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不胜任被召回是组织单位干部“三赢” 对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痛批的“为官不为”问题,中组部已将该问题的防治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据新华网13日消息,基于地方试点经验,中组部已着手开始系统研究“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4月14日《南方都市报》) 贞丰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剧一名工作人员在会上打瞌睡,被县纪委通报批评后召回管理,责令其离岗接受为期4天的集中教育学习;2010年调入兴仁县史志办任副主任的熊忠卫,由于对史志工作认知不多,学习提高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2014年9月被召回接受集中教育后,在转岗时主动放弃离县城只有10分钟行程的民建乡,到离县城较远的回龙镇工作……这是贵州黔西南州试点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中的两个典型,中组部正在系统研究的正是“黔西南州经验”。 以前,组织部门任命干部后,干得好的给予提拔,干得不好的却拿他没办法。干部水平平庸、能力不够,或者懒政惰政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算违纪,只算犯错,改正错误后,依然当干部。干部只进不出、只上不下,不仅让当上干部的人进了“安乐窝”,而且让干部队伍建设一潭死水。实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无疑给干部戴上了“紧箍咒”,打破了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光荣”传统。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就干好,干不好就让步。这才是“干部”的本意和内涵。然而,时下的很多干部,有的喜欢当指挥官,君子“动口不动手”,干好了成绩是自己的,没干好过错是他人的。这样的干部,怎能赢得群众信任?有的干部水平是有的,就是不干事,甚至乱干事。这样的干部,总有一天会被群众拉下马、请下台。也有的干部,本来就没真本事,但拉帮结派、搞圈子很有一套。这样的干部,根本不配称干部,有辱“干部”二字。实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当然给那些不思进取、不谋干事,不作为、怕作为、乱作为,在单位或领导班子中闹不团结、拉帮结派搞内耗,办事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敲响了警钟和丧钟。 必须承认,多数干部是好的,是能胜任工作的。但确有那么少数干部,或者不为,或者不能,实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很有必要。对不少干部来说,不胜任被召回是丢脸的事情,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干部都会因此而受到刺激和触动;同时,对能力不足者再组织培训和调岗,也是对干部的终身负责。从这个角度说,实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是组织、单位和干部个人的“三赢”。 实行“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并非把干部一棍子打死,而是经过“召回”的洗礼,让干部更加明确自己的身份、职责、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白权力从何而来、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更加清楚如何做一个“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