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613|评论: 24

历程(小平故里抓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件 13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2-10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5-2-1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饱经沧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2-11 05:03
是否经其本人同意?

发表于 2015-2-1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仅此一张抓拍,表达何意?:o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2-11 09:48
楼主他爹?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图片是某年春天我在小平故里抓拍到的。当时刮过一阵风,吹得落叶满地,一边感慨清洁工又要辛苦的同时也没忘了我来这里的目的,因为此时我也有了一些想法。一边摆弄着相机,一边看着落叶的路面和远方,期待着希望的场面出现。没一会儿,一老者冷不防从我侧面梯坎上走了下来,走正面来多好啊,来不及多想举起就拍,这张图片就是这么来的。此片主人翁的衣着有川东人家的特点,身后的落叶代表逝去的时间、年轮,远处朦胧的身影是成年人和小孩。我记得当时小平故里还正放着“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更是让人触景生情。一位衣着整洁、简朴的川东老人由小孩到成人历经漫漫人生的蹉跎岁月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沉稳地向我们走来

这张图片就技术方面来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背景也有几处不佳影像,构图欠完美,相信内行都能看得出来。哈哈新手嘛,技术可以慢慢提高,而相片的意境和内容却是没有止境的,这也是以后我要坚定的方向。难得有空在这里胡说一通,还望麻友们见谅!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5-2-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红石野谷抓拍的一张照片
谷子.jpg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5-2-2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协兴金广蛮子洞外抓拍到的一张照片

与诸君共享

蛮子洞怀古
    从广安县城(市区)出发,沿绿色长廊行约5公里,有一处石梁子,上有大小四十多个洞窟,世称蛮子洞。
    蛮子洞,始于何时?因何起名?有何用途?已然是一个亘古之谜。
    小的时候,我们家就在蛮子洞附近。无论是读书、坐车或走路,都时常会往那条从广安到花桥方向去的岔马路上经过。有时,站在打铁街,也能看到那圆圆的石头坝下那一排显眼的(像人的眼睛般的空蒙的无主的无助的)石洞,甚是觉得好奇。但是,从来没敢近前去看。因为,洞内本身漆黑。加之,那洞看上去像被揭开墓碑的墓穴,寒森森的。当地老人说,那是蛮子洞,蛮子住的洞。
    蛮子,何谓蛮子?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自小至大,我一直在寻思。
    蛮子,依现代人解释,是一种歧视性称呼,是带有非常不友好语气的词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汉人对蒙古族人称鞑子,蒙古人常称汉人为蛮子。在清朝时期,满人对汉人常蔑称为蛮子。又,汉人对少数民族也有此称呼。再向上推溯,最早作为中国中原一带华夏民族对南方民族的蔑称。由此可见,蛮子应是在此之前,富贵人家对贫穷人户、繁华都市对僻野荒岭、强盛国邦对落后种族、文明儒雅对莽撞憨直的人们的一种蔑视性称呼。换言之,强者对弱者、胜者对败者、贵者对贱者的定义。犹如阳春白雪者对下里巴人的定义一般。
    蛮者,野蛮也。更有传说,蛮子长得和本族人不一样,穿着也不一样。蛮子身佩刀具,目光直视,看不到平面外的物体,见人就杀。
    蛮子洞,自然因蛮子而得名。蛮子洞的功用,现在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穴居或住所。可能是先民(广安先民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当地土著人称濮人。为黄帝与蚩尤大战后,落败的蚩尤后裔的一支顺长江而上,再到渠江沿岸,栖居生息。当中,可能会带来中原或其他地方的洞穴文明)在迁徙过程中建造。当然,越远古的洞穴应该越简约,其作用也越直接,就是为了不让流落的身体遭受日晒雨淋。随着开凿工具的精良和人们对穴居条件的提高,洞穴开始有了象征身份地位等特征,开凿的洞穴也会逐渐增加面积[甚至有几个洞相连的]、装饰[打造得更加精美]、功效[有卧房、客房、客厅等]。再随后,各种流落的人群(包括战乱所致等)没有固定居所,也可能借居那些古老洞穴,并再增添新的洞穴,犹如“愚公”一般,一代一代,不断累积。二是作为墓穴。将尸体放在冬暖夏凉的石洞中,或许是最好的埋葬方式,也是“悬棺葬”或“石穴葬”或“土穴葬”的又一种发明。三是哨所或堡垒。据史料记载,川江(包括渠江,是川江支流)沿江地带是古代巴人或濮人活动的主要地带,也有巴人入川凿洞而居的记载:“铜锣峡以远有巴子古滩城”。如果说蛮子洞群一带,属于几千年前巴人的古滩城,那么蛮子洞因地势开阔、居高临下,故有哨所或哨卡之用。在四川盆地或丘陵地带,因为蛮子洞多半都在高高的山梁上建造。站在蛮子洞外的石坝上了望,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地方。为了保卫部族不受外敌侵略,将蛮子洞作为哨所或堡垒,轮流让人值守、警戒,其余人可以耕作、休息。四是食物尤其是种子的贮存。这在川东北一带比较突出,因为窖内冬暖夏凉。广安人喜欢挖地窖储藏红苕、柑子等易烂的食物。这些地窖有土窖,也有石窖。当然,也有利用先人的洞穴储存食物的,所以,有人会以为那些洞穴就是为了储存食物。
    曾经在我的出生地观阁团堡滑龙村也有这样的一个以石盘为主的山梁子,叫洞梁子。想必,那梁子上也必有类似的洞穴,只是我当时年幼,虽脚板儿在那接近砂石的路面上反复奔走,也未曾去接近那些洞穴。
    要写广安的东西实在太多,广安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富于传奇色彩的物迹中,我首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蛮子洞。在我的印象中,蛮子洞给了我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自觉它更充满了神秘的诗的韵味。
    驱车前往蛮子洞的清晨,自然感到一阵兴奋和轻松。毕竟郁结心中几十年的神秘的洞穴将再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馒头似的石梁子(石坝)正面和背面,一个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洞穴一一展现。最为感触的是,在蛮子洞背口附近,我看见一位佝偻的老人在一米高的苞谷地里扯草。我有意想接近她,便问,那一排洞叫什么名字。问了几次,老人听到了我的声音,抬起头说“蛮子洞”。当她抬头的一瞬,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多么苍老的、矮小的、瘦弱的、需要关怀、需要呵护的老人啊。她那深刻的皱纹、雪白的头发、干瘦的面颊,让我陡然想起,这和“蛮子”有何差异?
    老人已经85岁,姓黄,有四个子女。在她这样的年龄,还能(还需要)劳动,是不是具有“蛮”的味道?我们本地人对那些能吃苦耐劳、经受得住搓摩的人赞誉为“蛮得”。这个老人是不是就是“蛮”的典范?特别是蛮子洞口生长出的那一丛丛“嚼头”(葱类),也让我咀嚼出这蛮子洞富含的别样的味道。
    再回首看看那些洞子,怀着探源心思的我心情有些沉重。想当初,无论这些洞穴是起什么作用,但是,它至少说明了几点:生存环境的极其恶劣(包括自然和人为的)或人类文明程度在此的不开化;人们能像愚公似的不断与自然做争斗得到的回报;吃苦耐劳的秉性和老年供养的社会性问题。等等。
    张着大嘴的蛮子洞啊,你还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题  记

