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青给大家讲个神奇的故事:有一群高中生,他们先暗恋着,然后明恋着……最后的最后,他们成了高考状元! 一份解读互联网时代“学霸”的调研报告,颠覆了公众以往对高考状元的固有印象,报告面向2014年到2015年间近60位(一共120多位)高考状元,就其性格、思想、家庭、生活、学习等要素展开调研,旨在真实还原这些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高考状元的人格特征。
数据显示:
可见,状元们的爱情并没有被繁重的学业所“耽误”。
网友不禁感慨:小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让谈恋爱,和异性稍有亲近,就会被时刻关注! 一些莫名的规定也随之而来。
长大后,家长会问为什么还不谈恋爱?于是,相亲之路漫长而艰苦,风暴一般的逼婚也席卷而来……再不“早恋”就晚了啊!
家长观点:一位母亲向媒体表示,他们对儿子“早恋”的事情并不反对,希望以此来培养儿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感,尽快成为一个男子汉,只要不影响成绩就行。 当然也有家长认为,如果孩子过早接触爱情,可能导致对爱情的错误理解。认为“早恋”并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因为这个时候的恋爱多数以好奇、新鲜为主,孩子们根本不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
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呢?西南地区新派教育专家陈志林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慢慢会有正常的生理反应,对于爱情,学生也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早恋”的学生,父母千万不能采取强行阻止或威胁的态度,因为孩子很可能在听了这些威胁的话后,拒绝与父母主动交心。甚至他们会认为与父母无法沟通,慢慢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封闭起来。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和父母产生鸿沟,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不是恋爱而是学习。要让孩子知道“早恋”的真正意义,让他们了解应该怎样与异性交往,并让他们走出“早恋”的误区。
“早恋”,你怎么看?
“早恋”是把双刃剑,其利弊关系,还需自己把握! “早恋”究竟是堕落的开始,还是感情、责任的启蒙?这其中的利弊关系错综复杂,关键还是看如何去看待,并处理好这种交往关系。处理不好才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处理好了,说不定又是一段“学霸情侣”的佳话。
来源:“青春成都”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