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今年11月1日起,信访部门将加强对初信初访事项的督查督办,未履行督办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信访机构将被追责。(10月16日,人民网) 信访函件在部门之间“踢皮球”、信访事项办理久拖未决、处理意见敷衍了事……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单位对待信访问题不够重视,导致群众甚至是干部越级走访、闹访和重访现象的不断发生。这不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破坏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更是严重影响到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党的执政之基。 虽然,在各地各部门的探索与共同努力下,信访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一些基层群众甚至干部上访、重访、闹访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如曾经轰动全国的“上访村长”钱运会,引起网络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上访妈妈”唐慧事件等等。那么,为何这些信访事件还会一次次地上演着,碰撞着民众的敏感神经呢? 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那就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信访问题的不重视,遇到信访问题就相互“踢皮球”,对信访事项的办理久拖未决,处理意见时的敷衍了事,等等。如此态度作为,着实令人不敢恭维。而此次,国家信访局发布《办法》就是专门针对各部门对信访函件“踢皮球”这一现象而制定,并对“接访不力将追责”。 可以说,该《办法》的出台,不仅从制度机制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信访工作环境,更是以“把初信初访问题及时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和问题属地”为主旨,从而有效打通信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信访问题不再难。因此,理当为这旨在“为民”、重在“依法”的《办法》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