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85|评论: 0

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4561723.jpg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地震灾区持续受到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泥石流,6年来已经发生过多次重大泥石流灾害。中国横断山研究会专家杨勇,在大地震后一直从事震区次生灾害的研究,通过他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质不稳定区域疯狂采矿,加剧了地质条件恶化,进而加重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影响。封面:破碎的岷江河谷依然威胁着汶川县城。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杨勇摄影 编辑:陈若冰
184561822.jpg

 汶川地震灾区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本身就是一个地质不稳定区域,大地震引发多种地质次生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四川盆地降雨量充沛,在夏季暴雨集中的月份,就会形成大范围的泥石流。震后每年的雨季,泥石流都会如约而至,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图为2010年8月,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再次被泥石流冲毁。
184563606.jpg
四川震区特殊的地理条件,由青藏高原向盆地平原过渡,高差悬殊的地形地貌冲刷强烈,加上破碎岩体及气象水文条件形成了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复合型灾害生成链,因此在大地震后5-10年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度活跃期。图为2008年11月,地震灾区泥石流次生灾害淹埋的矿山工厂。
184563852.jpg
图为2010年8月,汶川强降雨,600万方泥石进入岷江形成堰塞体,使河流改道河水进入正在灾后重建中的映秀镇。吴传明/人民图片
184563902.jpg
震区灾后不少山头陡坡成为“鬼剃头”,形成大面积山体开裂和崩滑地貌,许多地方山体和堆积物处于成灾临界状态,如遇余震、汛期或工程建设活动,随时可能引发成灾。图为2010年8月,在直升飞机上拍摄的受泥石流袭击四川绵竹市清平乡灾情。路人/东方IC
184564187.jpg
2011年8月,德茂公路上因泥石流报废的隧洞。这条绵竹市清平镇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在汶川大地震后,多次被修复,又多次被泥石流冲断。
18456396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