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设计一般是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三原则。 在西方(文化上的),建筑一般是归于艺术的范畴的,不会像中国还有个单独的“工程”科的概念,对于西方国家的工程专业来讲,好多诸如工业设计都算艺术设计,那么在艺术领域,一个建筑需要遵循的一些法则决定了其设计师不会太多有中国般的思维,比如排场,面子等。而是像均衡、节奏、美感、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然后更多的是功能性!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和历史,这决定了其建筑风格,这其中也会有“面子思想”的考虑,其实这么说很不专业,这应该叫“一个建筑的属性”,如果一个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办公大楼让50%的人看起来都说是学校或其他的什么,那就很失败,而一般行政建筑,在属性上讲,不管西方或东方的设计师我想都还是要考虑到“庄重”、"威严"这些因素吧???看看贴里的图片,至少在本人看来,我不会因为他的的体量的矮小和不宏伟而产生对其使用属性的误解,我还是看的出来是比较庄严的行政建筑,这里有个包括楼主在内恐怕都没考虑到的问题吧:1、西方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什么是享受的定义;2、中国从来就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缺的是优秀的甲方。 “标志性建筑”这个概念其实还是来源于西方,著名的建筑美学大师,托波特。哈姆林,就是对建筑体量和美感的关系方面有专门的介绍,对于特定建筑(包括行政建筑)西方从来就不缺乏宏大壮丽的著作,但时过境迁,时代在发展,西方社会和生活的飞速发展是今天的中国、中国人都热衷和追逐的内容,今天的西方人并不认同享受就是奢侈的概念了,一个强势的事物往往很低调,很恐怖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往往很亲民,所以体现在建筑上,够用就是美是其现今诸多西方“新建筑”的风格,极简主义,曲线主义……,让人目眩神迷……,这是个观念问题,如果有幸走进美国一个市政厅里面(一般都要对公众开放的),你会发现一些传承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东西和物品,如果论价值,有时甚至会超过建筑物和宅基地本身。 中国人向来有把置一套房产当作人生成功的象征的传统,甚至到现在都是,甚至是有点唯一的标准的味道。这其实还是体现在对金钱的崇拜上,在建筑的修建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希望处处体现出豪华气派,雍容华贵,气宇轩昂,高大威严等人为的主观思想。大多数甲方其实在这方面几乎没有支星半点的建筑方面的知识、认识,有的只有强横的霸气和权势,设计师其实是个很弱势的群体,只能是服从……。现在社会财富丰富了,生活水平高了,建筑的完善不光体现在从以前的隔层设置圈梁变成现在的层层圈梁等方面了,还对外观和所谓的“精神面貌”有了高的要求和追求,但其建设者本身却没什么追求,错位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