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29|评论: 0

2012年6月21日威远新场座谈会上威远新场王森高的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7 19:01 | |阅读模式
    ……我在前天得到xxx主任给我的电话联系,说这次内江文史资料要编写一部书,有关黄埔军校的一些重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事迹,而且他了解到唐运张跟唐运郑的爸爸是新场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军队的职务上,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人。
    这次他们两弟兄亲自回家乡来,一是到内江市介绍一些情况,因为事隔五六十年了,回家乡来看一看,所以x主任喊我和还有了解他们父亲的主要事迹的人能够参加这次座谈。
    我还是到处去遍访了一下,现在活着的人,像我这号年纪的人,都没有几个了。仅仅周固丰跟我两个新场街上的人,今年都是八十五岁了,而且过去都读过书,解放后都从事工作的人。在长(zhang)一点跟他们大哥同年的人,都没得人了,找不到人了。我跟他们父亲在的时候他参加的活动,没得直接的接触,我只有凭我们当娃娃的时代的印象,还有过去听到老一辈人的介绍和传说,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今天既然来了,我还是代表我们家乡,代表我们家乡我们这一坡人(表示欢迎)。
    你们跟我们还是算是同年代的人,我只不过只是比你们长几岁,跟你们大哥比起来他又比我们长。我是1927年生,今年85岁了。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解放前读书,在重庆南X读了中文系,解放后我就在新威中学,51年上半年就进去了的,一直干到81年由私立的新威中学转为公办……(节略)……我在新威中学一直干了三十一年,一直到我退休,我是81年年底退休的。……(节略)……因为我是学文学的而且是从事教育的,我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爱好,有一定的知识,退休后我才有时间写写画画。我跟xxxx主任、x主任都是文字相交的朋友,虽然不管年龄长幼,反正是文字相交。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从进新场中学到我退休,一直没换地点,一直在为家乡的教育服务,服务了三十一年,从82年活到现在我休息退休满了三十年了。这是我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大家不要以为我是以老卖老。我只不过是比我们同时代的人,比同我们同时代工作的人多活了几年,有好多退下来的人都已经走了,没耍得那么长。我退休下来后在集蓄诗词,跟文章的写作,我是文史资料的长期写作人,我是威远县成立的第一届的政协委员,又是威远县的第七届人民代表,是新场区的代表。我在政协的时候分到文史资料的那一组里头参加编审。因为威远政协每一年都要一本文史资料,所以那时我写了一些文章,大多是写的新场的事,因为我们主要生活是在解放之后,解放前我在读书,所以我们写文史资料跟政策还是有些难度。现在我还是要不要写下子,现在我还是写点诗词、写点散文、民间传说。只不过说现在是在考验下自己,看脑袋还管不管用,抱的这个目的。我不在乎要成名要稿费,今天我退休下来了,又来读书又来写字,参加老年的活动,学老年的锐敏。我还是对我们老年人讲,退下来叫做发挥余热,尽点力为地方上做些事情。
    今天唐运张两昆仲亲自回家乡来,而且是事隔几十年了。他们是从小就出去的,今天回来头发都白了,我今天的情景我就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那首诗脍炙人口而且经久传颂,用到这个会上还比较合适,(念诗并解说……节略),所以今天相会的情景,我就想到这首诗,管它恰不恰当,我把它念出来表达我的心意。你们两弟兄回来,我用这首诗来激励大家,还要继续活下去,还要干些事情。这是开场白。
