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441|评论: 81

[原创·贴图] 小柏垭《根祭》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0-2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小柏垭《根祭》

    这里,是营山、平昌、仪陇三县交界处,曾经还有过辉煌,有过热闹,也有过茂密。这里叫小柏垭,是因为这垭口有很多柏树,自成风景,白天能遮娇阳,夜晚能守寒岁。这里,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方,这里的柏树高高矗立,与民苦大众同命运,共呼吸,寒来署往,站成了一路风景,远归的游子望着这些柏树林,能感觉到家的温馨。劳累的人望着她,能得到奋进的力量。这些柏树,成为当地人心灵的寄托。
    这些柏树,长相不一,长短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迎风而扭,树的朝向,都是与风向一致,有9棵大树冠高达数十米,树围大过黄桶,要两三人才能合围。树龄都是好几百年的。这些柏树,是小柏垭的象征,也是当地老百姓生生不息的一部分。她们自由地生长,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迎风起舞,伴随着这些勤劳的人们。她们见证着岁月的发展,人文的变迁。
    在那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的大浩劫时代,人们的精神扭曲时代,信仰缺失时代,个人英雄时代,物欲横流时代,一些权势看上了这些参天古柏,权势们想自己不朽,想借古柏之灵气进入天堂,于是,一场阀戮开始了,一棵古柏倒下了,又一棵古柏消失了,这些古柏,用她灵性之躯,作了权贵们的棺材。老百姓看在眼中,痛在心里。
    血雨腥风的动荡时代终于过去,小柏垭那有名有灵的9棵古柏,只剩下一棵在风雨中飘摇.昔日的那片风景,如今由异常的珍贵变成珍稀了。
    珍稀的往往是神奇的,神奇的往往是神秘的。在大动荡之后,民众的信仰还无所适从,一些关于古柏的问题纷纷提出,这唯一的古柏究竟有多少年了?她是如何躲过那场疯狂的阀戮的?她蕴含有多少人类未知的神秘?问号,一个个连成串,又被人无限放大、放大,反复的放大之后,这些问题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解释:仅余的这棵古柏是柏树之王,已经百年修炼,现已成精。
成精的古柏有来头,成精的古柏有用处。
     一个得了怪病的农家老太,无钱去城里医治,病情日渐加重,看来时日不多了,他家老太爷百般无奈,既用不起灵药,有请不起神医,心不甘呀,但老太太气没止,气没止就要想办法。可怜老太爷所有土办法都使尽,都不见好转,老太爷不知哪有神灵了,在一个月暗人静的夜晚,跪在这棵古柏下,磕头述说自己的无奈,千无奈万无奈,心想老伴去了一个人孤苦伶仃咋个活,不如来个一死了之,请神灵古柏为我做证,于是,老头子一头撞向了古柏。
     风照样在吹,月照样在落,山雾照样的飘散,当山雾飘散之后,古柏下,老头懵懵醒来,摸摸头,安安还在,没有流血,惟撞落了一块树皮。懵懵一想,这难道是古柏的赐予吗?管它的,急病乱求医,别无他途,惟心安慰,老太爷拿回这小块古柏的树皮回家,哄老伴说是求的神灵赐予的神药,于是熬水服下。老太婆听说有神药,精神大振,一天喝上两道水,二天能进上两口粥,第三天能走上几步路,四天、五天、奇迹在发生,老太婆的病就这样好了。
    病好了,奇了,怪了,原来古柏还真有灵气,原来还能为人带来福音,原来还能解除病痛。一传十,十传百,这棵神秘古柏就成了村民的救世主,成了拯救世人的灵膏妙药。
于是,有病的人来了,无病的人也跟脚了,乡里乡邻的来了,十里,百里外的也来了,他们带着他们的虔诚,带着对不可抗拒之自然之力的敬畏,前来叩头,化香,换回古柏的一块树皮、或是一段小木屑,回去化病消灾。
    不知古柏的皮、屑治没治好人的病,也不知消没消除人的灾,随着前来求圣灵的人数的增加,香烟缭绕之中,古柏的挺拔之躯在一片片的被索取, 一片片被带走,古柏遭受到了千刀万剐之灾,在古柏的躯体上,剐下了一个大洞。
    有了这个大洞,古柏自身的生长成了问题,她把乡里乡邻的病痛接受了过来,自己却在一天天枯萎,在寒风中嗦瑟,在烈日下干枯,一年复一年,往日婆娑的古柏,也是伤痕累累,干枯如柴。
     如柴的古柏在一天天挺着,见证着乡邻的嘻笑安乐,转接着乡邻的小灾小难,集聚给自身的大难,终于,那一天到了,大难来了,一群顽童在树下玩游戏,天冷了,就捡来了柴火,在古柏的洞中生起了火,这场火,直接引燃了干枯古柏的躯体,这棵唯一的古柏,就在场火后,彻底失去了生的茂盛。
    记得那是个正月初一,古柏倒下了,庞大的躯体轰然倒下。
