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原创·图文] 蓬安旅游专题报道专帖:2013年,蓬安旅游工作将有新亮点,值得期待,该帖每天更新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8 1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蓬安白糖卷儿

   文 / 邓四平
    “卖白糖卷儿,又香又甜的白糖卷儿……”
     白糖卷儿是蓬安的一大特色小吃,是用糯米粉子做的,油炸而成,三指宽,巴掌般长短,金黄酥软,热气腾腾,略微弯曲,那形状有点像熟透了的香蕉,更有点像女人宽宽的扁平的发夹。做白糖卷儿的情景和炸油条的程序差不多,在滚翻的油锅里炸好之后,用筷子拈出,丢进案板上一个装满白糖的面盆,“呼辘辘”地一滚,那金黄的糯米条上便沾上了一层细密的白糖颗粒,晶莹闪亮,芳香扑鼻,很是诱人。
     吃白糖卷儿是用不着走进店面的,也用不着碗筷,只要走在蓬安的大街小巷,时常便可以撞见三三两两卖白糖卷儿的人,手端一个很大的筲箕,上面严严实实地盖着一张湿湿的包帕,揭开包帕来,里面便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金黄酥软芳香扑鼻的白糖卷儿,热气腾腾的。叫住卖白糖卷儿的,递上五毛零钱,十多年前是两毛每根,现在已涨至每根五毛了。卖白糖卷儿的人便驻足停下,小心翼翼地掀开筲箕上方包帕的一角,用筷子轻轻地夹出一根白糖卷儿来,再在筲箕的一角拈出一张金黄的蚕种纸来,四四方方巴掌般大小,包住白糖卷儿的一端,笑眯眯地递过来,然后收了钱,严严实实地又盖了包帕,继续叫卖“白糖卷儿,又香又甜的白糖卷儿,五毛钱一根哟……”
     那白糖卷儿外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炸了的壳,金黄酥软,吃进嘴里,轻轻一咀嚼,便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脆响,壳上沾着的白糖入嘴便化,香甜可口,甜咪咪的。白糖卷儿壳的里面便包裹着雪白的糯米瓤,吃起来细腻酥软,有点像白糖蒸馍,但更有点像吃炕耙的糍粑,芳香糯软,热气腾腾,用牙齿轻轻咬住雪白的糯米瓤,还可以牵出泡泡糖一样雪白细长的线来,有时候吃快了,烫得人眼泪直滚。白糖卷儿确实好吃,唯一不足的遗憾便是分量太少了,所以那时候我们买白糖卷儿吃,常常是左手拿一个,右手吃一个,吃完了还不过瘾,又追撵着卖白糖卷儿的人,大声叫喊着:“莫跑,莫跑,我还要再买两个!……”
     尤其是很多年前在蓬安县城读师范时,那时侯下晚自习后,常常有卖白糖卷儿的人,端着大大的筲箕到学校学生宿舍来卖,我们常常是蜂拥而上去抢购,晚了就买不上了。卖白糖卷儿的人吓得赶快用身子匍匐在筲箕之上,但转瞬间,一大筲箕白糖卷儿仍只剩下个底朝天了,我们笑呵呵地吃着白糖卷儿,卖白糖卷儿的人也笑嘻嘻地蹲在路灯下的地上清数着大把大把的零钱,其实好多人在混乱之中都白吃了白糖卷儿的,卖白糖卷儿的人仍是笑嘻嘻的,其实他心里也清楚,除去被白吃的折耗外,仍赚呢。



               邓四平 摄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20097101050532784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6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2年国庆黄金周:“成都吴道子”专程赴蓬安画《锦绣嘉陵三百里图》来了

          2012年10月6日星 ...

               成都92岁老奶奶专程赴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寻找《水雨童话》

      2012年11月28日,笔者在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临江客栈看见,一位来自成都的92岁名叫李玉芬的老奶奶带着她的满堂儿孙专程赴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寻找电影《水雨童话》
http://www.56.com/u81/v_MjYyMDI0MjI.html
     据老人的亲人介绍,她们从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以及网络电影《水雨童话》中了解到了蓬安,因此专程赴蓬安寻梦。李奶奶带领全家大小10余口人到了蓬安小住了两天之后,他们说,在蓬安寻梦的两天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里的嘉陵江风景非常美丽,水质非常好,江畔空气清新,野生鱼非常好吃,周子古镇历史久远,原汁原味,宁静秀美,入住其间,给人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怀抱的感觉。蓬安名不虚传,确实非常值得一游。(邓四平摄影报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8 1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mala.cn/thread-5921975-1-1.html