叮叮噹噹  一锤一錾
一錾一锤  噹噹叮叮
敲打在荒凉的石坝上
敲打在寂寂的山梁中

匍匐身子  挥动双手
噹噹叮叮  叮叮噹噹
那是我们理想的居所
那是我们梦寐的新家

我们开凿  我们开凿
一錾一锤  噹噹叮叮
移出一块块碎碎石渣
挪进一个个疲乏身影

似洞似穴  像房像屋   
能够栖居  能够生养
祖辈的祖辈遗留的家
后代的后代安生的窝

别说我蛮  我也不蛮
不蛮不行  不得不蛮
莫说蛮子真茹毛饮血
莫道蛮子真冥顽不化

有谁不知  蛮得就好
越蛮越强  越强越蛮
看古往今来多少世事
蛮子洞仍显硬朗坚挺

腐的该腐  朽的必朽
蛮子的洞  苍苔青青
一道一道深刻的錾纹
消融了岁月中的风雨

一锤一錾  叮叮噹噹
敲打石壁  叩击心门
洞口种的葱绿的嚼头
让我们嚼出别样苦辛
2.JPG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5-2-2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谷  子
                       (诗歌原创)
                     作者:钟明全

这一块窄小的田
垒在高高的山脊
那汪亮澄澄的水
透着我们的汗血

将谷种发芽
长成秧苗
一棵棵栽插
种进希望

星光伴着月色
汗血日夜凝结
太阳和着鸟鸣
希望抽穗扬花

在红石野谷
我们的盼
用血红
染印

那一粒粒叫谷的东西
我们给你子的名衔
你是子  你是父
你是我们的爱

人离开谷子
就没有生命
谷离开水土
就不能生存

在游人如织的野谷里
我们用血汗换回收成
一粒粒湿润润的谷子
安然坐在我们的肩头

我们深知  谷子上肩
需要历经多少的风雨
我们深知  人在人世
需要饱受怎样的蹉跎


后来,为肩扛谷子的这幅图片写了一首诗。

发表于 2015-2-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确实是典型的川东人物。只是占的画面太大太满,构图有点

发表于 2015-2-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3-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笑而不语,顶贴赚小米,为活跃论坛作贡献。

发表于 2015-3-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苍桑,青春常在。

发表于 2015-3-1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3-1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劉翶漢 发表于 2015-2-28 04:47
这张图片是某年春天我在小平故里抓拍到的。当时刮过一阵风,吹得落叶满地,一边感慨清洁工又要辛苦的同时 ...

抓拍时镜头不要拉得太近,这样可以根据构图需要随意裁剪。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4-13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抓拍到的
psb (1).jpg
psb (2).jpg
psb.jpg

发表于 2015-4-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5-5-1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张张有故事。底层生活需要更多关注

发表于 2015-8-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为三个撒gasgas嘎嘎嘎的噶滴嘎嘎嘎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