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522|评论: 127

[原创·图文] 蓬安有个神奇的地方: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一把大火烧掉一座寺,一座拱桥锁住一条龙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7-2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奇的金甲焰山寺




                                邓四平/文


       焰山是蓬安县金甲乡下辖的一个村庄的名字,原属金马乡,上世纪90年代撤乡并镇时合入了金甲乡,两乡并成一乡之后现有15个村。焰山村是个高山村,常年云雾袅绕,山高路远,但是风景很美,也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神奇传说。最后一点,令我非常向往。

      刚开始在电话中听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误以为这个村的村名叫作燕山,蓬安的燕山又名运山古城,曾是南宋时的抗蒙八柱之一,与合川的钓鱼城一样,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而焰山这个地方,在我的印象中,确实不怎么出名。如果不是后来亲身走进这里,我也许一生都很难发现在这样几近与世隔绝的群山怀抱之中,居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乘坐着一辆很旧的长安面包车,我们一行数人往蓬安县城的东北方向行约30余华里,到金甲乡,再从金甲乡场镇公路旁的一个岔道口进入一条不宽的混凝土通村公路,车在山间行驶数里之后再从一个名叫金马小学的地方开始爬坡,沿途的山间公路很窄也很陡,几乎均只能刚好容纳一辆面包车的的通行,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之字形公路上宛如巨蛇穿梭行走,透过车窗往外看去,车外群山连绵,沟壑纵横,车后渐行渐远的公路又逐渐细成一条鸡肠似的带子蜿蜒盘旋在青绿的山水之间。山里的空气十分的清新,沿途的山野之中偶而也可见放牛与放牧羊群擦身而过的山民,如果不是很远的高山顶上高大的钢架结构的电塔和凌空飞跃的电线不时闪入眼帘,给人以些许现代的时尚气息,令人也许还会误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去焰山村的路上,沿途可以看见很多嶙峋的怪石,有的山石仿佛天外飞来之石,大如磨盘,甚至大如房屋,又如从地里天然生长而出一般,石上爬满青绿的苔藓、杂草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蕨类植物,有的山石看上去酷似斑马,老虎,巨鱼,大象,狮子,甚至有的巨石活脱脱地看上去就似鲜活的巨龟,匍匐在地,从容镇定,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个当地人称之为“一匹瓦”的天然岩洞,只见数十米的高的山崖上方,青黑的巨石突兀而出,往下逐渐向里凹陷,一绺雪白的山泉水瀑布似的从山崖上方飘逸而下,俨然又一个天设地造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天福地一般。同行的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解放前,这个岩石下的山洞里住了三户逃荒到此的人家,由于山洞上方的岩石是浑然天成的一整块岩石,看上去就好像是由一匹青黑的瓦片盖成了一座天然巨大的房子一般,因此人们将其戏称为“一匹瓦”,寓意“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家”之意。顺着田所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旧时毁弃茅草屋的断壁残垣依旧尚存,整块突兀而出的山洞最里面的石壁下还有一方脸盆大小的石窠,清冽的山泉水 “滴滴答答” 从岩壁上往下落下。老田说,“一匹瓦”下最神奇的是靠最里面的岩壁下还有一个圆柱形的石坛,据说里面镇压着一个名叫坛神的东西,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压着什么,听老人讲,从来都没有人敢去打开石坛上方的盖子看个究竟。

      好奇地离开神奇的“一匹瓦”,我们继续前行。约莫过了十余分钟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焰山村一个名叫邓勇的文书的家中了。顾不得歇息,我们先去踏勘此次考察的目的地:传说中的焰山寺。到了一个半山腰的地方,我才发现,传说中香火鼎盛的焰山寺早已不复存在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丛生的杂草之中,几乎尽是成片成片的坟墓,让人倍感阴森和荒凉。