    回转来讲一讲关于他们父亲的事迹。因为他们父亲跟我父亲是同时代的人,百十多岁了,都是光绪年间的。我看他们族谱上是辛丑年,我是在我父亲29岁出生的,我的父亲算下应该是辛丑年吗哪一年。他们的大哥跟我死去的大哥年龄差不多,我算起来是这样的。对他们的父亲,从我们懂事起,到读小学,一直到后来读中学,只能听到在新场地区的在国民党时期,在中华民国时期,不管是从政的也好,从军的也好,从他的职务来看,只晓得是少将参谋长,是少将军衔,是国民党手头的,川军的少将参谋长。但是给我的印象来说,他这个父亲还有一定的文才,文学艺术都喜欢,而且善于收藏。我们晓得他父亲回来度年假,有段时间回来休息了段时间,他跟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接触,差不多是在茶馆头相会,我常看到他父亲的拓本,古钱币的拓本,还有些金石雕刻、印鉴,他喜欢这方面,他欢喜给大家介绍。还有个,他结交的人大多数是知识界的,他又不是纯粹的行伍出身,正是因为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而且他办事的风格不是军阀那一套。给我们的印象是这样一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儒将。因为我见过他拿出的作品,那时我们还是在读小学,那是比我高一届的同学,小学还没毕业,请他题词,他还亲自签名,还题写一些诗句来鼓励学生,这说明他的态度,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还有个态度的亲民,我现在给他安个亲民嘛,跟老百姓比较接近,是这个意思。还有,他的经历我不大清楚,他人在军队上,在社会上干的我不清楚,只是他回乡来给我的印象,他喜欢书画,喜欢收藏,和他结交的人士,都是知识界教育界这样的人多,他不介于社会上的争名夺利,我就有这么个印象。
    因为那个时候新场街上以前没有取街名,我就记得到,后来新场因为修了马路后,扩宽了街,以前喊的老街,中间街、半边街、河对门,这么三个地名,半边街跟大桥底下过了桥叫河东街,叫河对门,就这么三截街。修通了马路后,那个时候要把马路由新场修到连界场。那个时候给街的起名,我记得到还是他父亲他们商量定的名。他起的那些街(名),还是有它的现实意义,也有它的历史意义。我记得他的街名是这样取的:新场有一条直街两条岔街,就是现在镇政府那里一个岔街,那时是区公所还有小学,小学办在那里头,还有北街子,那么一截截,你也有印象。桥这头叫河对门喊的河东街,就这么分成五段。上段是从转拐拐那点我上车上头那一截,半边街那截起名“则徐街”,林则徐;中间街这一段是正街子,就取的“中正街”,这有两个意思,既是街的中心所在地,而且又跟蒋介石的名字蒋中正有所隐含;河东街取的是“武穆街”,纪念的岳飞,岳武穆;还有北街子那截小的,那个岔街就是原来的食品加工厂,取的叫“继光街”戚继光;还有就是镇政府门口那一小截取的“学府街”,因学校跟政府其所在地,是这样起的街(名)。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的印象是,他还是有一定的思路,还有他那种爱国的激情的表示。
    还有因为我得到他父亲在他年轻的时候编选的《民间疾苦诗》,这个诗今天我把它带来了,可能今天恐怕只有唯一的一本啰,其他地方看还有没有。从这本诗的序言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年轻时候的志向跟抱负,还有他对世道和社会的看法。他为啥要选民间疾苦诗呢,有些是唐诗古诗里的民间疾苦诗,有些是清代的,我们都没见过的(我还是喜欢诗词),这上头民国时期的也有。他这本书原封只有这么一本,那个时候的纸张还是多孬(pie),印刷是立起排的。现在这本书变成文物了。从这本文物里头,可了解到唐光晋唐将军,暫且那样称呼他,因为他是将字号的。他年少时参军一直到上陆军大学之前,从所选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抱负。这个要有闲的时候,慢慢地研究它。而且这可能是他私人掏的钱去出的版。那是在哪里出的版我没有详细的……,他专门是选民间疾苦诗,反映民间疾苦,说明他的思路是同情老百姓的苦难遭遇,还有民国时期的一些乱象,从诗里也反映出来。从我个人的理解,他这个诗反映出了他青年步入队伍的时候青年时期思想道路。他署名叫唐次虎,我原来没有通读之前,还是不理解他取名唐次虎的意思,后来理解到了,因为他父亲的喜爱跟作风,他喜欢收藏,文学艺术方面都比较内行,所以跟明朝四大才子唐伯虎唐寅可以相比,但是他又不敢称唐伯虎,自己估量自己,次于伯虎,故起名次虎。考虑为啥起这个署名,我是这样体会的。反正今天是座谈,你们清不清楚,我不晓得,你们见没见到这本书,我也不晓得。见没见到过?没有。现在我把它收藏起在,就是这一本。从它的编纂应该看得出他青年的思想造诣,还有请了人题的序,和他的自序。而且他用的文字还是白话文。今天介绍这方面,把它作为这次会的贡献,这本书我把它作为收藏的文物保存,……(后面有关唐光晋亲属的情况和曾在解放前读书时到重庆唐光晋家中的点滴,节略)
                                整理自 2012年6月21日唐光晋亲属应内江市政协文史学习委之请至威远新场座谈会录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