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http://myzt.myrb.net/upload/2015/5/27680506.jpg
http://myzt.myrb.net/upload/2015/5/276816387.jpg
http://myzt.myrb.net/upload/2015/5/276831628.jpg
http://myzt.myrb.net/upload/2015/5/27685363.jpg
本报记者 文宇 田明霞/文 张莉/图
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爱情,一场以古筝演奏为主线的音乐剧……昨(26日)晚,首部由绵阳人原创,市文化馆、市艺术剧院、文采筝乐团倾力打造的大型古筝音乐剧《越人歌》在绵州大剧院惠民首演,数百观众共同见证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楚国王子宁缺和越国采茶女桑桑,不离不弃,共吟千古绝唱《越人歌》。
昨晚7时45分,伴随着悠扬的古筝,舞台中央,楚国王子宁缺披头散发,击缶而歌,侍卫等五人从舞台各个角度,持剑而舞。舞尽,宁缺忧愤而卧,有酒洒出,灯灭……完美的开幕迅速让观众的情绪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通过古筝演奏与舞蹈戏剧的结合,还原了千年前那段发生在涪江河畔的王子与采桑女的爱情故事:亡国王子泛舟绵阳的涪江之上,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桑桑相遇、相恋、成婚……花前月下、琴瑟和鸣,王子忘记了复国。但是,信使到来,战鼓传来,王子踏上征程浴血奋战,忘了重回桑桑身边的承诺。留守的桑桑痴情守候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孤独终老至白发苍苍时,王子那远去的背影仍萦绕在她的脑海里……古筝、古琴、木鱼、编钟也在抽泣和倾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在《心经》的弹唱声中,灯光渐暗,这场千年之恋凄美落幕。
观众王先生说,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在东汉初年古筝传入蜀地,在绵州大地上有着近两千年的传承,以古筝和戏剧相结合来演绎千年前的爱情故事十分合适。这部音乐剧形式新颖,值得一看。
据了解,这部音乐剧以三幕剧的形式演绎这个关于等待的爱情故事,精选改编的《越人歌》、《将军令》、《汉宫秋月》等十二首古筝名曲为基础,通过古筝的演绎来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加入了川剧、舞蹈以及琵琶、二胡、唢呐、战鼓、缶、编钟等传统器乐,围绕“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爱情主旋律,不但重塑了“诗经”“楚歌”的浪漫主义意境,还在视觉和听觉上融入了中国古典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
据该剧的编剧、导演苏东峰介绍,《越人歌》是春秋时期楚国民歌,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爱情的抒歌。该剧由我市着名作家吴因易担任文学顾问,市文化馆馆长温芬担任总策划,剧本历时一年时间打造完成,把古筝与戏剧结合,集合了我市着名古筝演奏家文采、知名话剧演员胡皓鑫等一批优秀演员。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