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05|评论: 4

[群众呼声] 水寨茶乡千年古镇打造刍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寨茶乡千年古镇打造刍议
王文才
       夹门关的打造,定位于“水寨茶乡千年古镇”,新颖、恰当、巴适。

    既然定位于“水寨茶乡千年古镇”,那就要在“水”、“寨”、“茶”、“古(千年)”这四个字上做文章。只有集中精力把这四个字的文章做好了,才无愧于“水寨茶乡千年古镇”这几个字。

    “茶”这篇文章,已经有花秋茶业生态体验园、古蜀皇茶茶文化生态体验园和可辐射的“10万亩茶基地”,有国、省、市龙头企业和20多家大中小型茶厂,有黑茶、绿茶、花茶、新花茶、花秋御露、花秋御竹、花秋雪蕊等30多个品牌。还缺少的只是“深挖体验”内容,比如游客自己摘茶、自己做茶、自己包装、使用夹门关统一印制的旅游纪念产品包装盒等。

   “水”这篇文章,已经有水上抢红鸭、水上耍龙灯、水上舞狮灯、水上演马马灯、水上耍牛儿灯、水上走高跷、水上唱山歌、水上秧歌、水上夺红旗、水上泼水、赛竹筏、水上拉拔河、江中打水仗、游船、漂流……了,只需精炼、提升、上档即可。

   “寨”这篇文章,显得很薄弱。一进夹门关让人看到的全是招揽客人去买东西吃东西的招幡,没有一家供客人看、听、说、玩的地方,比如夹门关历史文化陈列馆、夹门关民俗文化陈列馆、夹门关红色文化陈列馆……之类的东西。唯独一个夹门关综合文化陈列馆(郭坝公服中心内),外边没有一个指示牌,许多游人都还不知道她的存在。没有“寨文化”的展示,“寨”就只是个“空壳”,没有血肉了。

     “古” 这篇文章,已经有古蜀国的边关要寨、古丝绸之路、古筇竹、古炼铁遗址、古街、古民居、古码头、古桥、古碑、古井、古墨池、古诗、古楹联、古灯舞、古桅杆、古石柜台、古雕楼、古庙、古石屏风、古墓(含瓦棺、石棺、岩墓群)、古溶洞、古树(夫妻树)、古战壕等等。还是原生态的“璞”,不但没有雕琢成“玉”,反而还在继续“毁坏”。比如庆元桥和永寿桥的保护,鄙人记得政府是开过多次征求意见会议的,文人们的共识是,在两头各取一洞卷起来,让船只能够通过。其余不动,因为桥的高矮,前人是经过夹门关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考证后才决定的。桥过高了不但容易被水冲毁,还会给街道两边造成水灾;桥过矮了虽然能够防洪,却便经常让人通过;桥的高矮就原来那样刚刚好。可现在却整得古不古、今不今、不伦不类,简直是大煞风景!

     记得鄙人曾在2014年3月15日的《水寨茶乡夹门关》第8期第3版上冒过这样的泡泡——《对打造夹门关旅游的四点建议》。开场白是这样说的“夹关政府多次召开成都市的、邛崃市的、夹关镇的文化人士座谈会,可见夹关政府对文化作用的重视。但是,实际上夹关政府对公众文化的管理,极其混乱。这块是某某人在管,那块是某某人在管。好像很多人都在管,又好像很多人都没有管,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其实,在夹门关只要是属于文化范畴的,一个人主管就够了,实行责任制,出了问题也好追究负责人。” 拙文分述了如下四点:一、地名、路名、街名的命名,要具有传承的历史意义(即有故事);二、地名、路名、街名的统一和含义要有可考;三、宣传、广告用语尽量规范标准;四、既然要打造旅游圣地,就应该有标志性建筑。

    拙文发表后,在网络上风快地被多家媒体转载,在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天府问计》,在 “汇聚民间智慧,服务四川发展”中,将拙文列为“精华”。可见鄙人的观点,是得到了政府权威部门和绝大部分文人们的认可的。

