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句顺口溜:成都女人一朵花,成都男人耳朵pa.这pa字,现在的字典查不到,其实就是软的意思,四川人煮红薯,问红薯煮熟了没有会说"红薯pa了没有",这pa字,是一个会意字,很形象的表现红薯煮熟了时的手感;用pa字来形容这成都男人的耳朵,足见成都人对生活体会之细腻、之幽默。耳朵pa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呵呵,其实就是怕老婆的意思了!前面那句顺口溜,前半句夸赞了成都女人的美貌,后半句则道出了四川男人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怕老婆。 四川男人怕老婆,但又不失男子气概,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我一直觉得这应该归结于四川女人的特殊智慧了。说起四川女人的智慧,不得不说这位四川老乡--卓文君,一曲《凤求凰》成就一段绝世佳缘,把四川女人敢爱敢恨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当后来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感情也日益淡薄,想娶个小妾来快活时,卓文君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为后人留下了传世绝唱《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于是回心转意。 四川女人会让自己的男人在家门外做一个体面男子汉,但在家门内却是自己的家天下,一道门区别两重天,男人乐得如此,并不以此为不快。 从小我就对堂兄弟们怕老婆的举动十分的好奇,发誓这背子决不做一个怕老婆的人,并决定要找出这怕老婆背后的根源,一个偶然,读到苏轼老先生的一首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这就是“河东狮吼”的出处了,原来啊,这位龙丘居士,名叫陈季常,名慥,号方山子,又自称龙丘先生,四川眉州人。和苏轼可算得同乡。陈季常的父亲陈公弼(就是陈希亮)曾任凤翔知府,仁宗嘉祐六年至英宗治平三年,苏东坡也在凤翔府作签书判官,陈希亮是苏东坡的上司。陈季常自小就与东坡相识,交往密切。后来,苏东坡贬官黄州,陈季常也常到黄州歧亭游寓,与苏轼谈论诗书;陈季常钻研佛经颇有心得,但妻子是个既妒且凶悍的女人,有一次陈慥宴客,请歌妓陪酒助兴,不料被妻子知道了,当众发威怒骂,宾客都被吓跑了,陈慥当场吓的茫然不知所措。陈季常怕老婆,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名噪一时了,怪不得苏老头要搞怪他的这位四川老乡了。 抗战时期,另一位四川老乡李宗吾老先生《厚黑学》中的文章《怕老婆的哲学》中也有提到这段,而且李老先生还做了如下很精辟的论断,并幽默的把怕老婆上升到救国救民的理论高度:"我们四川的文化,无一不落后,惟怕学一门,是很可以自豪的。河东狮吼,是怕学界的佳话,此事就出在我们四川。其人为谁?即是苏东坡所做方山子传上的陈[慥]季常。他是四川青神人,与东坡为内亲;他怕老婆的状态,东坡所深知,故作诗赞美之:"忽闻河东狮子吼,挂杖落手心茫然。"四川出了这种伟人,是应当特别替他表扬的。我们读方山子传,只知他是高人逸士,谁知他才是怕老婆的祖师。由此知:怕老婆这件事,要高人逸士才做得来,也可說:因为怕老婆才成为高人逸士。方山子传有曰:"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俨然瞽腴底豫气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亦无不是的妻子,虞舜遭著父顽母嚣,从孝字做工夫,家庭卒收底豫之效;陈季常遭著河东狮吼,从怕字做工夫,闺房中卒收怡然自得之效,真可为万世师法。" 哈哈!读到这里,四川人怕老婆的历史渊源恐怕有点清晰了吧! 四川人怕老婆.体现的是四川男人的大气,更体现了四川女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