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清官之念》
跨越历史的长河,在数千年的时空中,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著名清官,在他们的传奇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清官之念》将通过对这些历史上著名清官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的探究,解读中国人千年“清官情结”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那就是对公平正义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
包公是中国清官廉吏的符号,青天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和延续,反映了在君主专制时代底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待和对主持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的祈盼。中国青天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封建道统为核心,清官廉臣虽有缓和社会矛盾,为巩固帝制服务的一面,但他们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的道德人格却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清官情结”和“青天文化”对现实社会仍具有启示价值,《清官之念》将通过对中国人“清官情结”的解读,探寻青天文化对于历史和当下的意义。
清官,百姓的信仰
——看《鉴史问廉》,思“清官之念”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作者:刘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