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93|评论: 0

[玄龙门阵] 街名散记-最成都(转载自《成都掌故》 ) (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3 16:11 | |阅读模式
五、桥梁水系类   
    凡以河、塘、池、沟、桥命街名的,我们统归入水系桥梁类。
    《华阳国志》称:“蜀江众,多作桥,故蜀立里多以桥名。”成都以桥名命街名的街有四、五十条,再加上与水系有关联的街名约七、八十条之多。兹择我知其中故事者简介于后:   
    万里桥:李冰修都江堰,把内江两大支流郫江、检江导于成都之下,二江之上,修建七座桥,一曰长垦,二曰员星,三曰玑星,四曰夷星,五曰尾星,六曰冲星、七曰曲星,上应北斗七星,统称七星桥。万里桥即长星桥,又叫笃泉桥(俗称南门大桥)。因诸葛亮遣费帏出使东吴,饯之于此曰:“万里之行从此始”而得名。古时是成都通嘉州(乐山)经叙府(宜宾),下重庆,入长江,通往江南的水路码头。从唐人“成都与维扬(州),相去万里地,沦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岑参)“万里桥边多酒家,不知客向何处宿”的诗句中,不难想见桥上桥下的繁茂景象。“万里桥边女校书”,女诗人薛涛曾在此居住过。现存的桥,是清康熙五十年(1771)重修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大加培修。开桥之日,由文、武两状元踩桥(即剪彩典礼)。文状元赵以炯(贵州人),当时适逢乡试(考举人),钦命赵为副主考官来成都。武状元童中和(天津人),时任督标中军官(即总督衙门副官长),一时传为佳话。
    星桥街:新莽时,改汉制郡守为卒正,改蜀郡为导江,公孙述为导江卒正,据成都称帝。南门大桥(市桥)为七洞,上应七宿(日、月、金、术,水、火、土)又称七星桥,称号为星桥。汉光武帝(刘秀)为统一汉室大业,遣师征讨,自广都(今广汉)进逼成都城下。公孙述拒战于星桥,阵陷述亡。马援曾讥诮公孙述不识大局乃井底之蛙耳。望江楼公园崇丽阁长联“鸣井底蛙”句,即言此事。
    九眼桥: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于一龙任四川布政使时,修建于两江汇合处,其西为古合扛亭、迥澜塔等名胜,是古人远别之所,宋、元人留下不少诗作,亭、塔毁于明末战乱之中。清朝初年,仿照合江事的结构,向东迁移一箭之远。光绪年间,增建崇丽阁。后又配上薛涛井,枇杷门巷等有关薛涛的古迹,形成今天的望江楼公园。
    万福桥:唐僖宗乾符三年(876)高骈增筑罗城,引郫江水绕城北向东汇合,现名府河。桥址在令人民北路大桥附近,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77),桥头有“万福来朝”匾额,故名万福桥。另有一说,言附近有一佛庙,号净众寺,建于宋朝,内有张益州张方平,制益州有惠政,人民画像祀之(见苏洵《老泉集》)。后改为万佛寺,再改为万福寺,桥因寺得名。   
    猛追湾:府河从万福桥向东,经清远桥(后名迎恩桥、大安桥,相当今天一号桥的位置)南下转弯处叫猛追湾,传说是张献忠起义武装,受大慈寺和尚兵追赶而得名。   
    上莲池、中莲池、下莲池、小淖坝;均内江断水后,因地势低佳留下的池塘,曾种过莲藕的,叫做莲池,今只留下街名。
    锦江街:街不临锦江,为何以锦江命名,岂只因成都人对此美名有所偏爱?唐德宗贞元六年(785)西川节度使韦皋,曾从西城内引水,凿懈玉溪,因临溪而得名。   
    玉沙街。濒临懈玉溪,有玉器作坊,取溪水夹带的泥沙懈玉,故名玉沙街。白家塘、王家塘、子龙塘、均是懈玉溪干涸后留下的池塘。
    玉带桥:懈玉溪转弯处,其形如带,上面建桥,名玉带桥。
    金河街: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白敏中任西川节度使时,浚内江,由城西南角入城,取五行西方庚辛金,金生水,名金水河,简称金河,街从河名。街建有金河上的第一座桥,名金花桥。经十八座以右为拱的桥梁入府河。   
    半边桥:金河上的桥,位于大城与少城之间,以桥心为界,各占半边,故名。   
    青石桥:旧名龟化桥,因系青石建成而得名。保路运动中,同志军从此街出发,攻进督院。
东西御河沿街:明初,康太监奉旨入蜀为朱椿修建蜀王府(皇城)。在其周围,挖土筑城,疏导河沟,外通金河,内连摩诃池,河面甚宽,建造皇城时,可运木料砖瓦。王府既成,内廷生活所需。可由船运入,此即御河。明亡藩废,清代三百年,王府改为考举人的试场——贡院,水道淤塞,逼近御河的街道,称御河沿街。御河上建桥十座,各有美称。河废,桥渐拆掉。平安桥街,以城西的平安桥而得名。成都的天主教堂首建于此。现桥废街名仍留。
    沟头巷:康太监修皇城,高垫地基,隆然居于中心。每岁大雨,流水四溢,有明渠暗构宜泄出城,使城内免受洪涝之害。年久失修,到了清朝晚年,涝灾日益频繁。光绪年间,湖北入刘心沅(翰林、书法家)任成都知府,考官课,以省城如何排水为题,策问考生,命各抒己见。其中一份考卷言,正对书提督衙门的“狗头巷”为“沟头巷”之讹。沟头巷下面,是地下排水暗沟开头之处。成都要免涝灾,必从沟头开始疏通整个排水系统。刘知府采用其说,由主管其事的提督,每年冬季派遣军工、彻底疏毫。验工时,士兵要从沟头爬行出城,才算竣事。后来军风不整,此役便废,城内又闹起水灾。
    九龙巷;城内地下排水渠道,从沟头巷出去,便分为九支,号称九龙。其上面的巷道,叫九龙巷。
    落虹桥街:在东较场附近,是排水系统明沟上面的一座桥,如彩虹落地,形容桥式之美观。华阳县常在此处决犯人,世俗便讹呼为落魂桥,苟亦因之冷背了。  
    桂王桥:位于落虹桥之西,再西为梓潼桥,双庆桥,总汇桥,状元桥、通顺桥,以至青龙街的青龙桥,桥都随排水沟渠的淤塞,早己无影无踪,唯留街名,供人了解过去市内沟渠的分布和变迁情况。
    南虹桥街:南虹是上海的地名。抗战时期,南虹艺术学校由上海迁来成都,仍名南虹艺专,桥与街皆以南虹命名。
    水津街;津即渡口,此街是市区通向两江汇合处要道,故名。旧日成都的烧柴,主要靠岷江漂远,于是这条街成了成都的柴市。夏季水涨,漂运便利,柴价较低。冬末春初,江水干涸,柴价暴涨,以“升升米、把把柴”为生的贫民深受其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