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补”并不是毫无节奏地以人参鹿茸、鲍参翅肚为食,而是以“助五脏、和气血、谐阴阳”为补。冬至大补,我们要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个这样做:
起居“大补”:早卧晚起 养肾固阳
谚语说“冬至进补,来年打虎”。这冬至到底如何进补?其实,每晚享受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冬至第一大补!子时(晚上23:00~凌晨1:00)是一天之中最关键的“睡觉时辰”。如果能在晚上23点之前入睡,身体就能充分启动解毒作业,肝脏也能在充足的血养中得到休息。
此外,冬至是阴气最重、阳气最弱的一天。所以,冬至前后的防寒保暖很要紧,中医说“头为诸阳之首”,阳气很容易从头顶散出,所以出门时不妨戴个帽子或围条围巾。
饮食“大补”:培补正气 调养脾胃
冬至气候寒凉,万物闭藏,阳气初发,正是人体休养生息的好时候,此时进补有利于滋养脏腑,培补正气。但是,进补不是想补就能补的,脾胃功能不好,营养无法消化吸收,补再多也白搭!
冬至饮食第一原则、少盐:五味咸入肾,《黄帝内经》中就有“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提示,认为吃得过咸,容易使得肾气、脾气和心气受伤。冬至饮食第二原则、“多黑”:黑色食物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常食黑色食物,可以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比如,黑木耳就有益气补血、润肺镇静、清洁胃肠、乌发美容的功效。
运动“大补”:避开寒邪 动中求静
“猫冬”是叫人冬天不运动的意思吗?不!多接触大自然,吸收天地的能量,才叫大补。因此,冬至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以每天行走一万步为宜。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此外还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也都是很好的选择。
情志“大补”:畅达乐观 正面思维
在情志调养方面,凡事多多正面思维,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在日常发现生活当中的乐趣。避免劳累过度、早睡晚起、积劳成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