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开始大步迈向海洋石油装备及开采技术研究步伐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原先身处南充的西南石油学院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研究力量,有很多的全国第一,包括第一个本科专业,一个从海洋石油工程本科到博士培养能力的单位。
历史:
1988年,西南石油学院于南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海洋石油工程”专业,针对当时海洋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培养海洋石油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了当时背景下的海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大石油公司的海洋石油开发及对外合作开发中,西南石油大学赢得了良好声誉。
1994年,由于国家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和学校隶属关系等原因,
海洋石油工程专业停止招生,原海洋石油工程方面的部分教学内容整合为《海洋石油工程基础》、《海洋环境与钻采工程》、《海洋石油工程新技术》等课程一直沿袭下来。为适应新形势下海洋石油工业的需要,2005年,将海洋石油方面的课程进一步整合、完善,形成目前的石油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模块。
2011年6月,西南石油大学恢复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招生,为重点本科(一本)段。
2013年12月,设置 海洋油气工程 博士点和硕士点 ,在该学科下独立招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成为全国第一个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层次培养能力和机构。
2014-2015年中国本科教育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排 序 | 学校名称 | 水 平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西南石油大学 | 5★ | 5 |
2 | 中国石油大学 | 4★ | 5 |
3 | 东北石油大学 | 3★ | 5 |
4 | 长江大学 | 3★ | 5 |
学科与研究机构建设进展:
西南石油大学几乎参与了我国所有的海洋石油天然气钻井和开发方面的研究攻关。
2010年1月,西南石油大学组建“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心的定位: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开展新能源战略、煤层气和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构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
2012年5月9日,西南石油大学参研的“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最近该平台在南海海域与越南方面冲突中实现钻井取心),是我国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代表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一流水平,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该平台总造价近60亿元。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并集中了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国内诸多海洋工程领域研究优势单位的力量。其中由西南石油大学自主研发的PTWD测量工具为“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成功开钻奠定了基础。PTWD测量工具是西南石油大学和中海油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深水表层钻井关键技术和装备”的主要研究成果,PTWD能够实时监测深水浅层地质灾害及钻井风险。
2012年7月,中国海洋石油装备高峰论坛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
2014年5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学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召开“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建设”方案讨论会,西南石油学院校友,原中海油总裁周守为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校长赵金洲教授、副校长刘清友教授、原校长杜志敏教授、中海油研究总院首席专家李清平教授等参加。
2014年6月,西南石油大学领衔的”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6月29日至7月8日,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技术顾问周守为院士带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与化工装备协会专家和西南石油大学教授一行10人赴欧洲就海洋能、深水技术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
2014年7月11日,"海底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藏采掘工程"学科团队工作汇报会在明志楼A510召开议。
西南石油大学海洋石油工程方向学科与师资力量:
实验室平台: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协作)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石油大学等)
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川宏华集团)
中国海洋石油(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复杂天然气集输研究室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
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校级研究机构。
博士点: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石油矿场机械,油气测控工程等二级学科博士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含目前该学科下全部二级学科博士点,此外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海洋油气工程博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特殊工艺井钻井与完井工程
(2)海洋油气田开发、开采理论与技术
(3)海洋非常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开采工程
(4)海洋油气集输工程
(5)海洋油气工程安全与环保
师资队伍及研究生培养
本学科现有研究人员20名,其中,教授14名(博士生导师11名)、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
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研究生招生规模2015年将预计为20-30人/年,2016年及以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总体会保持在30人及以上,不会低于30人。
西南石油学院毕业的在海洋石油工作的校友占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相当部分,其中领导层就有
周守为,采油77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
李 勇,采油80级,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钟华,采油78级,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董伟良,石油地质78级,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李迅科,钻井78级,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朱明才,采油77级,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国际事务部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壁,采油工程77级,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
金晓剑,矿机77级,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兼中海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经理。
邓晓辉,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采油工艺专家兼开发生产部生产经理
曾祥虹,84级,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生产部油田总监。
朱 江,矿机77级,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开发研究部副经理,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