    倒下的古柏倒得有爱心,古柏的东边、西边都有房屋,古柏如果朝东、朝西方向倒下,必然砸坏房屋,还可能伤及无辜,南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柏树,从南倒下,必然要伤及蓬勃生长的小生命,只有北面,是过往的一条道路,空空荡荡的,古柏选择了一个夜深人静,无人路过的时辰,倒在了北面的空地上。古柏倒下时,没伤害到一个生灵,没惊动到一丝游云。
    小柏垭的村民来了,他们不敢相信,他们、他们的父辈、爷辈、祖辈的精神支柱,就在一夜之间倒下了。
    珍稀的往往是神奇的,神奇的往往是神秘的。倒下了心的寄托,却倒不下神秘的希冀,在村民心中,古柏是不会倒下的,是不会离开这片热土地的,这棵古柏,这样通情通灵,既然庇护了他们祖辈、爷辈、父辈,还应该庇护他们这辈及他们的子辈、孙辈。所以,古柏是不会死的,也许,这次倒下,仅是古柏的涅槃重生,于是,他们用手捧来了小柏垭最肥沃的泥土,培置在古柏的跟部,他们引来小柏垭最清澈的泉水,浇灌这古柏,希望有一天,这棵陪伴了他们几代人的树再次绿荫,给他们遮风挡阳,给他们消灾辟邪,给他们以与自然、与愚昧、与闭塞、与贫穷抗争的力量。
    但是,古柏,没再绿起来,她把她高大而干枯的躯体,化作一膛膛明亮的炉火,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份温暖。而她的根,却始终没离开这块土地,那遒劲的根须,深深地伸进这块土地,腐化为有机养分,继续滋润着这里的生灵。她的根,犹如一面警钟,记载着一种人类对自然、对资源的盲目利用而得到的报应后的无奈与思考;那火烧的痕迹,是在叹息,叹息失去了而不可再生的生命;沧桑岁月,那被火烧过的裂痕,犹如老母亲脸上深深、黝黑的皱纹,定格在生死瞬间的永恒。那树根,犹如一面无光的镜子,躺在无人的道路边,一遍遍展映着路人的良心。那树根,更是一泓干涸的眼睛,用无助的眼神显示对尘世的茫然与拷问。
    根,本无语,任言皆妄言,是以短文祭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营山、仪陇、平昌三县交界处,可以一脚踏三县,小柏垭就在这里不远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2.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小柏垭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小柏垭的独立山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柏垭最后那树根就静静地躺在路边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9.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那树根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世世代代在小柏垭勤劳的人们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柏垭《根祭》

    这里,是营山、平昌、仪陇三县交界处,曾经还有过辉煌,有过热闹,也有过茂密。这里叫小柏垭,是因为这垭口有很多柏树,自成风景,白天能遮娇阳,夜晚能守寒岁。这里,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方,这里的柏树高高矗立,与民苦大众同命运,共呼吸,寒来署往,站成了一路风景,远归的游子望着这些柏树林,能感觉到家的温馨。劳累的人望着她,能得到奋进的力量。这些柏树,成为当地人心灵的寄托。
    这些柏树,长相不一,长短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迎风而扭,树的朝向,都是与风向一致,有9棵大树冠高达数十米,树围大过黄桶,要两三人才能合围。树龄都是好几百年的。这些柏树,是小柏垭的象征,也是当地老百姓生生不息的一部分。她们自由地生长,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迎风起舞,伴随着这些勤劳的人们。她们见证着岁月的发展,人文的变迁。
    在那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的大浩劫时代,人们的精神扭曲时代,信仰缺失时代,个人英雄时代,物欲横流时代,一些权势看上了这些参天古柏,权势们想自己不朽,想借古柏之灵气进入天堂,于是,一场阀戮开始了,一棵古柏倒下了,又一棵古柏消失了,这些古柏,用她灵性之躯,作了权贵们的棺材。老百姓看在眼中,痛在心里。
    血雨腥风的动荡时代终于过去,小柏垭那有名有灵的9棵古柏,只剩下一棵在风雨中飘摇.昔日的那片风景,如今由异常的珍贵变成珍稀了。
