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82|评论: 4

[原创]苏东坡诗文越禁后人越敬仰(东坡逸闻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 21:40 | |阅读模式
[em01]苏东坡的诗文被徽宗皇帝严禁多年,被收缴焚毁的也不少,但他留存至今的文字作品却仍是古人中最多的一位。据初步统计,其一千七百余首诗词、八百封书信、代拟的八百道圣诏,以及碑铭、奏章、杂记和所注译之<<书经>>、<<易传>>、<<论语>>等等作品的文字,估算己达近百万。如将古文言文译为现代白话文,字数还会更多,所以苏东坡在在当代也属多产作家了。为何苏东坡的诗文越禁反而流传越广越珍贵呢 ?概括而言,是因为他具有超凡才华之故,正如当今不少学者所评价的一样,他的诗"情真语朴、沁人心脾、浮想联翩、奇趣横生",他的词"解除了词为音乐附庸的束缚,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突破了婉约的旧词风,树立了豪放的新风格。"等等。苏东坡的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和属"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绘画也是"文湖洲竹派"的主要成员等。由此可见,多才的苏东坡和他正直豪爽的为人,更受人们的敬仰,所以他的诗文才能广为流传。

      徽宗和奸臣们运用强权打杀苏东坡,是不可能阻挡得了成千上万的人去敬仰他,相反只能激励人们更加怀念苏东坡了。尤其是"元佑党人碑"被雷电击毁后,由于当时许多人相信这是上天发怒在保佑苏东坡,所以苏东坡的声誉更高了。其时朝廷为尽快收缴焚毁"苏文",不断增加收缴"苏文"的奖金,可奖金再多也无多少收效,而民间收藏"苏文"的人却越来越多。包括皇宫中的宦官及一些大臣,在严禁"苏文"期间,都在悄悄地收集和珍藏苏东坡的诗文。到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收购苏东坡文稿的官员更多了,苏东坡的一件真迹文稿,最高收购价达五万钱。而宦官梁师成为买到苏东坡写在英州石桥上的碑文,竟出天价三十万钱,到处寻找隐藏该碑文的人。当时有一位文人的书斋,因挂有苏东坡题书的三个字横遍,不少人都上门求购,使这位老先生后来只好闭门谢客了。

       到北宋灭亡前夕,苏东坡的许多手稿多被宦官和富豪买回家中收藏,加之持有者多不愿出售,市面上已很难见到苏东坡手稿。不仅如此,金人也大力收集苏东坡和司马光的手稿,因为苏东坡和司马光的大名早已传入金邦。所以金人攻入京城开封后,不少金人将领,还专门派士兵入官宦和文人家中收缴二人的文稿,也被掠走一些。苏东坡的一些最好的字画,可惜被成了金人战俘的徽宗两个皇帝带去了金邦,最后落入金人之手。到了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自孝宗皇帝追谥苏东坡"文忠公"头衔后,公开收藏苏东坡文稿的人更越来越多,其每件手稿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那么,苏东坡现存世的文稿究竞还有多少呢?虽然苏东坡的手稿被徽宗焚毁和被金人掠走一些,但由于喜爱苏东坡诗文的人特多,即使一些诗文的手稿被毁,也有转抄件留存下来。而且在苏东坡生前,敬仰他的人就己编印诗集六册,加上苏东坡父子自己编的<<南行集>>就共有七册,另六册是杭州的<<钱塘集>>、密州的<<超然集>>、徐州的<<黄楼集>>、常州的<<毗陵集>>、海南的<<海外集>>和任翰林时的<<兰台集>>等。最早编印"苏诗"为苏东坡的好友王诜驸马,他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就刻印了<<王诜刻诗集>>近千册,并写有"苏诗"的部份注译。

      苏东坡逝世十年后,编注"苏诗"的诗社越来越多,注译也越来越详细。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原编印的<<苏诗四注>>也变为了<<赵次公等苏诗五注>>,到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又增加为<<苏诗八注>>和<<苏诗十注>>。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因注译者越来越多,又有了著名的"王注"版本<<苏诗百家注>>。后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又于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也为施元之编印的<<苏诗编年注>>写了"序",更扩大了"苏诗"的影响。另一位南宋诗人王十朋广泛收集原有注译,并按分类编排,编印了<<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元代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由"南阜书堂"编印了词集<<东坡乐府>>。明代的不少"书堂"也重印了以往的多种版本,并编印<<苏文忠公全集>>等,可见后人喜爱苏东坡诗文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清代,注译和编印"苏诗"的人和诗社越加增多,而且还收集添加了原未有的诗文。乾隆时期,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昀(晓岚)很敬仰苏东坡,他于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新编印了<<纪晓岚苏诗点论本>>。不仅对苏东坡的每一首诗作了学术性的点评,而且客观明智地比较了以往各种版本的优劣,是今研究"苏诗"的最佳书籍之一。大学者加收藏家翁方纲也于乾隆四十七年,也新编印了<<翁方纲苏诗补注>>。后又有不少学者先后编印了<<冯应榴苏诗合注>>、<<苏诗编注集成>>、<<年谱>>、<<纪年录>>等等。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书>>中,即刊有几本宋代苏东坡的诗文影印件:散文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王注的"苏诗"<<王状元集注东坡先生诗>>。在"国学基本丛书"中,也印编了<<苏诗补注>>,以及由林语堂先生编撰的英文版<<苏东坡传>>等等,为研究苏东坡的诗文提供了更丰实的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苏东坡的研究工作更有新的发展。首先在眉山装修了<<三苏祠>>,又于1959年正式改建为<<三苏纪念馆>>,其大门两侧的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体现了今人对苏东坡父子的赞誉。国家的有关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以及多家大学的中文系、文学系,都先后编印了数十种有关"三苏"史料、研究和诗文集,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印<<苏轼>>、四川大学编印的<<苏轼研究专集>>和眉山三苏文管所编印的<<青少年的苏轼>>等等。古今编印的众多诗文集,为人们学习和研究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诗文、品德和生平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史料。所以苏东坡留下的众多诗文,已成了国家和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23:04 |

回复:莫问我朋友

[em15]诚谢!

发表于 2009-2-2 22:29 |
拜读

发表于 2009-2-4 22:35 |

他的词"解除了词为音乐附庸的束缚,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突破了婉约的旧词风,树立了豪放的新风格。"等等。

-------------------------------

他的创新使词风焕然一新,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问好晚老先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22:44 |

回复: 洛阳朋友

[em08]谢谢了!祝元霄节全家欢心!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