    据同行的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焰山寺的寺名为什么写作“火焰”的“焰”呢?这个村又为什么取名为焰山村呢?为什么焰山寺现在只剩下残存的遗址了呢?其实这些都是大有来头和故事的。相传,清道光年间,曾任蓬州知州的洪运开洪大老爷有个女儿曾进山前往该寺烧香,但烧完香后却居然突然失踪了,知州洪大老爷便迅速派人前来寻找,经过反复查访,最后竟然在寺中一个和尚的屋里寻到了梳子、篦子等女人用品,于是知州洪大老爷便怀疑是寺庙的和尚蒙害了其女,盛怒之下,便下令放火烧了寺庙,大火连续烧了数天数夜,火光冲天,将整个山头都映照通红一片,后来寺庙被烧毁了,至今只留下了寺庙被烧毁后残存的一些断壁残垣与依稀尚可辨认的遗址。从那以后,人们便将寺庙被烧毁后的地方称之为焰山,久而久之,被烧毁的古寺也被称为焰山寺了。

     如今在被烧毁之后的焰山寺遗址周围,山腰之间依旧存留着很多明清时候的古墓葬,当地人称“地因子”,里面有石门,石室,当地人因不明究竟,竟误传是当年和尚的会客厅等等,其实应是明清时代遗留至今的多棺石室古墓葬才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古墓葬早已被先前的盗墓人盗窃一空了,如今残留下只是空空如也的石头墓室而已。

     在焰山的山腰之上,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名叫箱子岩。一方暗红色巨大的山石,高约数丈,远看就好似一口巨大的箱子一样,箱子似的巨石右上方还有一方长约一米左右的青黑条石,高高地悬挂在箱子石上方,就像悬挂的一把大锁一样。山风拂过之时,远看那锁居然好像还能迎风摇晃。据说,有人曾经爬上箱子岩去,用钢钎去橇那锁一样的条石,但丝毫也撬不动锁状条石。究竟是何原因,至今也无人能够解释。

     其实,焰山村的神奇远远不只是这些。当地的村文书邓勇告诉我,焰山村这个山村的地形非常奇特,村子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其实就是一条蜿蜒盘旋在村子周围的蟠龙,有龙头,有龙尾,还有龙爪,但是这条蟠龙却是一条孽龙,常常出来危害村子里的庄稼和牲畜,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村里人就请来了一个法力高深的道士,在山下龙头和龙尾首尾相望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将孽龙的龙头和龙尾锁了起来,当地人称“锁龙桥”。同时,为了防止孽龙逃跑,法力高深的道士还“锁龙桥”拱形桥券上雕上了斩龙剑,因此凡是发大水,即使修炼成精的蛟龙也都不敢从桥洞之下经过的,但凡涨水要“过龙”之时,传说中的蛟龙都必须得等大水淹没了石拱桥,然后方能从桥上通过,经过之时,如果一旦不小心龙头露出水面被人发现的话,那一定得经过看见之人的封赠才等继续前行,如果有人不幸惊叫一声“看哪,水里好大一条蛇啊!”那么,这条蛟龙即使已经修炼成精,那也必须得在原地继续修炼三年方能离去。

      传说,锁龙桥同时还是从阳界进入阴界的阴阳之门,桥的周围还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的草,这种草在村里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据说这草就是传说中的阴阳还魂草,吃了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奇疗效。锁龙桥的旁边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龙潭,据说龙潭的潭眼直通几十里之外的嘉陵江中,究竟这个被称为龙潭的潭水有多深,据说从来也都没有人敢于下去试过深浅。

      当然,这些都只是神奇的传说,谁也没能亲见,大可不足为信的。不过,面多神奇的大自然,至今依旧有很多神秘的东西连现代科学都根本无法解释,因此,作为茫茫宇宙中每一个渺小的生命而言,面对神奇的大自然,面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面对我们人类共同生存的这个浩淼无边的星球,对万事万物都时刻心存一种敬畏,心存一种恭敬,心存一种谦逊,其实未必不是一件有益于自身,有益于社会,甚至有益于整个人类的好事。

