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位于河南省焦作的中福煤矿公司因逃避战争而紧急撤退。1938年,由国民政府牵头,四川省商业界和英国公司入股,在犍为县芭蕉沟组建成立了四川省第一个中英合资煤矿,从那时起,嘉阳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命运,就和民族的命运、共和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七十年弹指一挥间,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昔日芭蕉沟嘉阳煤矿靠采煤繁荣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而当年开矿时的不毛之地,如今已规划建设成具有鲜明工业文化特点,集矿业遗迹、蒸汽文明、工业古镇、自然风光、怀旧体验于一体的矿工乐园——嘉阳矿山公园。
***************************************************************
历史的时针拨转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掀起惊涛骇浪,将两个英国人的名字推向风头浪尖——瓦特和史蒂芬森。
当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制造出万能蒸汽机时,当史蒂芬森把瓦特制造的万能蒸汽机装成火车头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到,第一声蒸汽火车的轰鸣是如此悠长,悠长得跨越了整个世界,穿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他们更没有想到,当代表工业革命的蒸汽火车在突飞猛进的技术革新中纷纷退出历史舞台时,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世界上唯一的一辆还在正常运营的蒸汽窄轨小火车正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的芭石铁路上幸福地鸣叫着。
人工加煤、手动驾驶、人工扳道岔、人工接钩、信号旗和口哨指挥、人工刹车制动、手摇电话联络,这些蒸汽时代最原始的操作方式,由如老电影中的一个个蒙太奇镜头。
这列小火车,他有个最朴实的名字——嘉阳小火车。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中,嘉阳小火车总是在每天早上6点准时从岷江河畔的石溪站出发,穿越6个隧道,转过109个弯道,爬上千分之三十六的坡度,在每个小站稍事休憩后,带着一身风尘驶向终点站——黄村井。
*******************************************************************************************************************************************
“说起芭蕉沟,心里凉悠悠;跟着工人走,又有烟儿抽;再过三五年,还有娃儿逗。”这几句歌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芭蕉沟,嘉阳煤矿矿区,乃至整个犍为县都非常流行。也铨译出当时嘉阳煤矿的辉煌盛况,体现出矿工们在这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县中的社会地位。那时,有多少山里山外的姑娘,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将自己的青春嫁给了矿山,嫁给了芭蕉沟,嫁给了吃公家饭的矿工们。她们在情人榕溪边浣洗衣服,在小巷深处深深凝望,静静站立,望穿秋水,忐忑地等待着从井下归来的丈夫。她们用自己的柔情抚慰着艰苦的岁月,用自己的坚毅挑起家庭沉甸甸的担子。生根发芽,一次次生育的阵痛,一代代生命的传承。当姑娘的女儿做了母亲,女儿的女儿又做了母亲时,芭蕉沟已到古稀之年。尘埃落定,洗尽铅华,小镇更加从容淡定。宁静、幽远、沧桑、古朴,这些在现代几近绝迹、只在唐诗宋词中才能找到的美好字眼,竟在芭蕉沟深深的小巷中、清澈的溪水里、苍翠的高山上、一尘不染的碧空中,一一复活,历史与他、她们造就了东方红食堂、电影院、中英街、老相馆、情人榕、逃难井的一个个古老故事,他、她们说着生动深奥而古朴的芭沟嘉阳话,随处可见他、她们淳朴的面容和热情而亲切的笑容,这就是芭蕉沟古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