    珍稀的往往是神奇的,神奇的往往是神秘的。在大动荡之后,民众的信仰还无所适从,一些关于古柏的问题纷纷提出,这唯一的古柏究竟有多少年了?她是如何躲过那场疯狂的阀戮的?她蕴含有多少人类未知的神秘?问号,一个个连成串,又被人无限放大、放大,反复的放大之后,这些问题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解释:仅余的这棵古柏是柏树之王,已经百年修炼,现已成精。
成精的古柏有来头,成精的古柏有用处。
     一个得了怪病的农家老太,无钱去城里医治,病情日渐加重,看来时日不多了,他家老太爷百般无奈,既用不起灵药,有请不起神医,心不甘呀,但老太太气没止,气没止就要想办法。可怜老太爷所有土办法都使尽,都不见好转,老太爷不知哪有神灵了,在一个月暗人静的夜晚,跪在这棵古柏下,磕头述说自己的无奈,千无奈万无奈,心想老伴去了一个人孤苦伶仃咋个活,不如来个一死了之,请神灵古柏为我做证,于是,老头子一头撞向了古柏。
     风照样在吹,月照样在落,山雾照样的飘散,当山雾飘散之后,古柏下,老头懵懵醒来,摸摸头,安安还在,没有流血,惟撞落了一块树皮。懵懵一想,这难道是古柏的赐予吗?管它的,急病乱求医,别无他途,惟心安慰,老太爷拿回这小块古柏的树皮回家,哄老伴说是求的神灵赐予的神药,于是熬水服下。老太婆听说有神药,精神大振,一天喝上两道水,二天能进上两口粥,第三天能走上几步路,四天、五天、奇迹在发生,老太婆的病就这样好了。
    病好了,奇了,怪了,原来古柏还真有灵气,原来还能为人带来福音,原来还能解除病痛。一传十,十传百,这棵神秘古柏就成了村民的救世主,成了拯救世人的灵膏妙药。
于是,有病的人来了,无病的人也跟脚了,乡里乡邻的来了,十里,百里外的也来了,他们带着他们的虔诚,带着对不可抗拒之自然之力的敬畏,前来叩头,化香,换回古柏的一块树皮、或是一段小木屑,回去化病消灾。
    不知古柏的皮、屑治没治好人的病,也不知消没消除人的灾,随着前来求圣灵的人数的增加,香烟缭绕之中,古柏的挺拔之躯在一片片的被索取, 一片片被带走,古柏遭受到了千刀万剐之灾,在古柏的躯体上,剐下了一个大洞。
    有了这个大洞,古柏自身的生长成了问题,她把乡里乡邻的病痛接受了过来,自己却在一天天枯萎,在寒风中嗦瑟,在烈日下干枯,一年复一年,往日婆娑的古柏,也是伤痕累累,干枯如柴。
     如柴的古柏在一天天挺着,见证着乡邻的嘻笑安乐,转接着乡邻的小灾小难,集聚给自身的大难,终于,那一天到了,大难来了,一群顽童在树下玩游戏,天冷了,就捡来了柴火,在古柏的洞中生起了火,这场火,直接引燃了干枯古柏的躯体,这棵唯一的古柏,就在场火后,彻底失去了生的茂盛。
    记得那是个正月初一,古柏倒下了,庞大的躯体轰然倒下。
    倒下的古柏倒得有爱心,古柏的东边、西边都有房屋,古柏如果朝东、朝西方向倒下,必然砸坏房屋,还可能伤及无辜,南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柏树,从南倒下,必然要伤及蓬勃生长的小生命,只有北面,是过往的一条道路,空空荡荡的,古柏选择了一个夜深人静,无人路过的时辰,倒在了北面的空地上。古柏倒下时,没伤害到一个生灵,没惊动到一丝游云。
    小柏垭的村民来了,他们不敢相信,他们、他们的父辈、爷辈、祖辈的精神支柱,就在一夜之间倒下了。
    珍稀的往往是神奇的,神奇的往往是神秘的。倒下了心的寄托,却倒不下神秘的希冀,在村民心中,古柏是不会倒下的,是不会离开这片热土地的,这棵古柏,这样通情通灵,既然庇护了他们祖辈、爷辈、父辈,还应该庇护他们这辈及他们的子辈、孙辈。所以,古柏是不会死的,也许,这次倒下,仅是古柏的涅槃重生,于是,他们用手捧来了小柏垭最肥沃的泥土,培置在古柏的跟部,他们引来小柏垭最清澈的泉水,浇灌这古柏,希望有一天,这棵陪伴了他们几代人的树再次绿荫,给他们遮风挡阳,给他们消灾辟邪,给他们以与自然、与愚昧、与闭塞、与贫穷抗争的力量。
    但是,古柏,没再绿起来,她把她高大而干枯的躯体,化作一膛膛明亮的炉火,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份温暖。而她的根,却始终没离开这块土地,那遒劲的根须,深深地伸进这块土地,腐化为有机养分,继续滋润着这里的生灵。她的根,犹如一面警钟,记载着一种人类对自然、对资源的盲目利用而得到的报应后的无奈与思考;那火烧的痕迹,是在叹息,叹息失去了而不可再生的生命;沧桑岁月,那被火烧过的裂痕,犹如老母亲脸上深深、黝黑的皱纹,定格在生死瞬间的永恒。那树根,犹如一面无光的镜子,躺在无人的道路边,一遍遍展映着路人的良心。那树根,更是一泓干涸的眼睛,用无助的眼神显示对尘世的茫然与拷问。
    根,本无语,任言皆妄言,是以短文祭之。

发表于 2014-10-2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熟悉地方以前经常去只是近几年去得少了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