     其实,很多东西,信则有。则灵。




                     2012年7月22日2814字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数第6行应为面对二字,特此订正,因时间匆忙,望谅!金品质,甲天下!金甲是个好地方!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邓四平摄影报道 139_副本.jpg
1609538862p20z01xbp0b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才子,写的好啊:)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焰山游子 发表于 2012-7-22 2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邓才子,写的好啊

  谢谢。
    因为写得匆忙,有几处少写或者漏写了几个字,这个时候特地作了修正,修改后的稿子已经重新发在博客里了。写得不好,还望大家多多赐教。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我的目标是近期内走遍蓬安,挖掘出蓬安每一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景点,用新闻照片和游记散文的形式反映并呈现给广大网友,从而让蓬安1334平方公里土地上潜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真正地形成软环境竞争实力和吸引力,让外地游客由此而对蓬安进一步产生无穷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希望能因此而让我们的后人在今后能够通过这些粗浅的文字了解和知道,他们生长的地方并非不美,而是缺少用心去发现,其实,我们的家乡蓬安真的是个神奇而伟大的好地方!
未命名.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焰山游子 发表于 2012-7-22 2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邓才子,写的好啊

蓬安有个神奇的地方: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一把大火烧掉一座寺,一座拱桥锁住一条龙:

         

