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石牌坊群在四川省东南部、素有“四川东大门”之称的隆昌县,现存石牌坊17座,主要分布在县城金鹅镇南北二关(成渝古驿道古关隘)的古驿道上。牌坊大部分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建,牌坊与牌坊之间距离很近,仅10米左右,远远望去,鳞次栉比,俨然成群。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石牌坊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隆昌县城南、北两关的千年古驿道上,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间“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素有“立体史书”之称。隆昌石牌坊现存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位于巴蜀古驿道隆昌县城南北两端的驿道中央,其余4座则散布于县内响石、石燕桥及渔箭三镇。
隆昌石牌坊群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石质牌楼式建筑,平均面宽9米,通高11米,坊间距离最近处仅10余米。牌坊沉淀和蕴涵华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髓,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隆昌县2005年3月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
建有道光十八年(1838)至光绪十三年(1887)间。牌坊现存13座,其中北关7座,南关6座,这十三座牌坊中,德政坊5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1米,宽9米,坊间最近10米,多为四柱三门五楼石质木牌楼式建筑,造型端庄,雕刻细腻,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时期之典型作品,在历史、建筑、雕刻、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仔细品味那一座座牌坊上的铭文及对联,就像在读一段又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观看一出出无声话剧,在联想一个个凄婉悲壮的故事,在感受我国传统“牌坊文化”的魅力。
冒着大雨来到城南关牌坊街,先上几张夜景,没用专业相机拍摄,效果不太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