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77|评论: 1

[教育天地] 小说《赎罪》的文学题材溯源——江淮论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1 15:10 | |阅读模式
小说《赎罪》的文学题材溯源——江淮论坛

    长篇小说《赎罪》被公认为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提名2002年布克奖,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小说”和“历史上最著名的100部小说”之一。故事讲述的是13岁的小女孩布里奥妮因误会诬陷姐姐塞西莉娅的恋人罗比为一起庄园强奸案的施暴者,她的证词使罗比锒铛入狱,也从而毁了姐姐塞西莉娅的终生幸福。长大后的布里奥妮渐渐意识到自己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她决心花费一生时间为此赎罪。

    《赎罪》这部小说从故事内容上来看,并非新颖独特,甚至有些老套落俗,然而小说巧妙的结构安排与个性化的叙述手法却使其独树一帜。互文性手法的运用是该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之一。小说像是一个巨大网络,包含了各种互文因素。对于小说《赎罪》的互文性研究,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多见,比较集中的是对小说内部构造及元小说结尾的分析与探讨,如:布莱恩·芬妮曾重点讨论过《赎罪》中叙述者的自觉意识、小说的元叙述特点和自我指涉特征,国内学者也曾撰文从影响与误读两个视角分析《赎罪》的艺术价值。这些多是从某一文本内部互文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互文性。然而互文性理论是个十分广泛的文学理论概念,除了文本内部的自我指涉和自我引用外,更囊括了一个文本与除自身文本之外的其他文本之间交相映错、互相依赖的复杂关系。准确地说,互文性理论是在20世纪欧洲一系列文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学理论,也被译作“文本间性”,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包括:(1)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transtexuality);(2)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intertextuality)。[1] 通常来说,互文性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概念以热奈为代表,认为:“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2]。广义的概念以巴尔特和克里斯蒂娃为代表,认为:“互文性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2]。综合来看,主流的文学理论家或批评家认为,小说文本一般是开放的,既有对前文本的模仿,又和其他文本相交互;即有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又有和传统文化、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诚然,“互文性”是个中性词,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源头,但和其他文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根茎旁枝错节,纵横蔓延。

    本文拟运用的互文性即指某一具体文本与其他文学题材或文本形成的互文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赎罪》的写作特色,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小说的罪与赎的主题还是从小说中虚构的文学文本与真实的历史文本之间的关系来看,抑或是从成长小说题材的改写角度来审视,《赎罪》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互文性特征。作者从这诸多角度来叙述主人公从“犯罪”到“赎罪”的心理历程,深入探讨了其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揭示了作者自身的观点,即:人性之弱......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yl/837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0-13 09:08 |
读一下再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