                                        神奇的金甲焰山寺


                                                       邓四平/文
   
       焰山是蓬安县金甲乡下辖的一个村庄的名字,原属金马乡,上世纪90年代撤乡并镇时合入了金甲乡,两乡并成一乡之后现有15个村。焰山村是个高山村,常年云雾袅绕,山高路远,但是风景很美,也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神奇传说。最后一点,令我非常向往。
     刚开始在电话中听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误以为这个村的村名叫作燕山,蓬安的燕山又名运山古城,曾是南宋时的抗蒙八柱之一,与合川的钓鱼城一样,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而焰山这个地方,在我的印象中,确实不怎么出名。如果不是后来亲身走进这里,我也许一生都很难发现在这样几近与世隔绝的群山怀抱之中,居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乘坐着一辆很旧的长安面包车,我们一行数人往蓬安县城的东北方向行约30余华里,到金甲乡,再从金甲乡场镇公路旁的一个岔道口进入一条不宽的混凝土通村公路,车在山间行驶数里之后再从一个名叫金马小学的地方开始爬坡,沿途的山间公路很窄也很陡,几乎均只能刚好容纳一辆面包车的的通行,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之字形公路上宛如巨蛇穿梭行走,透过车窗往外看去,车外群山连绵,沟壑纵横,车后渐行渐远的公路又逐渐细成一条鸡肠似的带子蜿蜒盘旋在青绿的山水之间。山里的空气十分的清新,沿途的山野之中偶而也可见放牛与放牧羊群擦身而过的山民,如果不是很远的高山顶上高大的钢架结构的电塔和凌空飞跃的电线不时闪入眼帘,给人以些许现代的时尚气息,令人也许还会误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去焰山村的路上,沿途可以看见很多嶙峋的怪石,有的山石仿佛天外飞来之石,大如磨盘,甚至大如房屋,又如从地里天然生长而出一般,石上爬满青绿的苔藓、杂草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蕨类植物,有的山石看上去酷似斑马,老虎,巨鱼,大象,狮子,甚至有的巨石活脱脱地看上去就似鲜活的巨龟,匍匐在地,从容镇定,憨态可掬,栩栩如生。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个当地人称之为“一匹瓦”的天然岩洞,只见数十米的高的山崖上方,青黑的巨石突兀而出,往下逐渐向里凹陷,一绺雪白的山泉水瀑布似的从山崖上方飘逸而下,俨然又一个天设地造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天福地一般。同行的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解放前,这个岩石下的山洞里住了三户逃荒到此的人家,由于山洞上方的岩石是浑然天成的一整块岩石,看上去就好像是由一匹青黑的瓦片盖成了一座天然巨大的房子一般,因此人们将其戏称为“一匹瓦”,寓意“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家”之意。顺着田所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旧时毁弃茅草屋的断壁残垣依旧尚存,整块突兀而出的山洞最里面的石壁下还有一方脸盆大小的石窠,清冽的山泉水 “滴滴答答” 从岩壁上往下落下。老田说,“一匹瓦”下最神奇的是靠最里面的岩壁下还有一个圆柱形的石坛,据说里面镇压着一个名叫坛神的东西,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压着什么,听老人讲,从来都没有人敢去打开石坛上方的盖子看个究竟。
