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69|评论: 4

[百家争鸣] 重翻我当年的老帖子——关于川剧锣鼓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4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过去的老帖子翻出来重发一次。这是第九篇http://www.mala.cn/forum.php?archiveid=1&mod=viewthread&tid=325828
                          关于川剧锣鼓之我见






川剧锣鼓是川剧的一大特色。这与它诞生的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处于西南的四川人既有西部人的粗旷豪放,又有南方人的细腻温柔。反映在川剧中锣鼓中,就表现为既有龙丑龙壮工壮工壮,又有才而来太次来太。川剧锣鼓源于西南民间祭祀锣鼓,经发展演化逐步走上舞台为川剧伴奏,因此保留了很多民间原生态的艺术在里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故其精华部份就是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部份。闹热就是其中特点之一;以其独特的音韵为徒歌式的高腔伴奏是其特点之二;用其巨大的包容性将五大声腔统一在川剧体系中是其特点之三。
川剧在六、七十年前主要是在庙上的万年台子上演出,为招徕观众,就必须用大锣大鼓来发出演出信息。特别是在烘托火暴气氛更离不开大锣大鼓。但,在川剧进入剧场后就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的小鼓口面是一尺二到一尺四左右,大锣重九斤多,大钵四到五斤,小锣一斤多,马锣三到四两,堂鼓口面一尺二到一尺四。(重量均为老称)在1940年前后曾做过一次改革,主要是改小,改轻。解放后改得更小更轻。还在硬场面上加了风锣,水锣,云锣,手鼓,定音鼓,大鼓,搁梆等。连场面坐位都改了。随时代的演进不断改革肯定是对的,但不能把艺术本生的个性改掉了。
很多东西要从高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去考虑才行。川剧改革也是。要有大制作显示川剧的高度,以展现其辉煌;同时,也必须有广度以显示其生命力。二者舍去任何一方都必定对川剧造成严重的伤害。一个戏只能演几场,显然没有生命力。如果只停留在原生态上,过一年少一批观众,还是没生命力。反映在锣鼓上,我们更应有包容心。例如:《铁笼山》,《烧濮阳》,《雁荡山》,,,,,以及《铡美》一场中三道圣旨下来,包公扯“阎王式口”时没大锣鼓是绝对不行的。但,《小放牛》,《裁衣》,《思凡》,,,,中“亮子”,“肇眼”“半蹬鼓”,,,,,,等锣鼓是安不出来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秋江”中,“云里白”锣鼓就加了音乐套打,六十年代《跑水》也加了音乐,并且谱了高腔。我认为一切要服从剧情需要,并突出川剧特色,改革也无防。就是沙梅老先生用钢琴重音代替大锣“单锤”也可以探讨。但,一定要记住,川剧要姓川,要有与别的艺术相区别的个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7-1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老师此文的观点!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7-1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专门家或业内人士涉猎的问题,搞不懂!路过!顶!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zkx397171916 发表于 2015-7-14 21:01
是专门家或业内人士涉猎的问题,搞不懂!路过!顶!

谢谢顶贴!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渝津塘戏迷 发表于 2015-7-14 16:51
赞同老师此文的观点!

感谢支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