生一同观看了《夜奔》、《钟馗嫁妹》等传统戏剧片段,并鼓励大家要多走进剧院,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和震撼。“娱乐归娱乐,艺术归艺术。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艺术,要怀着敬畏的心面对我们从事的艺术职业。”华西都市报记者荀超摄影郝飞
白燕升简介:
作为国内知名电视人,白燕升199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93年从全国600多人的竞选中脱颖而出,进入前十名,1994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近20年时间,白燕升以其多才多艺,能演唱京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多个剧种,成为戏曲音乐频道唯一的戏曲节目主持人。
凭借优秀的主持和才艺,白燕升2001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2010年中国电视主持人“30年风云人物”称号。2013年3月,白燕升从央视辞职,加盟香港卫视 ,担任副台长一职。曾在北京、天津、广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成功举办了十场“燕歌行”个人公益演唱会。著有《冷门里,有戏》《那些角儿》《大幕拉开》等作品。
白燕升:戏曲=传统文化+当代艺术
时间:2015-10-23 04:47:54 作者:张良娟
10月22日上午,香港卫视副台长白燕升做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尊重传统,敬畏经典——漫谈艺术与人生》的讲座,和近千名师生分享了自己对于戏曲艺术的感悟。讲座结束后,白燕升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很多传统戏曲都在争相创新,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白燕升:艺术永远无法复制和超越。唐诗衰落了宋词崛起,但宋词崛起一定不是唐诗的简单重复,对吧?魏晋书法我们能超越吗?唐诗宋词我们能超越吗?不能。大师创造了艺术高峰,后人怎么办?学会绕着走,把老师的东西偷来再绕开他,在他背后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峰。
传统和创新永远是个动态的概念。50年前、100年前的创新,我们今天拿来当了传统。那么今天的创新呢?再过50年、100年,不又成为传统吗?所以我对戏曲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当代艺术,我们不要把自己边缘化。
记者:您为何反复强调“戏曲太重要了,无论男女老少都一定要会一样”?
白燕升:在我们众多文艺样式中,芭蕾是人家的,交响乐是人家的,严格说话剧都是。但戏曲是我们纯粹的本土艺术,是国货。我们有理由了解、宣传、喜爱、推广它。无论大家是否喜欢戏曲,我们都该从心里尊重它,因为它太中国了。
实际上,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生态背景下,让戏曲成为大多数人的爱显然是不可能的,能赢得它应该赢得的那部分观众就很不错了。
记者:川剧这几年也在不断走进学校,怎样才能让川剧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白燕升:这不仅仅是川剧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戏曲的问题。最要紧的是,这支队伍要从内心里真正地喜欢戏曲艺术。如果不是,就很可能困扰你一辈子,想做都使不上劲儿。川剧作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我们最应该把这张文化名片打响、打亮,走向全国。这需要所有有识之士还有戏迷都来呵护,要有创新和改革的精神。
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找好载体,打开年轻人的心灵窗户。事实上,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不光是电视节目,我经常以讲座和现场主持、个人演唱会的方式,去激发年轻人内心深处那份对于传统的爱。
作者:张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