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59|评论: 43

[交流共享] 看新编历史剧'卓文君'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在锦江剧场观看新编川剧卓文君;这次在音乐创意设计上王文训老师足显功底深厚...伴随似汉宫乐赋音乐;王玉梅合乐咏唱开启大幕...陈巧茹入情入戏细腻表演把观众带入场景...一曲筝萧'凤求凰'引出千古卓文君...八位手持团扇彩女为卓文君伴场窜场始终...似以汉宫乐赋为音乐主线又渗入川西类似莲葙调;闻此乡音亲切感动...徐芬老师年逾古稀;并不保守将时下演员与台下观众互动引入该剧似大胆创意试水...戏尾孙普协刚劲戏歌伴唱美女时尚舞姿表演谢幕!也许业界煲贬不一但个人恃赞偿态度...川剧背离现实未来抓不住年青观众就似失败...我乃门外拍砖大家还是支持川剧快买票看戏...5,1我还看一场改期此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5-1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芬老师"不应该犯此错误,也许因为上年纪了?怎不见视频?看了在评论,还是那句话“实事求实”好就好,不好就不好!

发表于 2013-5-1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jjjj 发表于 2013-4-30 0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看懂了吗?看了个闹热吧?这戏其他都好,但剧本有几大败笔,其1,西汉定都是长安不叫咸阳!咸阳被项羽烧了 ...

感觉这戏有点荒诞的路子了,以搞笑为主了,失去了舞台的严谨,也许是走的商业化路子!
对此我深有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西京长安...楚,汉伐秦之约是有先攻入咸阳为君;后攻入咸阳为臣一说;但不代表汉都是咸阳;可建议徐芬老师改一下...

发表于 2013-5-18 20: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历史上确有其人,生活于汉代景帝武帝时期.此时的京城在長安而不是在咸阳.虽然“戏“不同于“史“且戏曲表演是写意的,但是,此剧故事背景在汉景帝与武帝时期,把咸阳作为此时的帝都显然不对.这明显地是编剧疏忽而犯的错误,因为没有任何理由须在此剧中把汉朝的京城说成是在一个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地方.掩饰编剧的这一错误是没有道理的! 本帖最后由 libo3976 于 2013-5-18 20:52 编辑


发表于 2013-5-1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说几句,戏剧不等同于历史,按照历史严格要求来说,那川剧中的三国戏都的要统统扔进垃圾桶,因为差不多100%都不合历史事实。再说了:戏曲是演给观众看得,不是演给少数专家看得,况且演出实际情况来看,票房是很不错的,就说明还是比较成功的。戏曲是用来娱乐的,不是用来板起面孔让观众受教育的。至于历史事实,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不是戏曲演员的本职工作。   
      要说歪曲历史,49年后,我们学的历史几乎全都是歪曲的。

    我的个人观点:只要不是宣扬黄、赌、毒、卖国的内容,只要有市场和观众,任何戏曲形式和内容都应上演而且要特演。极个别人不接受、不理解也很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传统,讲节操,编剧应正史迹....当阿宝等草根演出出场费远高于廖昌永,代玉强...所谓官媒抄红歌手演唱会出场费及卖几张贵宾票价;足够市川忙孚一阵...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5-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预言极是.

发表于 2013-5-1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讨好年轻观众,可以不要节操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庄主顶帖!当前不存在川剧演员断档;而是年青观众甚少...先投其所好吸引进剧场...以后再加深理解为宜...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5-18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寒士 发表于 2013-5-1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戏剧不等同于史或志;允许剧作运用侉张,比喻,异地更名;不可能按正史记述演绎历史...三国孔明骂死王郎;气死曹 ...

赞同"白衣"观点,只要大的演绎脉络不违背史实,达到宣扬主题目的即可,不必每字句求全责备。
愚以为,著重研讨的是川戏的艺术表形式。
185235blzlllzbp7thlfp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剧我看了两场;上座率大体满员;只楼厢未卖完...音乐似民乐与川剧乐队合编指挥...有汉宫乐赋音韵开篇似王玉梅合乐咏唱..全剧浓缩于不足九十分钟...在音乐,舞美,唱腔与80版删去较多;只保留主要情节...八个手恃团扇彩女为文君伴场,转场始终...添加戏趣其间卓王孙由台下到上台过程与观众互动;其间文君台上喊话;台下年青观众对接活跃气氛...戏终添加孙普协刚劲戏歌八个美媚时尚劲舞后收场...有商业运筹因素及吸引年青观众之意;业界煲贬不一;但两天场内年青人可承受...这些纵似看热闹只要演绎为后来观众;在逐一给他们讲历史原创...这批人中可以说上历史课有打瞌睡毛病...那怕眼前看戏热闹听戏有趣...无意听老头子谈正史...20年后川剧走向如何?也许我都要去问陈书舫,刘成基老师们...