    好奇地离开神奇的“一匹瓦”,我们继续前行。约莫过了十余分钟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焰山村一个名叫邓勇的文书的家中了。顾不得歇息,我们先去踏勘此次考察的目的地:传说中的焰山寺。到了一个半山腰的地方,我才发现,传说中香火鼎盛的焰山寺早已不复存在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丛生的杂草之中,几乎尽是成片成片的坟墓,让人倍感阴森和荒凉。据同行的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焰山寺的寺名为什么写作“火焰”的“焰”呢?这个村又为什么取名为焰山村呢?为什么焰山寺现在只剩下残存的遗址了呢?其实这些都是大有来头和故事的。相传,清道光年间,曾任蓬州知州的洪运开洪大老爷有个女儿曾进山前往该寺烧香,但烧完香后却居然突然失踪了,知州洪大老爷便迅速派人前来寻找,经过反复查访,最后竟然在寺中一个和尚的屋里寻到了梳子、篦子等女人用品,于是知州洪大老爷便怀疑是寺庙的和尚蒙害了其女,盛怒之下,便下令放火烧了寺庙,大火连续烧了数天数夜,火光冲天,将整个山头都映照通红一片,后来寺庙被烧毁了,至今只留下了寺庙被烧毁后残存的一些断壁残垣与依稀尚可辨认的遗址。从那以后,人们便将寺庙被烧毁后的地方称之为焰山,久而久之,被烧毁的古寺也被称为焰山寺了。
    如今在被烧毁之后的焰山寺遗址周围,山腰之间依旧存留着很多明清时候的古墓葬,当地人称“地因子”,里面有石门,石室,当地人因不明究竟,竟误传是当年和尚的会客厅等等,其实应是明清时代遗留至今的多棺石室古墓葬才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古墓葬早已被先前的盗墓人盗窃一空了,如今残留下只是空空如也的石头墓室而已。
     在焰山的山腰之上,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名叫箱子岩。一方暗红色巨大的山石,高约数丈,远看就好似一口巨大的箱子一样,箱子似的巨石右上方还有一方长约一米左右的青黑条石,高高地悬挂在箱子石上方,就像悬挂的一把大锁一样。山风拂过之时,远看那锁居然好像还能迎风摇晃。据说,有人曾经爬上箱子岩去,用钢钎去橇那锁一样的条石,但丝毫也撬不动锁状条石。究竟是何原因,至今也无人能够解释。
     其实,焰山村的神奇远远不只是这些。当地的村文书邓勇告诉我,焰山村这个山村的地形非常奇特,村子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其实就是一条蜿蜒盘旋在村子周围的蟠龙,有龙头,有龙尾,还有龙爪,但是这条蟠龙却是一条孽龙,常常出来危害村子里的庄稼和牲畜,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村里人就请来了一个法力高深的道士,在山下龙头和龙尾首尾相望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将孽龙的龙头和龙尾锁了起来,当地人称“锁龙桥”。同时,为了防止孽龙逃跑,法力高深的道士还在“锁龙桥”拱形桥券上雕上了斩龙剑,因此凡是发大水,即使修炼成精的蛟龙也都不敢从桥洞之下经过的,但凡涨水要“过龙”之时,传说中的蛟龙都必须得等大水淹没了石拱桥,然后方能从桥上通过,经过之时,如果一旦不小心龙头露出水面被人发现的话,那一定得经过看见之人的封赠才等继续前行,如果有人不幸惊叫一声“看哪,水里好大一条蛇啊!”那么,这条蛟龙即使已经修炼成精,那也必须得在原地继续修炼三年方能离去。
     传说,锁龙桥同时还是从阳界进入阴界的阴阳之门,桥的周围还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的草,这种草在村里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据说这草就是传说中的阴阳还魂草,吃了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锁龙桥的旁边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龙潭,据说龙潭的潭眼直通几十里之外的嘉陵江中,究竟这个被称为龙潭的潭水有多深,据说从来也都没有人敢于下去试过深浅。
     当然,这些都只是神奇的传说,谁也没能亲见,大可不足为信的。不过,面对神奇的大自然,至今依旧有很多神秘的东西连现代科学都根本无法解释,因此,作为茫茫宇宙中每一个渺小的生命而言,面对神奇的大自然,面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面对我们人类共同生存的这个浩淼无边的星球,对万事万物都时刻心存一种敬畏,心存一种恭敬,心存一种谦逊,其实未必不是一件有益于自身,有益于社会,甚至有益于整个人类的好事。
     其实,很多东西,信则有。则灵。