:handshake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9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蓬安的松花皮蛋  

                                                                                     文图 / 邓四平

    逢年过节之时,古色古香的家乡小镇的赶场天,街头的房前檐下,常常可以看见一两个包皮蛋的老人。面前摆放一个洋瓷的面盆,盆里盛满青灰色水泥沙浆一般湿湿的原料,很是粘稠。拿鸡蛋鸭蛋往盆里一倒,那蛋便像陷进沼泽地的人一样,瞬间蛋壳上便沾满了厚厚一层糨糊状的沙浆。包皮蛋的人再手执一柄顶端有三个弯曲铁爪的火钳,伸进盆里粘稠的沙浆里,一一夹住,捞出,再丢进旁边一个装满草木灰的撮箕里,“呼噜噜”地一滚,刚才还洗得干净雪白的鸡蛋鸭蛋便像一个准备过冬的人一般,瞬间便穿上了厚厚的一层青灰色的夹袄。来包皮蛋的人蹲在屋檐下的地边,一边和包皮蛋的人插荤打科地开着玩笑,一边笑嘻嘻地拣拾着撮箕里包好的皮蛋,一一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透明的塑料口袋里,包皮蛋的人就在旁边叮嘱:袋口要扎紧,不能透气,拿回家要放十天以后才能打开,最好是晒晒太阳什么什么的注意事项等等。装完包好的皮蛋,牢牢地扎紧袋口,付完手工费,来包皮蛋的人便心满意足地扛着口袋走了。下一个等待包皮蛋的人便又飞快地挤上去了。包一个皮蛋只需一分钱,现在已涨至每个五分了。
    记忆里,古色古香的家乡小镇人家交朋接友招待客人,那松花皮蛋是桌上的一道特色小吃。热情好客的主人取出四五个包好的皮蛋,用小刀一一削去包在蛋壳上的一层青灰色水泥沙浆似的硬壳,那硬壳在小刀的刮削下,瞬间便变成了一层细屑,飞雪一般纷纷扬扬洒落一地。接着便露出了雪白坚硬的蛋壳来,拿到水里一一洗净,晾干,取来,在桌面轻轻一磕,那皮蛋就仿佛开心大笑似地裂开了一道口子,慢慢剥去蛋壳,就露出金黄剔透的蛋清,凝脂一般,嫩嫩的,软软的,粉嘟嘟的。更似透明的水晶一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蛋黄,裹在蛋清中央,仿佛一粒金黄的丹丸,圆圆的,黄黄的,发出诱人的香。更令人希奇的是,那凝脂般的金黄剔透的蛋清表面,还镶嵌着雪白透亮的柏树枝桠一样的图案,简直就是巧夺天工,人不知其所以为。我想即使是最好的丹青好手也难已描摹出那么惟妙惟肖的柏树枝桠图案来的。其实包皮蛋时,我们见过包皮蛋的老人将三两枝柏树枝桠烧成灰,倒进了青灰色水泥沙浆一般湿湿的原料的盆里,于是包出的皮蛋裹了那灰就有了这种奇特的柏树枝桠一样的图案了。“松花皮蛋”大致就是由此而得名吧。那皮蛋既可以剥了蛋壳直接就吃,原汁原味,甜甜的,涩涩的,咸咸的,既有蛋的本味,又有点松柏枝桠微微的的清香,很是爽口。也可以将皮蛋像划西瓜一般,用刀平均切成四瓣或者八瓣,调上一个油碟,里面放些油盐酱醋和海椒油辣子,再稍微撒点葱花,拌点蒜泥,用筷子拈上一瓣皮蛋,往油碟里蘸上一蘸,吃起来,甜甜的,咸咸的,麻麻的,更是辣辣的,更是好吃。也可以将切成瓣的皮蛋,直接平铺在盘中,均匀地浇上油盐酱醋等调料,看上去那平铺的蛋瓣,姹紫嫣红,极似笑容可掬的向日葵灿烂地开放,更似雍容华贵的牡丹,风情万种,发出幽幽的暗香,诱人至极。往往桌上最先吃完的菜,那就是这道油碟松花皮蛋了,酸甜苦麻辣,味味俱全,你说,如此美味,人们又怎会不喜爱至极呢?酸甜苦麻辣,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本来就应该多姿多彩五味俱全嘛!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9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蓬安的米粉

