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闭塞、土壤贫瘠,向来是片荒凉之地。
奉献村,是彝族自治州众多村落中的一个。“奉献村”这名字,原本叫做“封献村”。相传明末清初,大西王张献忠称帝四川后,为了彰显他的统治,便把名字中的“献”字赐给了这座村。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讲“奉献”,便把“封”改成了“奉”。
然而无论是“封献村”还是“奉献村”,村子都是一如既往的落后。因为是少数民族自治州,所以这里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再加上当地人多子多福的思想,很多家庭都有好几个小孩。而这,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更加艰难。
村口黄木匠一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独子家庭,家里唯一的孩子,是十七岁的小黄。黄 木匠的木工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因为现代社会对木工的需求已大不如前,黄木匠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小黄虽然是独子,但也没有比其他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发育得更强壮。他长得不高,很瘦弱,而且,他比村里大多数孩子要孤独。小黄常常做的事,就是一个人在奉献村的破庙里逛。但他不敢被父亲知道,因为村里传说,这座庙里会闹鬼。
鬼从哪里来的呢?老人说,张献忠称帝的时候,杀了不少四川人。当时,尸体全都堆在庙子里。
可小黄从来不信。对他来说,破庙是个可以安安静静待着的所在。台阶上的青苔,踩上去滑滑的,而且翠绿欲滴,煞是好看;庙里的佛像金刚怒目,像生气了的大人,但却不会像爸妈那样责骂自己;破败的蜘蛛网和屋顶,在有太阳的日子里会形成有图案的光斑。
当然,小黄也曾在庙里发现过一些灵异的事。有一次,他听见有人在对他说“快跑!”;有一次,他似乎看见佛像的眼珠转动了一下;还有一次,他感觉有液体滴到手上,凉凉的,但仔细看,却什么都没有。
这天,小黄放学后按例跑到庙里去逛,天气很好,傍晚的云霞掩映下,古庙显得很好看。
他刚踏入古庙,便听到里面传来一声惨呼。小黄一愣,但并没有逃跑,反而向庙里走去。他对这座庙很熟悉,所以听到有人惊呼时,他没有觉得害怕,更多的是好奇。
小黄走过天王殿,绕过大雄宝殿、净业堂,来到钟鼓楼前。一路走来,他愈发确信刚才听到的呼声是来自这里。他看见一只手从钟楼里悬挂的破钟里伸了出来,他分不清这只手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只知道手很瘦、很干。不过当他看到一束长长的头发从破钟里透出来之后,他知道,这是一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