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00|评论: 6

[交流共享] 【要闻】“嘉阳河”川剧越来越有“戏” (中国戏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嘉阳河”川剧越来越有“戏”


  •                            15-04-18 中国戏剧网
  •       
  •     近日,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0年,乐山力争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育一批文创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将乐山打造成全省领先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基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



    近年来,乐山文化产业大步向前,一批富含乐山元素具有深厚人文理念的创意品牌脱颖而出,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深植乐山的文化品牌有哪些,产业之路如何?《计划》颁布实施之后,我们如何携手走进乐山文化产业的下一个春天?从本期起,文化版将推出“走进乐山文化产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嘉阳河”川剧艺术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流域,以及以乐山市为中心的川剧艺术流派。其活跃于三江流域的广大城乡,包括如今的乐山、眉山,还涉及到宜宾、雅安部分地区及民国时属于乐山管辖范围的荣县、威远两地。乐山古称嘉州,又名嘉阳,故有“嘉阳河”流派之美誉。
    2008年,“嘉阳河”川剧艺术被市政府列入乐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
    “嘉阳河”川剧艺术凝聚着前辈艺人代代相传的心血结晶,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观众减少和演出市场的萎缩,这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学习、发展和保护这一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传承并与市场接轨?听说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正在排练第二季度的惠民演出节目,4月13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研究院。
历史悠久

“嘉阳河”魅力无穷

    圆润饱满,意蕴悠长的音乐响彻剧院,近20名川剧演员在舞台上排练节目。随着音乐节奏,有人大步向前,舞大刀、捋胡须,有人手提裙角,眼神微低,脚踏碎步,一旁的锣鼓配合着演员的眼神、动作与手势同时响起,配合默契。
    “这是一群对川剧充满热情的人,你看,尽管是排练,他们的动作也很到位,就像真正表演一样认真。”演员们的努力,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黄伟看在眼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川剧演员很辛苦,但这门艺术却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一旦喜欢,就一辈子与它结缘了。”
    黄伟告诉记者,“嘉阳河”川剧艺术的孕育、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从最早有记载的犍为县龙孔镇于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建成川主庙古戏台开始,城乡各地就陆续修建大量酬神赛会的古戏台——万年台。有了活动场地,戏曲舞台就出现了“聚歌儿演戏剧”、“作彩楼演梨园为神寿”等演出盛况。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本地最早的川戏班社“子龙袍班”在犍为组建。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书中回忆,他读中学时,乐山城内就有“三座川戏班子”上演,由此可见当时川戏演出广受欢迎。后来,甚至有“好个嘉定府,遍街摆围鼓”这样广为流传的民谣。而这一切,都为“嘉阳河”川剧艺术流派的孕育和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川剧艺术研究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5年的‘新又新戏剧传习社’,今年它刚好80岁。”黄伟告诉记者,川剧院准备在今年11月份左右通过座谈、演出展示等系列活动,纪念先辈,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川剧影响力。
走进校园

培养川剧传承人

    下午3点,刚排练完节目,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勇刚、戴梀连忙组织其他演员前往乐山市实验小学,为一群对川剧感兴趣的学生教授川剧知识。赵勇刚说,乐山市实验小学和乐山市实验中学已经成为“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嘉州古艺萌春传承培训基地”。为了在“川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有效普及川剧传统艺术,培育川剧爱好者和观众,川剧院决定每周定期在两所学校免费讲授川剧知识。
    “今天是第一次过去上课,希望他们能在学习中真正爱上川剧。”戴梀难掩内心喜悦,“之前在市实验中学上了两三次课,总体感觉很不错,女生学起来特别认真,男生对武术动作很感兴趣。”
    刚走进教室,30多名学生已经排列整齐。教室一分为二,男生、女生各占一边,一堂课很快进入正题。“川剧中女演员走路可不能迈大步,小碎步、快速移动才是对的。”边讲解、边演练,很快,小朋友的步子就走得有模有样,颇有川剧演员走路的风采。
    “川剧的服装好漂亮,女演员的动作很优美,自从上次在学校看了川剧表演后,就特别感兴趣,现在正好有机会学习。”四年级的张琪悦有舞蹈功底,学起川剧来格外认真。
    “川剧要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我们正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这门艺术主动走到年轻人的生活中,让他们从小了解川剧,爱上川剧,争当‘嘉阳河’川剧艺术宣传小帮手。”黄伟已经意识到,川剧的“铁杆粉丝”主要是中老年人,川剧要“活过来,火起来”,必须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戏曲表演的魅力。“我们准备到高校以及周边中学去展示川剧魅力,依托学校培养一批热爱川剧的年轻人。”

“寓教于乐”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都爱看川剧,觉得很洋气,就去学了。”川剧艺术研究院川剧演员张灿14岁就去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川剧。毕业后,他一直活跃在乐山川剧舞台上,如今已经37岁。“我算年轻的,有的演员从小开始学川剧,直到老还在演川剧。”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因为川剧面临发展困境而想过转行时,他很坚定地说:“从来没想过,也许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这里,越是融入其中,越是喜爱。观众减少,也警示着我们要去更好地保护这门宝贵的传统艺术。”
    据了解,“嘉阳河”川剧艺术与其它流派的不同之处表现在音乐唱腔上。其韵道为中韵,打击乐的眼法、韵道、劲道全由鼓师根据剧情的发展灵活掌控。《大佛传奇》、《天下一佛》等都是曾获多项荣誉,且极具地方特色的经典剧目。传统的川剧剧目大多以“忠孝仁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题,具有“寓教于乐”、“以戏化人”的功能。近年来,川剧艺术研究院结合基层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风貌、反腐倡廉等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紧扣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精彩剧目。不仅有效传承文化,也在与时俱进,从传承与创新中探索一条让川剧发展得更好的途径。
    去年8月,在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中,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的6个剧目在全省各地市州院团62个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分获a组一、二、三等奖,获奖等次和数量均名列全省前三位。
    “作为川剧演员来说,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感受川剧的魅力很重要。我爱这门艺术,所以我对川剧的发展很有自信,我也相信,它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好。”黄伟说,他期待“嘉阳河”川剧越来越有“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4-19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085657nlgaz3w616a76r3d.jpg 在乐山政府支持下嘉阳河川剧才越来越有‘’戏‘’,谢谢乐山政府!

发表于 2015-4-20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好.gif 173841nicj22wgzn2ui2un.jpg

发表于 2015-4-2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4-30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5-4-3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政府支持事情就好办,没有政府支持什么事都会一事无成!
谢谢楼主转发此文,乐山川剧,看来应该是有希望的!

发表于 2015-4-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