                                     2012年7月22日2814字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
因为写得匆忙,有几处少写或者漏写了几个字,这个时候特地作了修正,修改后的稿子已经发在博客里 ...











                         金甲二郎庙

                                                           邓四平/文图


     金甲这个地方看似平凡无奇,但给人感觉到的却又是很多的神奇。
      一条宽敞整洁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新建的钢筋混凝土楼房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公路两侧。这和在四川其他很多地方见过的路边小镇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紧临公路两旁因势就形建镇,估计既是为了交通的便捷,也是为了乡民集市的方便乃至货物集散流通的顺畅。
     首先说,金甲这个名字就非常特别。金,是一种几乎人人都很喜爱的贵重金属;甲,第一的意思。顾名思义,隐隐约约就感觉到这个地方肯定有些与众不同的神奇之处。很多时候,直觉往往都是有着一定的道理。
      从蓬安县城往东北方向而行,大约行至二十余里地,便进入了金甲乡界,只见沿途群山连绵,峰峦叠翠,高山峡谷,沟壑纵横,嘉木森森,溪流潺潺,风光甚是优美。高速公路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仿佛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样峰回路转。金甲是到徐家、茶亭等地的必经之道,茶亭的蓬池坝在唐朝之时曾是古蓬州的州治所在之地,如今依旧存留有很多的文物遗迹。由此出县境便通往朱德元帅的故里仪陇。小小的金甲乡,看似弹丸之地,其实仔细观之,其地理位置又倍显重要,按照传统的地方志书上的说法,也许可以这样说吧,既可以将其称之为蓬安县城的东北门户,又可以将其喻为外界由此进入蓬安的交通枢纽之地。在古时候,也许兵家甚至会将其视之为军事重镇乃至军事要地,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走进金甲,公路两旁的是新建的街道和房屋,这是新街。走进新街不远,公路的右边便有一株高大挺拔古老苍劲的黄角树扑面而来,抬头仰望,树冠亭亭如车盖,树身硕大,大致要两三人合围才能环抱。由此通往老街。据居住在树下不远处的人家的老人们告诉我说,这棵大黄角树生长至今至少已经200多年了,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看见这棵黄角树有这么高大和粗壮了。古树一直都生长在这个庙前。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才蓦然发现,原来黄角树树不远的街巷靠右边竟然还傲然屹立着一座古庙,老人说这个庙叫二郎庙,清朝乾隆年间所建,距今至少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了,现保存有四排三间穿斗木大瓦房,占地面积约有三四百平方余米,只见古庙建在一米余高的石砌台地之上,青瓦屋面,穿斗木结构,木头柱子上有着旧时漆上的朱红的油漆,油漆已经班班驳驳,由此不难想象古庙经历过的岁月沧桑和历史的久远。
     古庙的最左边有五六级石砌的台阶,登上台阶赫然可见一只一只近一米高的石头狮子,石狮母子相抱,母狮雄壮威武,脖项上悬挂有三四圆润的石铃铛,两目炯炯有神,嘴巴大张,仰天长啸,母狮的怀抱里搂着一着憨态可掬的小狮,小狮在母狮的双腿之间好奇地抬头张望打量,情趣盎然,栩栩如生,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到一种亲情的和煦与温暖。再往里走,古庙大门前的柱头下也雕刻有一只雄壮威武的石狮,石狮直接背靠木柱,与第一对母子石狮不同的是,大门前木头柱子下的石狮身高约一尺有余,背上背负着一只圆圆的石鼓,仿佛一只肩负着什么重大使命的拓荒牛一般,神情凝重镇定,抬头向前张望。
       古庙附近的老人热情地告诉我,这座名叫二郎庙的清朝古庙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也有很多的谜团,至今都让人难以解释。古庙之一奇在于当年用刀砍而出,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刀砍庙。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呢?据说,这个古庙是祭祀天上的二郎神的,至于为什么叫做刀砍庙呢?原来古庙所处的后山藤萝密布,居然将整个庙宇遮掩得严严实实不见踪影,于是当地的善男信女便手持柴刀费尽千辛万苦将藤萝尽行除去,于是古庙才得重见天日。当地人称,古庙之二奇在于庙宇曾经数次不慎着火,当地人还没来得及赶来泼水救火,古庙房檐上熊熊燃烧的大火居然会自行熄灭了,历史上古镇上的房屋曾经数次被毁于兵祸或者火灾,但古庙却能在数次火患中均能劫后余生,至今数百年过去依旧保存完好,这令人不得不啧啧称奇。古庙令人称奇的地方还有很多,当地老人说,到了六月天的炎夏酷暑,坐在古庙的门下乘凉,将一只脚伸在古庙的门槛外,一只脚放在门槛里,嘤嘤嗡嗡而至的蠛蚊竟然只敢叮咬伸在门槛外的脚杆,而伸在门槛里近在咫尺的另一只脚杆居然丝毫不敢侵犯。很多人不相信这个传说,于是纷纷前来试验,试验结果居然和传说完全一样。至今也没人能够解释得清楚这个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
     如今的二郎庙虽然还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古朴的风貌,但是庙里早已没有了往昔的僧侣和鼎盛的香火。如今的古庙居然被当地人家用来开了小卖部和茶房,屋里零星地摆着几桌麻将和一些杂货。站立庙门之外,依稀看见古庙的神龛上还依旧高高地供奉着佛祖或者是观世音菩萨的神像,由于屋内光线暗淡,竟也没有看得清楚究竟供奉的是什么神像,只得站立门外虔诚恭敬地鞠上几躬,聊表对神灵的无限敬畏之情。大自然中其实有很多东西是根本无法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得清楚的。我也一直认为世间冥冥之中一定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的存在,因此,时刻都应敬畏自然,敬畏神灵,敬畏生命,其实也是一种生存哲学和生存智慧,万事皆因果,也许世间一切哲学均应是此理才对。
     离开神奇的二郎庙,走下古老的石头台阶,真没想到金甲乡除了新建的新街以外,其实古庙门前还隐藏着一个曲径通幽的古街,古街并不很长,从东到西走完走尽大致两百余米左右,宽约三米左右,鱼鳞似的青瓦片,青黑的铺板门,穿斗木结构的斗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红红的油漆虽然历尽岁月风雨的沧桑而略显班驳,但依旧遮掩不住往昔的繁华和曾经有过的美丽。
     行走在古街之中,只见五六十年代那时才有的供销社,药铺,小吃店,杂货铺,小酒铺等等依旧在古街之中鲜活地生存着。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自家门前搭把凉椅悠闲自在而坐,安详地张望着过往的行人或者商旅。成群的儿童在街道上自由自在地嬉戏打闹,三五婆姨在街沿上随意地打盆热水清洗着乌云一般的长发。走进古街,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外桃源一般,古风徐徐,风韵万千。只觉得时光过得很慢很慢,仿佛能够清晰地聆听到时光淡淡流逝的滴滴哒哒声与嘭嘭心跳的声音一般。
     看看暮色渐渐降临,时间不早。当地人告诉我距离古街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名胜古迹,名叫水观音,有古时的观世音塑像,很是值得一拜,前去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的路程,考虑到回县城还有20余里路程,因为时间关系,竟然不得而去,心中甚是遗憾。
     不知不觉中竟然走出了古街。蓦然回首,才恍惚发觉自己从一个世界中又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蓬安有个神奇的地方: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一把大火烧掉一座寺,一座拱桥锁住一条龙:
         
