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近日透露,巡视中发现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多名市、县组织部长卖官鬻爵,有的涉案资金达数千万元。那么,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谁在买官?谁在卖官?
一名多年从事纪检工作的基层干部透露,买官者一般为三类人:第一类为“升职型”,即副职想转为正职或往上提一级;第二类为“平调型”,即从穷单位调到富单位;第三类为“入仕型”,即非政府等行政领域的想当官者。卖官者一般为两类人:第一类是“一把手卖官”,主要是党政一把手,在干部人选上有决定权;第二类是“二三四把手等卖官”,主要是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等。
>>何时买官?何时卖官?
陕西一名曾挂职基层的干部透露,买官卖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换届选举”时,干部交流提拔得多,一些买官者浑水摸鱼,伺机买官。另一个是“上任离任”时,即领导干部上任后会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买官者自会前来投石问路。领导干部要离任时,着急处理一些遗留问题以免留下后患,卖官者会增多。
>>怎样买官?怎样卖官?
一名反腐专家说,买官者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四种,一是借钱买;二是贷款买;三是拉赞助买,即让一些民企大老板帮掏钱买官;四是挪用公款买。 买官行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放长线钓大鱼,隔一段时间会向领导进行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二是雪中送炭,当领导干部家遭遇病灾,领导子女出国等,买官者便会慷慨解囊。三是猛烈攻击,短时期投入巨资进行买官。
卖官者也分为三种,一是暗示卖官,即在干部调整之前先放风,或者干部调整之后不任命,许多急于提拔的人赶忙送礼。二是半推半就,嘴上说不要,但实际却接收。第三是直接索取,即明码标价,某个官职多少钱,钱不到位就不予提拔等。专家认为,“买官”之风助长了“卖官”之风,若买官行为得不到严惩,卖官现象必然猖獗。
●专家支招
>>对于如何杜绝买官卖官现象,庄德水建议,应合理分解一把手权力,还权于民。王周户认为,要倒查问题干部,看是谁提拔的,有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还应发动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不给贪腐行为留下死角。
小编微评:顽症的背后,是制度不健全,权力不透明,监督不到位。以法治规束权力,让人民监督政府,痼疾才能真去除,政风才能真正转变。你对此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