                                                 文图 / 邓四平

    几片嫩嫩肥肠,一蓬雪白筋斗的米粉,再淋上用猪骨熬制成的雪白的骨头汤,一碗川北人最为享受的早餐——米粉便摆在了你面前,嗜辣的还可加些辣椒,便又成了另一番风味。清早,当城市又被唤醒进入运转中时,在米粉馆里排着队的人们就成为了蓬安之晨的一道风景。
   我以为,众多的米粉之中,正宗地道的川北米粉当首推蓬安米粉。这并非溢美之词。蓬安的米粉那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那麻辣鲜香的味道和货真价实的筋斗,确实令人吃过一回就会永远难以忘怀。
  蓬安的米粉其实和其他各地的米粉是有所不同的,是以新鲜猪大肠或者牛肉、羊肉、酸菜、海带丝、麻辣十三香等为主要配料的,择料严格,制作考究,一碗米粉,其主料、配料竞达二十多种。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净,肥肠加盐、醋反复搓洗,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一定要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听师傅们说搓洗好的猪大肠最忌放金属器皿内。切成小段后加花椒、山奈、八角、点葱、文火煨炖至适当,捞出切成片,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米粉选用本地精细大米手工擀制加工成米线,地道筋斗,制作时,米线要经过“三翻四搭九道切”,雪白如梨花,细软如绸缎。加上臊子、红油、豌豆尖、芫荽等配料,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过多道工序精细加工制作的米粉,一碗捧出,那米粉细软、骨汤雪白,肥肠粉嫩,芫荽嫩绿,豆芽金黄,待举箸下咽,食不粘牙,鲜嫩脆细,爽口嫩滑,开胃生津,满口生香,味道浓香,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吃时汤鲜味美,辣而不猛、油而不腻、脆而不生,吃后回味悠长。
  记忆里,家乡蓬安的米粉馆子多如牛毛,大街小巷遍地花开。四时营业,早晨最为热烈。大小馆子大多没有什么装璜,门外顶多竖立一块四四方方雪白的木牌,上面也只懒洋洋的写上仅仅一个字:“粉”,如此而已,增之一字便仿佛已就再是多余,那米粉也仿佛生就是不需打广告的,可顾客依旧不少。一大早吃碗米粉,才去上班干活,早已成为了相如古县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了。一走近米粉馆,老远就会闻到一股浓浓的香,沁人心脾,十分诱人。那些吃米粉的人,围坐在方桌旁,脸上红通通的,嘴里还不时发出“哧溜哧溜”或者“咝咝”的声响,即使打霜落雪堂里堂外的寒风也依旧挡不住这嘴里、心里翻腾的热浪。
  那米粉店堂内也就仅仅一灶台,支一口大锅,一锅浓浓的沸腾的鲜汤,翻天覆地地滚翻,“咕噜噜”冒着腾腾热气,灶台上一溜儿排开摆放着十来个雪白大碗,厨师依次熟练往碗内添放葱花、红油、白油、味精、盐、芫荽等调料。灶台的下方一个竹筛,上下翻飞,手抓米粉盛满一勺,即放入沸腾的锅里稍微烫烫,便又迅速取出,倒进碗里,再用铁勺舀上一瓢鲜汤四散浇灌,再在碗面米线之上抖一小勺肥肠碎片,一股辣香辣香的味道便扑鼻而来,好不诱人,用筷子将粉和调料拌匀,便成一碗红润润的米粉了。先尝尝,吃到嘴里,米粉绵软,肥肠嫩滑,带丝清爽,米粉上还有一层薄如蝉翼的骨头油汤,油而不腻,味道鲜美;尤其是那肥肠,软软的,鲜鲜的,细腻滑嫩,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风卷残云,米粉吃完,肥肠也一扫而光,馋涎欲滴的我甚至恨不能将碗也舔食一遍,舌头尖还有些辣,有些麻,口里仍留着难以散去的香,咂咂嘴,回味无穷,我心里真想大赞一声:“蓬安米粉硬是香!”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8 1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mala.cn/thread-5921975-1-1.html

: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9 2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周子古镇,我们有约
            http://www.mala.cn/thread-5925248-1-1.html
                     