      ...

:handshake
183218tzrd83zs40tqtdsn.jpg
194137raizrjbdtwdaikak.jpg

发表于 2012-7-2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
    因为写得匆忙,有几处少写或者漏写了几个字,这个时候特地作了修正,修改后的稿子已经重新 ...

  辛苦了,感谢你了为了蓬安的知名度所做的努力: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焰山游子 发表于 2012-7-22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辛苦了,感谢你了为了蓬安的知名度所做的努力

为人民服务,首长辛苦,同志们辛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人民服务,首长辛苦,同志们辛苦!

  距离蓬安县城30余里的路程的金甲乡焰山村系原金马乡的一个高山村,90年代撤乡并镇后合入金甲乡,近年来,原本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闭塞的焰山村在金甲乡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大力发展和修建通村公路,如今混凝土乡村公路直接通到了焰山村的家家户户,为方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DSC_0143_副本.jpg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距离蓬安县城30余里的路程的金甲乡焰山村系原金马乡的一个高山村,90年代撤乡并镇后合入金甲乡,近年来 ...

     2012年7月19日上午9点多钟,在金甲乡乡长鲁刈先生和金甲乡财政所长田会朋友先生的陪同下,笔者途经蓬安县金马小学时,据悉,原蓬安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殷丽华女士应该就在这所学校读过小学,后来师范毕业考调到了蓬安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非常优秀,也深受大众好评,但前不久又考调到雅安去当播音员去了。不得不说这是蓬安的一大损失。
     我向同行的金甲乡财政所长田会朋询问,殷利华仿佛就是金马乡的人,这个同志非常优秀和能干,不知她的老家是哪里的?
     金甲乡财政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殷丽华的老家就是焰山村的。
     真没想到,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居然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DSC_0143_副本.jpg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2年7月19日上午9点多钟,在金甲乡乡长鲁刈先生和金甲乡财政所长田会朋友先生的陪同下,笔者途经蓬 ...

     乘坐着一辆很旧的长安面包车,我们一行数人往蓬安县城的东北方向行约30余华里,到金甲乡,再从金甲乡场镇公路旁的一个岔道口进入一条不宽的混凝土通村公路,车在山间行驶数里之后再从一个名叫金马小学的地方开始爬坡,沿途的山间公路很窄也很陡,几乎均只能刚好容纳一辆面包车的的通行,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之字形公路上宛如巨蛇穿梭行走,透过车窗往外看去,车外群山连绵,沟壑纵横,车后渐行渐远的公路又逐渐细成一条鸡肠似的带子蜿蜒盘旋在青绿的山水之间。山里的空气十分的清新,沿途的山野之中偶而也可见放牛与放牧羊群擦身而过的山民,如果不是很远的高山顶上高大的钢架结构的电塔和凌空飞跃的电线不时闪入眼帘,给人以些许现代的时尚气息,令人也许还会误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DSC_0143_副本.jpg
DSC_0143_副本.jpg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乘坐着一辆很旧的长安面包车,我们一行数人往蓬安县城的东北方向行约30余华里,到金甲乡,再从金甲乡 ...

