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即蒙古宾宗八年九月,蒙古兵大举攻蜀,顺嘉陵江广元而下,阆中守将杨大渊投降,蒙军令其招降蓬州、广安诸郡。蓬州守将张大悦乃降,继位蓬州知州并进封咸安郡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初,在蓬州立宣抚郡元帅府以张大悦为元帅。到至元七年,南宋重庆制置使,遣使密到蓬州,请抚张大悦,劝他反蒙,以全忠义。可是张看书后反将来使与书信交送元军在顺庆设置的东川统军司,以表忠诚。
世祖至元十年十月,大举进攻南宋,蒙军势如破竹。1279年南宋灭亡。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春,诏令毁运山城(燕山寨),将蓬州移至相如县,辖相如、营山、仪陇三县废蓬池县。这年冬,张大悦病故,埋葬在城池外三里的地方,相传元朝给他修了一座很大的坟墓,俗称将军坟。其墓依山而筑,墓前由九级石梯而上,上面平宽数亩,石狮石马兵卒诗官人身并列两旁,规模宏大,有各种殉葬物品,墓碑刻书“张相公大悦墓”。
张大悦为何人?据记载,张大悦为宋宝佑年间守蓬六年以州降元,官至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右副都元帅,封咸安郡侯。旧传,蓬之俗少商贾,多文士,务农力田,皆大悦之力见称,于商挺然,仕宋不终而著劳于元,君子病之,大悦之子德润袭爵,尝捐俸,修饰文庙两间。
据《明正德蓬州志》记载,“张相公墓在州北三里元,左丞张大悦葬此碑刻翁仲见存,其子右丞德润亦葬于州城西一里,令弥存小张相公墓。”又有一说可以据此推测将军张大悦之子张德润之墓就在“张相公大悦墓”附近,也就是说张大悦之子张德润可能葬在此“将军坟”附近。
国家一级文物重见天日
据蓬安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座将军墓葬虽然未经科学发掘,但墓葬形制和结构均属宋代特征。出土器物共收集到12件,其中有南宋豆青瓷碗等6件,宋代铜烛台1件,带柄铜镜1件,玉器4件。
如今这些文物均被妥善保管。据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跃明介绍,这批出土文物中最为珍贵的便是这批玉器,这批玉器还作为南宋时期玉器的代表作于2007年前往上海,在上海博物馆参加展出。
据介绍,其中一件名叫“南宋青玉三螭纹璧”,此件玉器为国家一级文物。此玉璧直径达10.4厘米,厚0.7厘米,孔径2.7厘米,总重量124克。该璧内外边框起凸,内部减地浮雕3螭。螭首近似三角形,螭身作S形曲线,作匍匐爬行状。璧反面减地浮雕勾连云纹和乳钉纹组合。
到目前为止经科学发掘的南宋螭纹在上海和四川等地多处发掘。蓬安出土的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南宋青玉三螭纹璧”有如下特点,螭首呈三角形,管钻眼和直鼻紧缩在脸部下端,面有额纹线,双耳下耷;背上只设单阴脊线和四肢刻月牙状肌肉线;其胫骨与腿骨交接处之勾连云纹装饰被刻意强化。在玉雕器物上,后期螭纹的大量应用是从元代开始的,长期以来,宋代的作品特别是出土的有年代可考的实物十分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余两件有代表性的玉器均为国家二级文物,分别是“南宋青玉花鸟纹佩饰”、“南宋青玉葵花佩饰”。
除玉器、瓷器等物件的出土,据传该墓在墓内发现一块用隶书撰写的墓志铭。省上曾派专家作过拓片,但现在该专家已经去世多年,故该资料也未能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