发表于 2013-5-1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我 帖子做什么 ,只能贴金不让泼墨?十足的垃圾论坛,早点关闭

发表于 2013-5-1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贴金,不能泼墨??删我帖子??十足的垃圾论坛,趁早关闭 本帖最后由 xxxxxjjjj 于 2013-5-17 23:23 编辑

发表于 2013-5-1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xxxxxjjjj 发表于 2013-4-30 14: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史是不能改的!希望还原西汉都城长|安这名字i史记并未写他们分手的事!西京杂记是艺术作品可以随便说!包括李 ...

牛好.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5-1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走遍四川,看了省歌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川味十觉的舞剧剧照。剧中加入了川剧元素。希网友们去观看!回来再摆摆。麻辣生活论坛。

发表于 2013-5-1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三国孔明没有骂死王郎;气死曹其事情,你就不要说是三国志上写的,不能冤枉三国志,问题就在里,(他们后来怎么样,史记也没写,所以不要说是史记上写的她们吹了,让观众都以为史记上写的他们真吹了,如过史记真这样写,当肯定是事实了 ,可惜史记相如列传上没有!),你还没懂起哦,去看看相如列传吧,司马迁这辈子就写了两个文人,其中一个是司马 相如,别乱在史记历史上添油加醋,比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乱说东汉都城洛阳,以及三个国家的首都,其中的重要人物都是事实,故事可以添加,历史必须尊重!!不然西游记也可以写三藏从成都出发去浙江取经,三国演义统一是晋,怎么不是唐朝呢,历史上有的人和名那就是历史!另外《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晚年,在做了一阵子“掌案行扫除”之职享俸六百石的孝文园令后,因为糖尿病,辞去官职,定居在长安附近的茂陵县 也并不是戏中卓王孙所唱,(皇帝赏识别他,定居在茂陵),他已经走下坡路了,晚年在那里,呵呵,汉朝人有傍皇陵而居的习俗,茂陵一带显然是高尚社区,居住着不少富贵家族。《西京杂记》有两条记载,可以作为佐证:

  1.卷第二:昭帝时,茂陵家人献宝剑,上边镌刻着六个字的铭文:“直(值)千金,寿万

岁”。

2.卷第三:茂陵富人袁广汉,家里藏着无数白花花的银子(所谓“藏镪百万”),家僮多达八九百人。在北邙山下修建园林,东西宽四里,南北长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

推测茂陵一带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富人区,不为无据。

《西京杂记》卷第三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司马相如一度想要娶一个茂陵人的女儿为妾。假如这事发生在司马相如病退后定居茂陵时期,那么司马相如当时已经有五六十岁了。这事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妻子卓文君的坚决反对。卓文君反对丈夫纳妾的方法不是一般女人所惯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写了一首类似最后通牒的诗歌,即著名的《白头吟》。《白头吟》最早见于《玉台新咏》,诗是这样写的: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诗的意思很清楚:她是一个要求爱情专一的女人,决不允许别的女人跟自己分享一个男人。

《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死后,汉武帝派人去他家索取文稿,卓文君告诉来人家里没有任何文稿,此外,她还写了一篇悼念司马相如的文章(诔)。这说明卓文君的最后通牒诗,迫使司马相如放弃了纳妾的念头,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捍卫了自己来之不易的爱情和婚姻。

一些文学史家认为《西京杂记》中《白头吟》为卓文君所作的说法不可信,我本人也曾经根据诗的最后两句怀疑《西京杂记》的说法:司马相如娶了卓文君后,从岳父卓王孙那里得到了大笔财产,应该是不差钱的了;而“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显然是女诗人在谴责负心人爱上别的女子有图谋钱财(钱刀)的动机。

但是,根据茂陵多富豪的情况,我现在改变观点,认为:司马相如晚年欲纳茂陵人女儿、卓文君作《白头吟》诗,完全可能真有其事。茂陵女子应该是一位类似卓文君、年轻守寡的富家千金。司马相如纳其为妾,等于再一次上演财色双收的好戏。这样一来,《白头吟》最后两句诗,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茂陵女子比卓文君年轻得多。

本帖最后由 xxxxxjjjj 于 2013-5-17 23:11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戏剧不等同于史或志;允许剧作运用侉张,比喻,异地更名;不可能按正史记述演绎历史...三国孔明骂死王郎;气死曹其;果有其事吗?需各从其主,谋其政...但在孔明通信集中侧射出王,曹二人与孔明私交甚厚...作为观众我对该戏看法理解;用不着按史学要求剧作家怎样编写;就象全国中老年音乐观众;不服阿宝演出出场费;远比廖昌永,代玉强还高得多...徐芬老师在新浪公开微博这两天正讨论该剧...欢迎刷博...正因为我是热心观众才'不为什么盛名所累'亮明自己观点...

2024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5-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观众看戏只是娯乐而已,评论研讨那是学者专家的事,川剧论坛中五九先生和自思自叹等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发表于 2013-4-30 22: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写不能脱离历史!西游记永远是唐代!三国演义东汉末年最终归晋!西汉都城永远是长安!司马迁从没写过他们为了茂陵女吹了!要遵重历史!我等看了倒没什么,让历史学家看了会笑'笑什么呢?你懂,,,      熟读历史再下笔吧!!! 本帖最后由 xxxxxjjjj 于 2013-4-30 22:57 编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