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信将军故里在西充 大汉将军纪信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这在《史记》、《汉书》和南充、西充的地方志均有记载,虽然文字简短,但足以证明他是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是舍身存汉“功盖三杰”的大英雄。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这位成就大汉王朝的英雄义士,他的故乡在何处?这成了有争议的事情。关于纪信的故里,有好多种说法:有的说“纪信,陇西成纪人”,有的说“纪信,赵域(洪洞)人”,有的说“纪信,北京房山县人”,有的说“纪信,西充人”,还有的说“纪信是湖南醴州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本人多方考证,可以肯定地说纪信是西充人,具体点说,他是秦末汉初巴郡阆中县高阳里(今四川省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人。 我之所以这样肯定,是有很多可靠可信的依据的。首先纪信的老宅、故居各级地方志均有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蜀中广记》:“其大陵镇,则有扶龙山,盖纪信,此县人。生在高阳之扶龙村,祠在紫岩。”《明一统志·顺庆府》中“古迹”条记载:“纪信宅,在西充县高阳里扶龙村。”《钦定大清—统志》:“纪信故宅,在南充县东三十里。”《四川通志》载:“纪信故宅,在县东三十里高阳里扶龙村。”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西充县知县马腾云在城西铁印山南王爷垭立“汉将军纪信故里”碑,碑高九尺有余,厚一尺余,至今犹在。再者,在河南古荣镇纪公庙的纪陵,有块民国三十年(1943年)五月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李培基撰文的《汉将军纪信赞》的石碑,其碑文曰:“庙在安汉,宅在西充,合兹新构,长仰英名。”还有明代曹学佺撰《蜀中广记》载:“纪信,西充人。高祖王汉中,信从。定三秦有功,拜将军。”又云:“西充县,仙踪古迹特著。其大陵镇,则有扶龙山,盖纪信此县人,生在高阳之扶龙村。” 以上一系列资料有的来自文献典籍,有的来自官方政府,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纪信将军出生在西充,其故宅在紫岩乡高阳里扶龙村。而清代《湖南通志·醴州》记载:“将军山,在州南六十里,世传汉纪信所居。”文中“世传”是不肯定的说法且无其资料来证明这个说法,因此纪信故里在醴州一说是站不住脚的。至于纪信故里在天水、在赵县或房山县等说法,也完全没有佐证,仅仅在那些地方有纪信祠或有纪信墓,但它们全是为了纪念、祭祀纪念这位忠义之士而修建的。就连古荣镇的纪陵,仅只是纪信的衣冠冢,那儿是纪信殉难地之故才建在那儿,与纪信故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第二年(前201年)下诏把纪信故里从阆中县析出,赐置“安汉县”,辖区今西充、南充,蓬安、岳池、武胜等地,以表彰纪信安定汉室之功,纪信若非西充人,汉高祖能无缘无故地把纪信的故乡赐制“安汉县”吗?据考证,西充县城北化凤山上的将军庙和纪信出生地紫岩纪公庙村的纪公庙,都是汉高祖刘邦欶建的,这也足以证明纪信故里在西充。 第三点,在纪信出生地紫岩纪公庙村的纪公庙,关于纪信神奇出生和许多传奇故事一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同时许多地名与纪信密切相关,诸如扶龙沟、扶龙村、纪村沟、神马洞、走马岭、放弓垭、歇马桥、望乡台等地名,构成了少年纪信习武和生活的系列神奇画卷,这些地名和故事都可以证明纪信的故里就在这里。 第四点,纪通是纪信之子,封襄平侯。《大清—统志》载:“议纪通墓,在西充县北四十里龙宫山下。”今西充县青龙湖畔龙宫山下,纪通墓至今仍存,为汉代圆坟。纪通死后葬于此地叫落叶归根,人之常情,也可说明纪通乃西充人,其父的故乡当然也是西充了。 总而言之,从历史文献、汉高祖赐封和墓葬情形的多方分折中,可以肯定西充乃纪信故里,已是不争的事实。西充以纪信为荣,他的忠义诚信美德代代传承,纪信是西充人的骄傲,纪信也永远活在西充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