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不再沉默*

[原创]愿阜阳“白宫”案不要在四川彭山重演,ZF强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右任发表于1910年的名篇--《亡国三恶因》
文章提交者:联邦参议院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真正的知识分子,对时势应有基本的洞察力与责任感--睿智与良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于右任

清朝举人、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就是这样一位知识分子;他还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跨越政学两界的著名学者。他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长江大都督。后追随孙中山,先后任审计院长、监察院长等职务。内战后随蒋去了台湾,1964年去世。后来,有人认为于右任是让蒋逼着去台湾的,而以其大智大慧,他才不会附庸权贵或屈服于威权罗。

于右任料判时局恰如身受,于民族沦亡之际大义凛然,而身系天下安危;说出来比体察到还要可贵;其睿智与良心,都是时下的知识分子很难企及的。今天,我们读一读于右任的直朴短文--《亡国三恶因》,应该有一些由衷的感触;不光感触于他的远见卓识吧。

于右任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10年的《民立报》上,已时近百年而全文仅百余字,却论列大清必然灭亡的三大原因:

"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

用今天的通俗语言来表述:其一,说的是老百姓贫穷,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价飞涨,社会呈衰落败象。老百姓为什么贫穷?因为"国有金,吝不与人",国富民穷,利益分配不照顾普通民众,国家和官僚与民争利。财富归权贵垄断或私有,贪官污吏糟蹋和出卖国家资源,"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劳苦大众勤劳而不能致富,两极分化严重。其二,善人的善行得不到褒扬,而恶人的恶行受不到惩制,社会道德崩溃。官灾泛滥且作恶滥权,吃喝嫖赌、贪贿无度,非法敛财暴富,因而"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好的社会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社会制度却把好人变坏。所以,于右任说"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其实,这些都是制度造成的。其中的"化"与"使"两个动词用得生动又精当,说明了官员普遍贪腐、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其三,揭示腐败政权只能用欺民与卖国勾当来维持其统治。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财富聚于达官贵人之家,才会有"此哭中、彼笑中"的现象;"朱门酒肉臭"而"路有冻死骨",社会不公不义。"外人"即列强,他们"窥伺"中国大地,掠夺国家和民族的财富。"霄小"指内奸,他们翻云覆雨、出卖国家利益;搞金钱或卖国外交"助纣为虐",以维持其祸国殃民的统治。"侦探"或汉奸渗透华人社会,"金钱"收买外国政要,甚至言行及升迁,都以金钱来驱动--如此恶劣统治,岂有不败之理?

通过以上三点,于右任看到了一个政权必然灭亡的趋势。结果被他说中了,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到一年,强大而又繁荣的满清"盛世"就轰然倒塌了。

发表于 2009-12-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的关心,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09-12-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华龙网25日报道,近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一行到三峡库区的巫溪、巫山、奉节等区县考察调研,在谈到信访工作时指出:“新官也要理旧帐,不能回避老问题,要有直面难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矛盾和问题,你越是躲着走,越是堆的多,越是不安宁。与其被动应付,‘扬汤止沸’,不如打主动仗,‘釜底抽薪’”。
如何对待和处理群众信访,薄熙来提出“釜底抽薪”要求,既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觉得十分亲切。这“釜底抽薪”,既是薄熙来“信访观”民本思想的充分反映,也是薄熙来同志处理群众信访的一贯做法。

      2008年8月6日,薄熙来在重庆召开的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会时指出,绝大多数老百姓去上访,都是事出有因的,我们眼里的一些“小事”,往往是上访群众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当干部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9年3月30日,薄熙来在召开“平安重庆”建设动员会上时强调,干部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要一听上访就嫌麻烦,就认为是“小题大做”,甚至“无理取闹”。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痛痒,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既然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有事着急,写信上访,一定要认真对待,一定要让群众打得起官司,有理就打得赢官司,要进一步降低诉讼成本,加大法律援助的力度,让群众打官司不仅有“公正”,还要比较“便宜”、比较“方便”。

      2009年6月29日,薄熙来书记在召开的教育、群众信访、“唱读讲传”和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会上时说到:各级官员要把上访群众看作“自家人”,多一些理解和同情,能帮就要实实在在地帮一把,能解决一些问题就解决一些问题,不能“一推了之”。他还说,上访群众多是小家小户,生活清贫,具体问题不解决,生活就很困难,他当然要找政府。就算他上访的理由都站不住,说到底,如果他家里特别困难也就是个理由,政府就应该关心,要让他能过得去。我们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对老百姓动真情、办实事。

      由此可见,薄熙来处理群众信访,是把信访者看成“自家人”,办成 “自家事”,厚待为“衣食父母”。其实,这是一种执政境界,更是一份执政自觉。
只有把信访者看成 “自家人”,才会真心真意地为他们提供最大帮助;只有把信访者办成“自家事”,才会全心全意地为帮他们解决最大困难;只有把信访者厚待为“衣食父母”,才会实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出最好实事。这样,才能使官民关系越来越亲近,社会氛围越来越和谐,这就是“釜底抽薪”的全部精要。
古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官员尚且能认识到这一点,尚且能追求这一点,作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难道就不能作到、就不能追求并尽力使之实现?

