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黄草摇身变“金钱”草
——通江县至诚镇产业扶贫路子越走越宽
这两天正是赶黄草采摘的季节,通江县至诚镇莲花村和鸳鸯村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9月9日,记者在莲花村看到,水田里赶黄草长势良好,村民正忙着摘花摘叶。
莲花村是全市669个贫困村之一,共328户128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4个。近年来,村里引进企业发展赶黄草种植、加工,帮助村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成为了至诚镇脱贫奔康的一个缩影。
引进企业 带动致富有力量
今天是赶黄草收购的日子,莲花村、鸳鸯村的种植户都在加工厂外排队等着交货,工人们忙着称称、记账。“我家今年种了1亩赶黄草,今天交了20斤干花。”莲花村村民黄翠华笑着说。
黄翠华所种的赶黄草为古蔺县地道药材,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份均对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能降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013年12月,市药监局、至诚镇人民政府将赶黄草护肝茶项目引进莲花村、鸳鸯村,成立了通江县仁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该项目为四川昶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莲花村村民陈郁儒回乡创业产业,在莲花村、鸳鸯村发展种植赶黄草示范基地50亩。
种植之初,合作社给予种植户每亩800元的育苗资金,并提供技术指导。“莲花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土壤为大红泥,适宜赶黄草的种植和生长。我们拿去检验,品质比古蔺县的还要好。”四川昶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佰斌说。
“种植赶黄草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比过去传统的种植稻谷、玉米产量至少要高三倍以上。”鸳鸯村村主任李建平说,“赶黄草种植已经成了我们村脱贫致富、改变落后面貌的一个支柱产业。”
增收明显 村民参与有干劲
赶黄草浑身是宝。每年3月开始栽植,7月可摘叶子,由合作社负责收购、粗加工。鲜叶5元/公斤,干花20元/公斤,干茎2元/公斤。花、叶可摘7/8次,杆茎10月份可收割。
莲花村村民陈永全之前在外务工,听说家乡种植赶黄草效益不错,一直想有份自己事业的他选择了回乡创业。“种植赶黄草不用投入太多劳力,自家的水田里就可以种,而且不愁销路,收入也很可观,每亩产值在五、六千左右。我今年先种了两亩多,计划下一步扩大到5亩。”
公司还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加工厂,对赶黄草进行粗加工,目前已出货8吨多。“厂里一共有10个工人,都是村里的村民,每个月工资2500到3000元。”加工厂负责人赵明发说。
依托莲花村、鸳鸯村的赶黄草种植,公司将赶黄草按绿茶工艺精制成赶黄草茎、叶、花及全植株袋泡茶,并以“巴山红”为注册商标,远销全国各地,大部分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欧盟。
“下一步公司将在赶黄草产业链上加快发展,逐渐开发新药品、新食品资源,力争年产值突破8千万元,进一步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为通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陈郁儒说。
发展产业 脱贫奔康有希望
“老百姓试种后发现每亩产值很高,种植积极性更高了。”莲花村村主任李迅说,“现在两个村共种植了1千余亩。”
包括莲花村在内,至诚镇现共有贫困村4个,贫困户923户、2868人,区位劣势和交通不便导致该镇发展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几年来,该镇把抓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和突破口。
目前,全镇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栽植核桃2.5万亩,种植油牡丹、车前子、黄秋葵、采叶银杏等中药材7000余亩,种植脆红李500亩、猕猴桃650亩,规模养殖山羊4000余头、牛3000余头、土鸡20000余只、黄羊500余只、生猪200余头。全镇共培育种养殖合作社13个,农业公司3个,通过大户、合作社、公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全镇村村发展产业,村村有特色、有亮点,计划再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到2018年让每家每户都有致富的产业或者项目,到2020年全镇所有农户实现脱贫奔康的目标。”至诚镇党委书记熊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