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29|评论: 0

[信息动态] 【要闻】对话李小平:“梁祝”为何化鸟不化蝶 (四川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李小平:“梁祝”为何化鸟不化蝶

                        2015年03月13日05:4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3月12日,川剧《柳荫记》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在执导《柳荫记》之前,来自中国台湾的导演李小平,就导演过昆曲和音乐剧版本的梁祝故事。这一次,在他手里,川剧“梁祝”怎么演?记者在后台采访了李小平。

  唯有川剧是化鸟

  记者:川剧《柳荫记》和您以前导演过的其他版本梁祝故事比,有何不同?
  李小平:每一个版本都会根据情节和演员特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音乐剧版是辛晓琪在唱,那她肯定不会有很多表演,主要侧重唱。《柳荫记》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是结尾。别的版本都是化蝶,唯有川剧是化鸟。我自己觉得化鸟这种传统深深体现了川人的性格。蝴蝶是脆弱灿烂的,但是鸟的生命比蝴蝶更长久,所以川人是以这种方式为梁祝的感情祝福。

  祝英台多了三分辣味儿

  记者:除了化鸟结尾的独特性,您觉得川剧《柳荫记》还有哪些特质,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哦,这是川剧。
  李小平:其实我没有特意去强调。《柳荫记》所有的表演技法都是沿袭了传统的。不过,一些小细节还是有特点,比如川剧中的祝英台应该会比其他剧种的多三分辛辣。

  摇旦行当只有川剧才有
  记者:剧中媒婆占了很重的戏份,为什么?
  李小平:媒婆在《柳荫记》中是摇旦。摇旦是川剧非常独特的一个行当,其他剧中都没有的。媒婆语汇十分丰富,增加了戏的生动。有趣的是,我后来才听人告诉我媒婆的这段戏其实和四川谐剧的表演方式是一样的,  编剧隆学义对这部戏的结构做了很多调整,删减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人物,由此这版《柳荫记》成为所有梁祝故事中,唯一一个不上马文才的版本。而媒婆一个人在台上,穿梭马家和祝家之间,其实代言了所有阻碍梁祝在一起的力量。同时她也为祝英台从男装换女装争取了时间。因为女装的头饰非常复杂,需要一段时间。

  现代和传统的宿命

  记者:隆学义对这版《柳荫记》的定位是“青春式”。您怎么来表现“青春式”?
  李小平:我没有定义《柳荫记》是“青春式”。我也不喜欢贴标签。但是我觉得我和隆学义老师所进行的尝试是相似的。
  我更愿意在遵守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比如《柳荫记》里,技法都是传统的,但是认知是现代的。我告诉演员,在舞台上即便没有戏也要有存在感,不断地释放自己的情感让观众来阅读你。
  我觉得舞台上不见得需要立竿见影式的现代,因为它是一个永远的进行式。这是所有从事传统文化继承的人进行的一场宿命。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本报记者 张良娟
  (原标题:对话李小平:“梁祝”为何化鸟不化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