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5)日一大早醒来突发奇想——到中心医院去卧底。我要亲眼看看,医院里的医生与病人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上午7:30,门诊挂号处就开门上班了,导医告诉我是医院为了方便病人实施的一项新举措,这比医生8点钟上班提前了半个小时。我好不容易搜寻到一位没有亲属陪同的男性病人,跟他交谈后约定由我陪同就医,并代他缴纳一切费用,等诊疗和检测结束后再一并算账。
8点还差5分,位于门诊部一楼的心血管内科(专家)办公室开门,医生在进行一些简单整理后于8点钟准时叫号。我陪同的病人挂的是18号,大约等到9:15排号到诊。医生是一位陈姓女性(正教授级),由于戴了口罩,看不出容貌和年龄,但她问诊非常耐心,量血压、听心跳、看病历等一系列动作非常娴熟。一番诊断后陈医生开了血常规、心电图两项检查,同时告知病人可直接到二楼血液科旁边的窗口缴费。此时是9:20,抽血的护士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出报告。11:15两项检测报告终于出来了,我陪同病人赶紧从二楼下到一楼的诊断室再次排队等候。至11:45到号,陈医生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病人对报告单上的异样情况逐项解释,同时提醒病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在电子卡上开了处方。整个就医过程用了4小时20分钟,费用共计557元,其中挂号13元、检查285元、药费259元。结账后我问病人是否觉得看病麻烦?所付费用是否合理?这位病人的回答却非常平静坦然,他说有病就得治疗,到医院就得相信医生,至于费用问题只能相信国家的有关规定。言语间是乎略有一些疑惑,但还是表示非常值得。分手时,我握着这位病人的手,祝福他早日康复,而他对我今天的所作所为点点头又摇摇头。
曾几何时,医生这个职业备受争议,然而如果没有医院和医生,我们又到哪里去找谁治病呢?医生不是神仙,不可能包治百病,最好的医生应该还是自己。通过这次卧底,我深刻体会到,如果医生能够与病人加强沟通,充分利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努力解除患者痛苦,医患关系将会走上良性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