      今天,薄熙来同志将“釜底抽薪”作为解决信访群众问题的明确要求,折射出薄熙来同志将忧党之心与兴党之责高度统一于“自家人”、“自家事”以及“衣食父母”的“釜底抽薪”之中,与某些视群众上访为洪水猛兽的做法比起来,薄熙来“釜底抽薪”的“信访观”实在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根鞭子!

发表于 2009-12-5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山县政府的各领导好好学习下吧!!!

发表于 2009-12-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涉到此事的相关部门为什要通过我家属的单位领导来“转告”,县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在重新调查处理此事,为什么不找当事人我而要老是“找”我家属谈话?你们驻派在省信访的接谈员给我们承诺了N次快查清楚了,你们安心等待。你们的调查组也调查了两个多月了,难道这个事情就有那么复杂吗?

发表于 2009-12-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涉到此事的相关部门为什要通过我家属的单位领导来“转告”,县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在重新调查处理此事,为什么不找当事人我而要老是“找”我家属谈话?你们驻派在省信访的接谈员给我们承诺了N次快查清楚了,你们安心等待。你们的调查组也调查了两个多月了,难道这个事情就有那么复杂吗?

发表于 2009-12-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涉到此事的相关部门为什要通过我家属的单位领导来“转告”,县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在重新调查处理此事,为什么不找当事人我而要老是“找”我家属谈话?你们驻派在省信访的接谈员给我们承诺了N次快查清楚了,你们安心等待。你们的调查组也调查了两个多月了,难道这个事情就有那么复杂吗?

发表于 2009-12-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牵涉到此事的相关部门为什要通过我家属的单位领导来“转告”,县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在重新调查处理此事,为什么不找当事人我而要老是“找”我家属谈话?你们驻派在省信访的接谈员给我们承诺了N次快查清楚了,你们安心等待。你们的调查组也调查了两个多月了,难道这个事情就有那么复杂吗?

发表于 2009-12-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部门--特别是谢家镇和彭山县两级政府应公开回应一下: 楼主反眏的情况是否属实,该怎么处理? 闷起不开腔不是自认理亏吗? 不做任何正面回应不代表问题不存在,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进一歩损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与我们常听惯了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谐社会","变上访为下访"等漂亮口号南辕北辙,言行相悖.

    希望看到地方政府的正面回应,听任政府形象被损害,还"沉默是金",岂不有愧于俸禄?

发表于 2009-1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山县政府的各领导好好学习下吧!!! 社会和谐与否跟你们的想法秘不可分!!!!!!!

发表于 2009-12-10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乎乎的!!!!!!

发表于 2009-12-10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12月11日就是国家信访局受理后,相关职能部门回复的最后期限了,可是领导们还是闷起!!!!!!

发表于 2009-12-1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比天大方能有法有天,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发表于 2009-12-1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12月11日就是国家信访局受理后,相关职能部门回复的最后期限了,可是领导们还是闷起!!!!!!

发表于 2009-12-1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的时限过了,为什么领导们就不把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当回事哩????

发表于 2009-12-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的时限过了,为什么领导们就不把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当回事哩????

发表于 2009-12-14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一出门就有个感触,我的汽车刚拐弯,就被两个上访的群众拦住了。我平时有个要求,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群众把我的车拦住了,一定把信接过来,然后妥善地给他安排和回答。……我统计了一下,在我住的周边,经常来上访的47%都和司法有关。”

    “你们都是学法律的,我有时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的法律,从立法的完备到执法的公正,到诉讼法的健全,使人们不必跑这么远,能够就地解决这些问题,那时我们的社会就更进步了。因为所谓上访,它所体现的不是法律的程序,还是寄托在人,寄托在领导人的批示,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还带有人治的封建色彩。”

    ——《法制日报》最近刊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5月4日与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谈法治全文。

发表于 2009-12-1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的时限过了,为什么领导们就不把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当回事哩????

发表于 2009-12-1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仁甫能看到嘛?能的话也当沒看到,
是下面的人看到都是枉然哦!
社会太变态啦!

发表于 2009-12-1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那个白鹚在负责!!!!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