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7月29日
) 行程 608 公里
无缘艾比湖
上午10;00,我们从克拉玛依出发前往奎屯观艾比湖。
艾比湖,蒙古语称为“艾比淖尔”,“艾比”为“向阳”之意,“淖尔”意为“湖”,艾比湖即“向阳之湖”。 艾比湖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咸水湖,水面面积为650平方公里,艾比湖东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卧现代大陆桥铁路,北连阿拉山口,艾比湖湖形呈椭圆状,平均深度为2—3米,最深处7米,湖面海拔189米。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分别自西、南、东三面流入艾比湖,成为湖水的主要来源。
艾比湖是典型的内陆盐湖。湖区有盐、芒硝、硫酸镁、硼、溴、碘等矿物质,是全疆重要的食盐、芒硝产地。艾比湖阳光充足,夏季平均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上,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容易晒取盐,艾比湖部分沿岸生长有茂密的芦苇,是建筑业和工业的重要原料。丰富的水源和丛生的芦苇,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身环境。艾比湖内含有丰富的盐硝资源,卤虫卵产量在国内盐湖独占鳌头。 夏季,蓝色的波涛,荡漾不息;岸边的芦苇丛,绿意正浓;湖面上戏游的天鹅、野鸭、大雁婉转啼鸣。秋季,碧水长天,芦花飞放,朝日起,夕阳下,湖面流彩溢霞,绮丽迷人。湖的四周,有大片的梧桐、梭梭、红柳等灌木林,成为鹿、野羊、野兔、野鸡的栖息地,还生长着勿忘我、千里光、紫罗兰等芳草野花。冬季,波涛在冷空气影响下,形成了层层迭迭的巨大冰块。第二年春天,湖水解冻,许多鸟类又来到这里,生儿育女,年复一年
寻找艾比湖可费尽周折
。驱车行驶了200多公里仍不见湖的影子。这时已到博乐火车站,刘浩手中的地图也不管用了,不得不到站上去问问,才打听到去艾湖的路
。车拐进无边无际的沙漠湿地,一条只容一个车道的泥路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路的两边芦苇丛生,几乎蓬在一起,车就在芦苇丛中穿梭,车身与芦苇叶摩擦发出的“刷刷刷。。。”不绝于耳,真有丛林探险的精彩与刺激!
这样不知走了多久,湖还是不见踪影,难道路走错了?大家心里没底儿了。继续往前,担心油不够,一旦没油,在这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茫茫沙漠那是最危险的事儿。但没到目的地,又怎能罢休呢?最后决定一车在原地等待,另一车前去探路。
于是我们乘坐的车又东绕西拐继续往前穿行,这时一块醒目的牌子立在前方:艾比湖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有希望了,湖肯定就在不远处.又继续前行,湖仍未出现,“艾湖,你在哪,你在哪?”担心在湿地中迷路,于是刘浩就用矿泉水瓶子做标记放在岔路口,以便返回!还不死心,又往前行驶。。。。
这时已是下午6点了,兰姐他们也信息催促询问我们这边的探路情况,只得原路返回,打道回府!途中遇到一个牧羊人,仍不死心,闻之艾湖的情况,他告知:此地就是艾湖!我们都晕了,忙乎了半天,就在湖中穿行,却还在痴痴寻湖,呆了,那么闻名的艾湖怎成这样了?
牧羊人又告知:今年新疆大旱,缺水,流入艾湖的河流被截流了
,而湖中的水又用去浇灌棉花,因此眼前的艾湖就是如此景象!曾几何时这里水草丰茂,各种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好一副莺飞燕舞,鱼跃虾跳的热闹景象,可如今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虽然没见一滴湖水,但我们仍然登上观景台,远眺艾湖,遗憾离去!即便这样,我仍不相信艾湖消失了,她可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咸水湖,水面面积为650平方公里啊!
我始终都不能相信艾湖就这样消失了!只能推测可能是我们只到了湖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在其腹地,因此目睹的就是如此了!看来此行与艾湖无缘罢了!
虽然无缘艾湖,但我相信流传的这种推测:如果艾比湖不加以保护,她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离去的途中心底不断为艾湖祈福,相信有那么一天会重见其真容的
!
。
美丽可口的卡娃斯
看到“卡娃斯”这几个字,你可能会猜测是一个英俊少年或美丽姑娘的名字吧?那就错了,它是新疆当地的一种饮料。
离开艾湖,我们就早早的到了博乐市。到宾馆休整了一会儿,几个馋鬼就上街寻吃的。没走几步,烧烤香味就扑鼻而来,一家挨一家的烧烤摊有序的排列着,现在时间尚早,只有稀稀的几个食客,看来这是一个夜间小吃点,到夜晚一定热闹非凡。
这几天都在吃烤羊肉,吃腻了,所以这些飘香四溢的烧烤摊怎么也激不起我们光顾的欲望了,匆匆穿梭而过,来到一家川菜馆就坐。走到哪吃不腻的还是川菜,怀念的仍是川菜。这是此行中最正宗的一家川菜馆:麻婆豆腐,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每一盘菜都被我们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老板给我们推荐了当地特产的一种饮料,“卡娃斯”,它是由蜂蜜和啤酒花酿成的。味道太棒了,清新鲜美可口,每人都来了一大杯,大家赞不绝口,正宗的川菜加美酒,真是一个难忘的晚餐!
以至于后来都对卡娃斯情有独钟,每到一个地方就餐时总是念念不忘:有没有卡娃斯啊?每人一个卡娃斯哈!喝不够的还来第二杯呢!
美丽的卡娃斯,怀念你,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