    去焰山村的路上,沿途可以看见很多嶙峋的怪石,有的山石仿佛天外飞来之石,大如磨盘,甚至大如房屋,又如从地里天然生长而出一般,石上爬满青绿的苔藓、杂草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蕨类植物,有的山石看上去酷似斑马,老虎,巨鱼,大象,狮子,甚至有的巨石活脱脱地看上去就似鲜活的巨龟,匍匐在地,从容镇定,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焰山村的路上,沿途可以看见很多嶙峋的怪石,有的山石仿佛天外飞来之石,大如磨盘,甚至大如房屋, ...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个当地人称之为“一匹瓦”的天然岩洞,只见数十米的高的山崖上方,青黑的巨石突兀而出,往下逐渐向里凹陷,一绺雪白的山泉水瀑布似的从山崖上方飘逸而下,俨然又一个天设地造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天福地一般。同行的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先生告诉我,解放前,这个岩石下的山洞里住了三户逃荒到此的人家,由于山洞上方的岩石是浑然天成的一整块岩石,看上去就好像是由一匹青黑的瓦片盖成了一座天然巨大的房子一般,因此人们将其戏称为“一匹瓦”,寓意“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家”之意。顺着田所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旧时毁弃茅草屋的断壁残垣依旧尚存,整块突兀而出的山洞最里面的石壁下还有一方脸盆大小的石窠,清冽的山泉水 “滴滴答答” 从岩壁上往下落下。老田说,“一匹瓦”下最神奇的是靠最里面的岩壁下还有一个圆柱形的石坛,据说里面镇压着一个名叫坛神的东西,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压着什么,听老人讲,从来都没有人敢去打开石坛上方的盖子看个究竟。
DSC_0143_副本.jpg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焰山村的路上,沿途可以看见很多嶙峋的怪石,有的山石仿佛天外飞来之石,大如磨盘,甚至大如房屋, ...

    神奇的一匹瓦
     
        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告诉我,这个地方名叫一匹瓦,其实是个悬崖下的大岩洞,解放前这个大岩洞里住着三户穷苦人家。为什么叫一匹瓦呢?因为三户茅草屋上面只有一片大岩石遮风挡雨,因此就叫一匹瓦。寓意一匹瓦下住着三户人家的意思。解放后,人民政府给这三户穷苦人家都分了房子和田地,现在三户人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神奇的一匹瓦
     
        金甲乡财政所所长田会朋告诉我,这个地方名叫一匹瓦,其实是个悬崖下的 ...

神奇的一匹瓦悬崖之下居然还有天然的山泉水潺潺流淌而出,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池。
泉水清澈透亮,一定非常清凉解渴。但我还是不敢乱喝。
DSC_01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7-22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神奇的一匹瓦悬崖之下居然还有天然的山泉水潺潺流淌而出,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池。
泉水清澈透亮,一定非 ...

老田还告诉我,神奇的一匹瓦的悬崖之下还压着一个坛神,就是照片上的这个圆柱体的东西,老田说这个东西里面晓不得装的什么,当地老人说这个里面压着一个坛神,没得哪个敢去动的。
我问动了要怎么样?得不得死人?
老田笑而不答。
于是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望而却步了。
算了不要以身试坛了。
大自然中往往有很多神奇的东西,其实即使是现代科学也往往都无法解释的。
敬畏自然,敬畏神灵,其实也是一种生存哲学和生存智慧的。
我狡猾着呢。
于是,狡猾的我就开玩笑怂恿老田去摸那坛坛
老田打死都不去
嘿嘿
老田居然比我都狡猾呢
DSC_0143_副本.jpg
DSC_0143_副本.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