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的福德酥肉 邓四平/文
川北农村,民风淳朴,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主人家便要大摆宴席,款待众宾。 颜色金黄,味道鲜美,酥软滑腻的酥肉极为诱人。 酥肉是一道流行民间的大众菜,几乎人人爱吃,但真正有特色的酥肉却又并不多见。在流行川北山乡的酥肉之中,尤以蓬安福德镇的“福德酥肉”最有名气。 厨师做“福德酥肉”十分讲究:第一步是先要将猪肉仔仔细细反复地刮洗干净,一般选择的是猪的硬肋肉,五花肉也可以,用菜刀把肉切成麻将般大小的六角形肉块,放进开水锅里稍微煮上4-5分钟后起锅取出。接下来就可以将瘦猪肉和片下的碎肉用刀剁成细末,加上葱、蒜泥、料酒、味精、食盐、芡粉,大多都用红苕芡粉,掺进少许凉水,用筷子反复搅拌,然后用勺一勺一勺舀出放进热油锅里炸,炸得金黄酥软时起锅,放进筲箕里散热。第三道工序便是将刚才已经加工好的菱形肉皮放在菜磴之上,抹上一层鸡蛋糊,放上肉馅,平放菜刀轻轻排斩,然后才放进油锅内慢慢煎炸,待到煎炸到金黄酥脆之后,再用筷子从鼎沸的油锅中一一夹出,放进灶旁的筲箕中冷却。第四道工序是将酥肉放进碗内,嵌进菱形熟肉块,上笼蒸酥,蒸酥之后,揭开笼盖,扣上一个大碗,反转过来,金黄滑腻的酥肉在上,菱形肉块藏在下面,当然用红苕块蒸熟了做碗底料的酥肉也较常见。那蒸熟的红苕又耙又软,粉嘟嘟的,软绵绵的,香喷喷的,吃起来余味无穷,回味绵软,令人心旷神怡,更是巴适。 蒸好的酥肉取出竹制的蒸笼,香气缭绕,芳香扑鼻,看上去就像一个圆圆的蒙古包一般。技艺高超厨师还会别出心裁地在酥肉的“蒙古包”顶上覆盖上薄薄的一层糯米粥,浇上料酒,撒上几粒葱花,端上桌来,还先要用打火机点燃,等那绿莹莹的火焰燃过之后,才能举箸食用。那薄薄的糯米粥吃起来热气腾腾,芳香糯软,还有淡淡的酒香,沁人心脾。那酥软的硬肋肉早已蒸得又耙又软,不肥不腻;那金黄的红苕芡粉蒸酥肉造型别致,滑腻酥软,光滑鲜香,咸中带甜,入口化渣,味道鲜美,余味无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酥肉的原料方便易找,制作起来简单实惠。红苕打底,芡粉为媒,红苕防癌抗癌,养颜美容。农家自宰自食的生猪肉,天然生态无公害,蒸耙的硬肋肉彪肥肉美,五花肉不肥不腻。做成的酥肉滑腻酥软,便于消化,常吃如此正宗地道的美味佳肴,自然是有形无形之中起到了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良好功效,无怪乎在蓬安的山乡僻野农家高寿老人几乎比比皆是。 难怪乎品过这道美食的人,几乎人皆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地赞不绝口称:福德酥肉巴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慢品岁月,浅酌人生。天赐美味,唇齿留香。人生中能有如此美食香伴,实是有福有德之人方能享之,悠哉乐哉,更欲何求? 福德酥肉,难道不正是恬淡闲适人生中一道醉美的金色记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