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38|评论: 0

[交流共享] 【梨园春秋】 川剧名家周企何传奇故事 3 (新浪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8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名家周企何传奇故事 (3)


                                (新浪网)



      造化在手意纵横

   1952年10月,北京将举行第一届全国戏剧观摩演出。

   此前,川剧以重庆实验川剧团作班底,集中各地名角,又在新剧院——现在的重庆剧场排戏。周企何与阳友鹤合演的《秋江》,由贺龙、吴雪指名推荐,拟去北京参加会演。这个戏源自明代高谦的《玉簪记》传奇,自清末明初以来,历代的川剧名丑如岳春、傅三乾、周海波、鄢炳章等,与邓少怀、刘芷美、刘世照、陈小燕等著名旦角,都很擅长配演这出戏。

   周企何向周海波老师学演《秋江》,周海波要他先把河性、水性、船性、风性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河、有水、有船、有风,在熟悉了川江船工行船走水的生活经验以后,这才传授艄翁撑蒿挥桨的表演程式。周企何从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心中有物,手中求形,形中求准,准中求神。

   在继承前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周企何与阳友鹤又吸收了刘成基、李文杰、周裕祥与胡漱芳、紫莲(邓蕖如)、秦淑惠等几组《秋江》的艺术特长。除了整理剧本,净化舞台,他俩再一次深入船工生活,力图将船工荡舟的劳动形态转化到舞台上,变异升华为优美轻盈的表演程式。使观众仿佛看到舞台上真有一叶小舟,在波谷浪尖沉浮荡漾,红颜白发,悲喜同俱,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调和喜剧色彩。

   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看过后,曾很谦虚地评价过:“我看你们演的《秋江》,功底好,做功也细腻,《打鱼杀家》我们都不敢演啦,你们的变化好多哟,我们那个太简单了。”

   周企何因在《秋江》中非常出色地塑造了艄翁的舞台形象,荣获演员一等奖。著名京剧演员叶盛章、孙胜武、孔新垣等先后搬演出国,更将《秋江》演遍四海五洲。

   在当时“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周企何注意从传统的美学中汲取营养,籍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他长期研读古典文论名著《文心雕龙》,十分重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绘画理论。大千先生曾在一本册页上留给周企何这样一段文字:“画家当以大地为师,不可拘泥一格,所谓造化在手。灌父为企何作此册子,一洗百年积习,尚令观者愕然而惊,莞尔而笑。颠倒众生,游戏神通,莫测所由,岂非造化在手耶?”

   结合自己的长期舞台实践,周企何对此题赠深有所感,常以“收尽奇峰打草稿,珠积寸累待用时”砥砺自己。一方面,他重新审视自己演过的剧目,并以一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进取精神,精雕细镂,刻意求工;另一方面,不断将自己演剧心得提炼为若干言简意赅的艺诀。在《迎贤店》的演出中,从逼讨房钱,多方讥讽,到见钱眼开,百般奉承,周企何眼睛神态的急邃变化,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人物之间的喜剧纠葛,揭示得意趣盎然,令人捧腹。

周企何在谈及扮演店婆的体会时说:“万物皆有神,神的灌注,重在双眼。眼之灵者,神也!神之活者,气也!气不到而神不活,神不活而眼不灵,眼不灵则情不传。面部表情,有赖于眼神传递。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如天上云彩,成雨而聚,遇风而散,变幻无穷,只在须叟间也。”

   1963年2月13日,周企何与司徒慧聪在北京演出《柴市节》。戏毕,周恩来总理健步登上舞台,紧握周企何双手,亲切地说:“我很熟悉你,你演戏幽默含蓄。这个戏我看了好几次,很好。文天祥正派,有骨气;留梦炎坏在骨子里。”

     

    上海重开《迎贤店》


   1986年三月下旬,四川与上海举行首届文化交流会。

     上海有关方面在虹桥机场门前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周企何被围在人群之中,相机不断闪烁灯光,主客双方相互握手问候。昆剧名丑刘异龙好不容易与周企何搭上话,却被《新民晚报》记者张之江接上专车,巧取专访权,第三天便以《川江长流,艺术长青》为题,将川剧和名家周企何作了独家报道。

  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邀请周企何、陈书舫作川剧艺术讲座。周企何怕上海人听不懂某些四川方言,请人代写黑板,他一边讲解,一边表演,店婆、艄翁、梅媪等舞台形象,顿时又活跃在听众的面前:“本来,演戏都是假的,但要假戏真做,才能娱人动人。这就要求演员必须做到:‘心明达理,眼灵传神,情真见人,人活出戏。’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去把握和表现人物活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动作和神态。”

     只见在座的越剧名家范瑞娟、傅全香,还有昆曲名角华文漪、岳美缇等,都在认真地作笔记。在讲座主持者郑拾风、姚时晓、陈多等人的敦请之下,周企何还与陈书舫即兴合演了《秋江》片段。这真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不断激起全场的热烈掌声。

  周企何在瑞金剧场演出《迎贤店》那天晚上,场里预先架设了三台摄像机,场内、楼上都坐满了观众。俞振飞、黄佐临、郑拾风、范瑞娟、傅全香、袁雪芬、丁是娥等上海艺术界、戏剧界的知名人士差不多都到场观看,众目凝注的《迎贤店》又开锣啦!人们清楚地记得,1963年四月,周企何曾随成都市川剧院到上海演出,扮演这齣戏中的店婆,蜚声沪上。如今,周企何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了,重演此剧,风彩不减当年。随着剧情的发展,场内喝彩声迭起。演出结束,不少观众涌向舞台前沿,向周老先生及全体演员鼓掌致意。这是上海观众对演出成功的一种表达方式和礼遇,当地叫做“碰台口”。

     周企何欲罢不能,乃于十日晚加演《投庄遇美》。这虽然是周老告别舞台的最后一次演出,然而,店婆、梅媪等神形逼肖的艺术形象,却留在了上海广大观众的心目当中,同时,也长久地铭刻在每一个川剧爱好者的记忆深处。

                                               (全篇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