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露
—— 同学会与母校老师座谈纪实
十月十九日下午,天高日晶,惠风和畅。州河缥碧,锦鳞游泳;陀塔有灵,佛光四射。文理园里,喜气横秋。同学会之首要议程,与母校老师的座谈会,谈笑风生,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现任领导的演讲,当年老师的回顾,学院精英的展望,同学们发自肺腑的感念,百川归海,激荡胸怀,声声入耳。没有序幕,开启便是高潮 。历史与现实联欢,现实与未来约会。瞬间顿悟:母校历经百年沧桑,有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健壮的青年,美丽的姑娘,新生的赤子。
未能参加座谈会当年的老师,有的年事尤高,有的老骥伏枥,有的休闲海外,有的贵体违和——他们都写来了贺词, 翰墨清香,沁人心脾。闻其声,胜见其人也!
王文霞同学,气色灿烂,雍容风雅,卓尔不群。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读着孙和平老师的致词。她仅 用两分钟,把与会所有人带到了一个宁静,崇高,浩瀚,空灵而美妙的世界。朗读的魔力同青春的美丽一脉相承。童真,赤诚,奋发,淡泊,坚韧无不包容。倾听过程,有如吃蜜糖,饮清泉,咀黄连,喝咖啡,品鉄观音,百味无穷。更有如吮吸罂粟花露,亦真亦幻,亦幻亦真;似梦非梦,非梦似梦。弄不明白,是孙老师写得好,还是王师妹读得好?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珠联璧合之美!我差点用自己的手拍自己的脑袋,又对自己大声呐喊:“罂粟花的力量也不过如此啊!“ 声音在激昂震撼中戛然而止。环顾四周,大家都正襟危坐,凝神屏气,两眼湿润,目光深邃,热泪挥之欲滴——此时无声胜有声!
十九日, 孙老师将参加一国家级学术研讨会,首席发言人。致词传真过来,东方正晨曦微露。洋洋洒洒五千余言,作成于十八日深夜。
孙老师致词要旨,乐忧兼俱。乐者,当年育人教书,颇有心得,把探索师生心灵相通之道形成理论,以求弘扬。 换言之 ,谈塑造灵魂之艺术!还将当年我辈心如止水,热爱读书之风尚,视为国家民族不可或缺之精神。忧者,民族文化发展进步之生态日益恶化,外来文化糟粕浸蚀尤厉。惊诧叹息:中国怎么沦为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国度呢?愤然呐喊:这很危险!
孙老师已两鬓苍苍,年近花甲,但活力风发。在红尘滚滚,人们大都视孔方先生为至高无上的现实中,人格拔立,清者自清,勤勉严谨于治学,鉴往事,思来者,实属地底下一真正脊梁!进而思之,何为?赤子之心,尽忠真理之诚矣!
孙老师之风范,应是一面催人奋飞,涤荡污垢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