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77|评论: 7

若要城市不被淹,今人需学习古成都经验,多在城周建设湖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是龙年,龙年乃灾年,所以,今年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也就特别多。最近,中国各地暴雨连连,就连中国首都的北京城,都因暴雨死了十人,许多中国城市在最近的暴雨之中成为了“内海”!

龙年乃灾年,这是中国古论,这个说法,当然不是仙说,而是经验之谈!中国是个天文古史大国,中国古代的史官,就是专门记载和总结天文现象的!中国古人早就发现太阳中有黑子,这些黑子每11年——13年的周期大爆发一次,每次太阳黑子大爆发,大地上的气候就会发生极端。于是乎,中国人就总结出了“龙年乃灾年”的经验命题了!

“龙年乃灾年”,这,也被现代天文学所证实,每个中国的龙年,太阳上的耀斑就特别多,宇宙中的太阳风暴也就特别多,地球上的气候自然也就特别极端了!

中国近代史的一百多年,是部搞怪的“全盘西化史”。这就是说,百年来的中国之所以内部问题重重,那不是因为中国人学习外来不够,恰好相反,而是因为中国人太信奉“念经的外来和尚”了,所以,许多中国人习惯牵着外国衣角走路,走得踉跄,也被跌绊得鼻青脸肿,犯了中国古人所讥讽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和南橘北枳的一系列错误!不要说别的,中国百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史,就是一部典型的中国人“邯郸学步西方史”!

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南北面积同样广大的国度,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规划,那是有相当多的优秀经验的!比如,中国古代城市为了防涝旱,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者就会在城市四周人为建设出许多湖泊来,这些湖泊既可在雨季之中积蓄多余之雨水,平时则可养鱼和供给城市人休闲游玩,同时,城市四周的大型湖泊,还是城市之“肾、肺”,一旦发生干旱了,这些城市周边的大型湖泊之水,那就是农业和人们的救命水!

也许有人会怀疑中国古人城市规划智慧,现今许多中国人均以为,城市建设经验,那是只有大鼻子的外国人才是“高家庄”的。那么,笔者这里就给大家引证一段史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史载:“〔赧王〕五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门置观楼,射兰。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惠王二十七年也。城北又有龙坝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平阳山亦有池泽,蜀之渔畋之地也。”(《华阳国志·蜀志》)

以上这段史载,是说了西元前316年至东周赧王年间(西元前314年——西元前256年)成都市的城市建设情况。前316年,古蜀国被秦国吞并,秦国派遣张仪和张若出任蜀郡守,他们根据古蜀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城市建设传统经验,扩建了成都、临邛和郫县这三个古城市。

在这次扩建蜀地的城市过程中,秦蜀守张若和一帮蜀地建设者,以古蜀国开明王朝王宫所在故址的“赤里街”为中心,扩建了成都市的“内城(大城),外城(少城)”,在“赤里街”四周一带又修建出了许多城市居民区的“里阓”和买卖东西的列肆商铺,还在城市之中设置了盐铁经济管理衙署。如此,秦惠王二十七年(即周赧王四年),就初步建设出了古代成都市的城市格局了。

随后,蜀郡守张仪、张若与蜀地老百姓一起,又分别在距离成都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远郊处,分别扩建和修建出了四个人工大型湖泊,城东湖泊曰“千秋池”,城西湖泊曰“柳池”,城北湖泊曰“龙坝池”,城南的湖泊曰“万岁池”。除开成都市东、南、西、北的这四个大型湖泊外,成都市四周还有“平阳山池泽”等许多中小型湖泊和园囿。


西元前315年左右修建的成都市城市格局,就是秦汉以降的所有中国城市的建设基本方案!其特点即:

1、中国城市的中心,必然是一方统治者的王宫或者官衙所在地,或者是官方办事衙署所在地,这主要是出于南来北往人们出官差办事的方便需要;

2、中国城市中心处,必然有类似于成都市“赤里街”那样的巨大中心广场,这些广场供给官民休闲、集会和军政检阅所用;

3,城市的居民区,是棋盘街巷的闾里编制,每二十五户为一里,一里有一民选的里长以联系官方法令制度;

4、城市中设置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官方办事衙署,设置有各式各样的商贸店铺和批发营销市场,城市是商业物流集中地,也是交通枢纽地;

5、中国城乡居民的坟墓都设立在城镇、村落的远郊处;中国人没有与死人墓地相伴居住的习俗

6,中国城市的四周,都有人工开掘出的大中小型湖泊、池塘等水利设施,用以防止旱涝、养鱼及其人民休闲所用。

7、因中国人没有英雄和帝王崇拜习俗,所以,中国古代城市之中,从来就没有任何“英雄人物雕塑”,更没有什么帝王坟墓!在城市中心处安置帝王、教主、英雄人物的墓葬或者雕塑,那是典型的西方城市文化建设传统!

因为蜀地成都市的城市规划不仅仅非常古老,再加之四川乃中国汉国家文明文化发源地,因此,秦汉的首都咸阳和长安的城市格局,几乎都是按照古代成都城市格局所修建的。因此,秦汉以降,中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格局,基本上都是成都市这样的城市格局模本!即,每个城市中心,必然设置有以供人们集会、休闲、娱乐的大型广场;每个城市的郊区,必然有大型湖泊;每个城市的墓地必然在远郊!

大家看了笔者记录的中国古代成都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格局后,你若是在比较一下现今中国城市的建设格局,你自然就会发问,现今中国城市的东、南、西、北四周的郊区,还有防止旱、涝的大型湖泊和池塘吗?同时,为什么现今中国城市的中心广场地区,会有那么多的纪念碑,甚至在首都广场中心处居然还设置有国家领导人的陵墓?这些城市建设习惯,是中国传统的?还是外国的?!

一个城市的防涝,不能仅仅只靠下水排水渠道!一个地区之内的河流,就是那么几条,一旦下雨,各地都朝这条河流排水,这条河流自然就要泛滥成灾!这个道理,今人不懂,古人却是懂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者,就会在城市四周开挖出许多人工大中小型的湖泊来,以羁留住多余的雨水,也因此不去淤塞河流通道。同时,这些湖泊也在天干时能够起到防止一方旱灾的作用。平时,这些湖泊还能够养鱼和供城市人休闲养生!

现今中国城市的建设规划者们,一脑袋的城建知识都是西方的,就是没有中国古代的城建知识。这,恐怕就是为什么现今中国的城市每到雨季就要成为“内海”的原因吧!也是中国现今城市的问题甚多的原因!

2012年7月22日15:18:46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7-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把下水道修得宽一些 大一些,排水能力强一些就好了

城市周边的湖有调节作用,但是应当不是主要用来做这个的吧!

KTR

发表于 2012-7-2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在于疏 疏在于畅。

发表于 2012-7-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祖宗的经验有一定的道理。

发表于 2012-7-2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下水道也像国外那样设计,我估计可能有很多地面又要踏下去,你懂;P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