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虽小,却是走到哪里都无比想念的港湾,装满成长的记忆,承载年少的足迹。
早餐:“老板,豆汤、油素、干杂各来一两!”这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早餐,出了小城,再也吃不到,细细的面条,炖到粑软的豌豆,加了墨鱼熬制的高汤很鲜,肥瘦正好的猪肉臊子,香葱,绿叶菜,吃到嘴里,美在心里。大学朋友在春节到了小城,那会还未通高速,盘山公路颠簸了几个小时,把壮汉都颠簸吐了。带他吃了这面条,走时,他说:为了这二两油素,我值了。自此以后,每每见到,总会提及小城的面条,似乎此生难寻。虽然成都也有各种号称好吃的不得了的面馆,但在我心里,小城随便一个小面馆都能甩他们几条街。
豆汤面,没辣椒,老小皆宜,因为味鲜,我常把汤都喝到见碗底,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饿死鬼呢;
撒着黄豆,芽菜,白芝麻,耙豌豆的油素面,当然,这个必须加醋!再来俩红花卷,直接撑死在面馆吧!
[size=+0]烧烤,小城的烧烤,是在木炭火上直接烤,从生烤到熟,不停地加调料熏烤,足够入味,如此,麻辣鲜沁入心脾,时常回味。不似有些[size=+0]地方的做法,先油炸熟,才上炭刷点海椒面了事,吃的时候除了油腻还是油腻。[size=+0]烤苦瓜和黄瓜是最爱,烤全茄,加上特产的木姜油,说不出的清香与美味,本不爱吃茄子的通常要吃掉整整一个才算打了牙祭。
烙烤,中间一炉煤球火,刷上清油,边吃边烙,听到鸡皮,肥肠等发出吱吱的声音,再裹上折耳根(鱼腥草)、花生末等做的蘸椒,啊呀,别提有多香。冬天里,围着火炉,甚是暖和,烧烤和烙烤皆是三五好友相聚的最佳夜宵。我最爱鸡蛋打在韭菜里,铺在锅边,╮(╯▽╰)╭,不能意淫了,好馋!
葱卷,一块钱三个,面皮裹上萝卜丝和海带丝,加着甜甜酸酸味的辣椒水,就站在繁华的路边一口塞嘴里,没有美女顾形象,没有帅哥怕异样,小吃中的最受欢迎。小城只有2家在做,过年时节,为了吃上它,足足排了半个小时。
黄粑,糯米蒸软,红糖上色,独有的叶子包裹。乡下人家一次做很多个,干活回来,可以直接拆掉叶子整个放锅蒸热,也可以切薄片用油煎香。不过因为略带中药味,有些外乡人吃不惯。
甄嬛 里的淳儿把一个吃货的快乐发挥到淋漓,有得吃便万足。记得刚上高三时,同学说,隔壁班来了个美女,于是乎,几个女生便伙起去围观那个名叫Tan Jing Jing的女孩。。。嗯,淳儿确是清纯漂亮。
冬天就要来了,话说生活寒风凛冽的冬天最适合宅家了,身在只考电炉的成都便总是很想念家里烤火的温暖,底下天然气小小地开着,可以在烤炉边煨个橘子,黄粑呀什么的。罩个炕笼,盖个小被子,一家人围着它看电视,暖和极了,如果没有外人,我是要把脚翘上的。冬天洗澡完穿棉衫,衣服很冰,把衣服往炕笼一搭,两分钟就热乎乎的了。冬天给小朋友洗澡,把衣服烤热和,是不可或缺的步奏。
离城不远的农村,村里的人不种稻,种菜为生,番茄,四季豆,豇豆,生菜,空心菜,莴苣,花菜,莲白,小白菜,萝卜,青椒···各种蔬菜,满山满山的嫩油油,绿得人心醉。可惜耕地已被建筑垃圾吞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