张雪/文

     一个城市没有历史和文化的积累和沉淀,犹如人没有了灵魂,苍白而空洞,要走近一个地方,首先应了解他的文化历史,民俗和风土人情。为了去向往已久的相如故里-周子古镇,早早的在网上做足了功课。由于老家仪陇与蓬安相邻,很小的时候就听父辈们提起过周子镇,但始终未能一见。后来,读了戴望舒的《雨巷》,去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古镇,从最初的新奇,到后来的失望,稍有名气的古镇大多商业气息太浓厚,人潮汹涌,完全没有了戴望舒笔下古镇的恬淡和静谧。虽然古镇让我一次又一次失望,但心中那个古镇梦从未淡去,梦想着在一个绵绵春雨的清晨,撑一把桐油纸伞走在悠长悠长的古巷,做一个丁香般的女子...
     2011年初冬,无意中在网上看到邓四平先生的《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周子古镇,这不是我梦中一直寻找的地方么?后来又看了些邓四平写的关于相如文君,关于蓬安的文章,让我对周子古镇更是向往。直到两月前,才有缘于与他相识于网络,他风趣、幽默、豁达、开朗的个性,很难与他的文字联系起来,印象中大多数文人都比较沉默木纳吧。他在蓬安,自然会聊到他为推广蓬安而作出的贡献,会聊到司马相如和文君,我感慨于文君的深情却遇到了负心的相如,我说:可惜文君一往情深。他居然给我回了句:可恨相如到处乱整。让我捧腹不已,本来沉重而忧伤的话题,瞬间成了一出喜剧。他总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任何话题都变得轻松无比。
    很想一个人,去一个安静而陌生的地方住上几天,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世俗的纷争,就这样,一个人,醉心于山水间,醉倒在古镇的风情里。也许一个人是孤独的,一个人才能静心去感受自然,才能完全融入诗画山水中;一个人,才能让自己成长。由于老公愧心于没有时间陪我,以至于我一次又一次独自远行,这次去周子镇,他死活不让我一个人去,特地调了假期,陪我去周子镇游荡两天。
    初冬,微微的寒意,一大早就起来了,我还是磨叽到9点多才出发,离火车出发时间不到半小时,错过了早班车,又到等到午后,为了不错过车,一路狂奔到车站,还好,赶上了9点50这班车车。十多年未见的绿皮火车,五元五的车费,半个小时的车程,还是第一次乘这么短程的火车。看到绿色的车箱,记忆一下子扯到了十多年前,第一次远行也是坐的这样火车,那时的火车上人山人海,哪像现在,空荡荡的车箱,见不到几个人影。就这样悠哉悠哉,半个小时就到蓬安县城了。火车站门口就有到周子镇的公交车,一元钱车费。我梦中的周子离我越来越近了,有点兴趣,有点忐忑,真正的周子镇与我想象中一样吗?想着想着就到了嘉陵第一桑梓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嘉陵江水,大雾还未完全散去,江对岸的漫滩和山头若隐若现,近处是白墙青瓦的古楼阁,好一幅写意水墨画。江边长廊上有几处青铜雕塑,其中卖茧的雕像被我误认为卖洋芋了,让老公取笑了我一上午。才走一小段路肚子就好饿了,都怪早上太匆忙,十一点多了还没吃早餐,肚子饿了,哪都没心情逛,只好直奔古镇找吃的。镇上很古朴,很安静,只有三三两两的店铺开着门,店主人忙着自己的事,或者闲散的打着扑克,长长的古街就只有我和老公两个游客。转了一圈都没有合适的饭店,最后还是在古镇的入口处的一家小店里吃了碗面条。来周子,我是奔着河舒豆腐来的,可惜没吃到四哥笔下那让人垂涎欲滴的河舒豆腐。吃过饭,精神一下子来了,跟老公手牵着手在这古老而陌生的小镇上游荡,放空自己,享受这难得的安逸时光。古街中段那长长的石梯是我的最爱,之前在网上看了不少这石梯的照片,大气的,婉约的,或小雨的清晨,或阳光明媚的午后,或流光溢彩的夜色。而我心中最美的画面,应是下着下雨的清晨,有一个穿着白色长裙,撑着桐油纸伞的姑娘,走在悠长悠长的古巷...
    青瓦,白墙,黑色的门窗,长满青苔的石梯,街头巷尾的几棵古树让这个偏僻的川北小镇更加古朴沧桑。唯一不足的是镇子偏小,只有两条街,很快就逛完了。午饭四哥做东,和嫂子在镇上最美女老板家吃的,最美女老板也是四哥的表妹,第一次见到四哥,完全没有拘束感,就像多年老友相遇,唠不完的话语。四哥也是个大忙人,匆匆吃过午饭就赶去县里忙老体协举办的文艺活动摄影报道了。下午,我跟老公在古镇后面的龙角山上,晒太阳,看滚滚嘉江东逝水...
    六点还没到就接到四哥的电话,邀我们一起到县城吃晚饭,四哥,嫂子,还特地请了嫂子的闺蜜陪我喝酒,让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胜酒力的我,两瓶啤酒下肚,就有点晕呼。饭后又一起逛了相如广场,最后我跟老公在文君酒店住下。在蓬安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浓厚相如文化,蓬安,因文化而美丽,因蓬安人民的热情好客,而让人留恋忘返。
    一直谋划着在古镇上住一晚,这次周子行又未能达成心愿,下午了解了下镇上的住宿,大多是家庭式旅馆,很便宜,但条件也比较简陋,加上现在是淡季,晚上镇上不开路灯,住镇上不太适宜,我们这次是悠闲之行,不是牛背山的自虐之旅,住县城宾馆会更舒适些,而且在城里吃饭,也不便于折回镇上。第二天醒来已是太阳高高挂,洗漱后在县城里吃过早餐,闲逛了一圈,又回到镇上。约好四哥和嫂子到嘉陵江边吃鱼,晒太阳,话家常。虽然才认识一天,我们已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了,像亲人般。这次来蓬安正好碰上四哥忙的时候,但他还是陪我们逛了一圈,离别时,约好明年春天放牛节再到蓬安把酒言欢话桑麻!
    与四哥分开时,已下午三点钟了,三点二十有班车回南充,呵呵,二十分钟,运气好点,也许还能赶上下午这班车,在镇上匆忙买好蓬安名小吃麻花和河舒豆腐干,又一路狂奔去车站。牵着老公的手,在古镇后面的闹市中狂奔,有一种幸福感在心中流淌。我的蓬安周子行就这样狂奔而来,狂奔而去。