     第四点建议“既然要打造旅游圣地,就应该有标志性建筑”,夹门关政府已经很好地落实了,香严寺下的“廊桥”和“邛笼”,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就是最好的佐证。一年多过去了,前三点建议好像风吹过、雨打过,夹门关街上公然挂起了太没有人文化的指示路牌。有人问鄙人“夹门关到底文人怎么了,是昏了、傻了、只知道吃干饭……?”耗子钻风箱的鄙人立即向书记镇长及相关人员汇报。

     很多朋友劝我说,胳膊哪里拧过大腿了?当官的任性,不要开腔了,没得用。我想申明一下,我的屁放了,听不听是当官的事情了。我说我的,他整他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说各事。他不因为我说而听我的,我也不会因为他不听而不说,这才是正常社会的生态状态。他采纳不采纳都很正常。他不采纳,我不气恼;他采纳,我不兴奋。有人认为,自己说的话,就必须采纳,否则就骂娘,这种心态不正常。当官的都听你的,你来当这块官算求。就是在美国,总统采纳的下面的建议,也不过16%。双方都觉得很正常。但想方设计要我不说,否则给小鞋,就确实不正常了。还有朋友对我说,就这样都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采纳了你建议的25%,比美国还开明了。要是什么都听你的,干脆书记镇长都你来当算求!难道当了书记镇长,就什么都会如己愿吗?要是这样,就什么都简单多了。

    其实鄙人知道,出现上述“不尽人意”的原因,不在夹门关政府。因为夹门关政府不是揣钱的老大,许多建设的钱和权,都不在夹门关政府的手里。揣钱的老大喜欢咋整就咋整,为所欲为,夹门关政府也只有干瞪眼?!夹门关政府“人长衣袖短,作揖亮手杆”,“囊中羞涩,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力不从心啊!虽然原因在运行机制中的“勾通”和“协调”,鄙人还是要按步骤向夹门关政府反映,这不是给夹门关政府出难题,意在增强 “勾通”和“协调”,尽量上下统一认识,彰显出夹门关 “水”、“寨”、“茶”、“古”的特色。

1.jpg

                              
    这个指路牌指代内容含混不清,不但没有夹门关“古”的文化内涵,还容易把人整昏。因为夹门关人把“筒车街大桥”、“万福桥(夹关大桥)”、“庆元桥(雄关大桥)”都叫做“夹关大桥”。准确地“夹关大桥”应为“万福桥”,“大桥街”应为“万福街”或“万福桥街”。

2.jpg 3.jpg

  
    “中桥街”和“雄关巷”,没有文化内涵和故事且含混。“雄关大桥”就是“庆元桥”。怎么能既用“庆元桥”、“庆元街”,又用“雄关大桥”、“雄关巷”的名字?二者必居其一。两者都用,不但会把夹门关人和游人整糊涂,恐怕连制作指路牌的人也不能自圆其说了。准确地“中桥街”应为“永寿街”或“永寿桥街”,“雄关巷”应为“香巷子”或“庆元桥” 。

4.jpg 5.jpg

  
    固然,天台山叫“大蒙山”、“东蒙山”,所出的产品都可以“蒙山”、“蒙顶”命名,山上流下的水都叫“蒙水”。就像“人科人属人种的高级动物”叫人一样,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人,干嘛还要那么麻烦地每个人都还要取一个名字?况且古人在江边的桥头上,已经竖了个叫“清江桥”的碑,说明这条江就叫“清江”,不是什么“蒙江”。因此准确地“蒙江路”应为“清江路”。另外,虽然“香岩寺”和“香严寺”同指一个地方,内涵和故事都一样,但不应该这里的指路牌写“香岩寺”,那里的指路牌又写“香严寺”,应统一写为“香严寺”。

6.jpg


    “周河扁”是小地名,自从“周河扁”的“沫江山居”成为全省灾后重建的典范建设后,在媒体和外地人心中,“沫江山居”已成为周河扁的代名词。为突出全省灾后重建的典范建设,弘扬“沫江山居”的建筑速度、建筑风格、建筑理念、经营模式……建议将周河扁更名为“沫江山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8-30 11:01

精辟

发表于 2015-8-3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发表于 2015-8-3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市夹关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