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承诺岂能成空头支票?
除海南、吉林外,全国各省份2015年两会均已召开,地方政府又在两会上纷纷立下“军令状”抢夺眼球。然而,2014年两会期间,一些地方立下的“军令状”言犹在耳,铿锵有力的表态是否落实,没有兑现的承诺是否给出回应,如何避免政府承诺成为“空头支票”等问题更加令人关注。
在2015年的两会上,不少地方对上一年的承诺进行了回应,大部分都如期甚至超额完成,少数没有达到目标的承诺也给出了合理解释。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一些省份对承诺事项避而不谈,甚至连简单的解释都没有给出。
不少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相对于政府承诺时的决心和姿态,群众更关心的是之后具体工作中的落实情况,能否让老百姓在生活中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比如在环保、交通、物价等领域,改变比决心更重要。北京市政协委员刘飞认为,在决策尤其是公开承诺方面,要真正以人为本,不能以缺资金、少资源作为托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各地两会上政府作一些承诺、谈一些目标都非常好,但关键是能否落实。他认为,政府在两会上作出的承诺,人大要进行相关的质询,这是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