     周子,因深厚的文化而美丽!因蓬安人的热情好客,而让人留恋不已!

                                                         2012年12月09日记于南充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222hdj989o4h208uh66.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233u77lqplprf7e7qcj.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154gz6im0gbnjbdygij.jpg 2012-12-9 20:41 上传
下载附件 (89.38 KB)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16indtows3oniytssf.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25f28sl49xx9y49xy4.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43vfbh7pso4qghfms7.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52xoompau11uu01xh4.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49joafc2066siort2s.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04p2avwbb6fr6zjar2.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36tm3203iyz54qh23i.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131i32fr23ik3vnuk4e.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341tz8scb833b8ibbmc.jpg http://img.mala.cn/forum/201212/09/204157e32242e84h98294q.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10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周子古镇,我们有约
            http://www.mala.cn/thread-5925248-1-1.html
   ...

两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先生莅临蓬安考察


     2010年10月13日上午9:00,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干峙先生莅临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考察。蓬安县委副书记、县旅发办主任陈鹏泉,县人大副主任、县旅发办副主任吴刚,县规划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干峙先生在考察了蓬安嘉陵江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桑梓后评价说:“嘉陵江蓬安段堪比西湖秀美,可与长江媲美雄阔!蓬安的坡形码头古镇周子古镇保存比较完好,很有特色,这在你们四川乃至在全国都是少见的!”(邓四平摄影报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10月6日国庆黄金周:阆中市副市长赵爱华同志指示:
122925cz5x5vl1z51cfxt50000000000000000.jpg
123059n9aun6d6j83n4z6311111111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10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
未命名.jpg
未命名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10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
124207xbp7ta8c1kjn87ba.jpg
125110jy88mr4iad1hrmtm.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10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
125203mxiaeedskfn6otxt.jpg
144515xp7zqgsbi7iq5xz0.jpg
145100ri0epikiwkxc3fi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10 1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mala.cn/thread-5929198-1-1.html
沃生 发表于 2012-12-10 17:00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没去过蓬安!一定去拜访拜访古镇、四平!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文 / 邓四平 

《红袖添香》编者按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历来坚强。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将于本月13、14、17日播出南充和蓬安的旅游广告及专题片,
首播:17:15-18:00,
重播:13:26-00:11、
次日06:13-06:58。
敬请各位到时收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