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003|评论: 0

宋代丹棱著名高僧王承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09:21 | |阅读模式
                     宋代丹棱著名高僧王承皓
                         南山种豆翁
    前些天,与祁明勇兄聊天,祁明勇兄说《五灯会元》卷一上载有宋代丹棱著名禅师王承皓,曾与苏东坡斗机锋,问我知不知道这位高僧事迹。我说没有听闻过这个人,县志上也没见过有关这个人的记载。于是祁明勇兄便将《五灯会元》卷一上载有宋代丹棱著名禅师王承皓的这段文字发给了我。原文如下:
    玉泉承皓,云门五世,北塔思广法嗣,眉州丹棱人,为苏轼同乡,住持荆州玉泉寺。苏轼到荆南,微服求见,与之斗机锋,后尊礼之。
    原来宋代时家乡尚有如此高僧!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不禁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便注意搜寻有关此人的事迹资料,并略加整理如下,供同乡感兴趣者阅之。
    有关宋代丹棱高僧王承皓的事迹主要见于《佛学大词典》、《佛祖历代通载》、《五灯会元》、《续传灯录》、《锦江禅灯》、《指月录》、《教外别传》、《宋稗类钞》、《楞严要解》等典籍之中。
    据宋代无尽居士(张商英)撰《荆门玉泉皓长老塔铭》载,王承皓(1011—1091)宋代眉州丹棱坼头镇人。坼头镇即栅头镇(今丹棱县杨场镇), 坼音chè, 栅音zhà,至今丹棱杨场镇人仍读栅头镇为chè头镇。我曾问杨场人为啥把栅读为chè?杨场人笑称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何况老人们代代都这样读的,可知当年王承皓也是将栅(zhà)头镇读作坼(chè)头镇的。
    王承皓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依大力院出家,法名承皓。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普度为僧。宋仁宋景元年(1034年)受戒。宋仁宋庆历二年(1042)年游方至复州(今湖北省仙桃市)参谒北塔思席禅师,领悟通透了深奥精要的佛家教义,成为北塔思广禅师的弟子。
    宋神宗熙宁(1068年)元年,王承皓禅师至襄阳为谷隐寺首座。宋神宋元丰二年(1079)王承皓禅师受张商英之请离开谷隐寺前往郢州大阳开示佛法,后受湖北转运使孙景修之请移住湖北荆门(今湖北荆门市)当阳玉泉景德禅院
    宋哲宗六年(1091)十二月二十八日,王承皓禅师示寂于玉泉寺,终年八十一岁。
从典籍众多有关王承皓禅师的记载中,有两则记载十分有趣。
    一则是“皓布”的故事。王承皓禅师做了一条类似现在人穿的休闲短裤(布),并在裤子上用笔写上历代祖师的名号,只是把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名字写在裤腰上,别人问他为啥这样?他说:“只有文殊、普贤好一点,所以暂且把他们写在裤带上吧!”佛祖本应该是很尊贵的,应该顶礼膜拜,而王承皓却狂傲地这样做了,并每天大赤赤地穿着这件写满佛祖名号的短裤毫不在意四处行走,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皓布”。当时有位四川来的小和尚,深受王承皓禅师的喜爱。他见王承皓禅师穿着这样的短裤很是羡慕,也去仿照着做了一条准备自已穿。王承皓禅师发现了,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说他你为啥敢这样做?并说因为这件事不出半年你定会吐血而死!果然半年后这位小和尚于鹿门山吐血而死,这件事虽说可能是巧合,但也是十分的怪异。(见宋代无尽居士(张商英)撰《荆门玉泉皓长老塔铭》)
   另外一则则与苏东坡有关。苏东坡到荆南,听说老乡王承皓禅师很会谈禅,机锋不可触,心中甚为不服。有天专门微服去玉泉寺私访。两人刚见面,苏东坡说:“听说禅师禅悟功高,请问什么是禅悟?”王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苏东坡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接着王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我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于是礼拜而退。(见《宋稗类钞》、《 续传灯录》等记载。原文:“(东)坡参玉泉皓禅师。师问:‘尊官高姓?’坡曰:‘姓称,称天下长老轻重。’师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坡无对。于是,尊礼之。”)
    苏东坡与王承皓谈禅机锋相斗的这则记载,其真实性虽以无从查证,但从有关王承皓禅师的众多记载中,却有相当多有关他与人谈禅机锋相驳,几无敌手的记载。
    从以上两则记载中,我们可知王承皓禅师是一位行事特立异行,且机锋孤峭敏捷的得道高僧。遥想家乡丹棱在宋代便有如此高僧,真令乡梓后人敬仰。
[附录]
                        荆门玉泉皓长老塔铭
                           无尽居士撰。
    略云师姓王,眉州丹棱县坼头镇人。天圣元年,依大力院出家。法名承皓,明道二年普度为僧。景元年受戒。庆历二年游方,至复州见北塔思席禅师,发明心要,得游戏如风大自在三昧。制赤犊鼻。书历代祖师名而服之,曰:"惟有文殊普贤。犹较些子。"且书于带上,自是诸方以皓布呼之。
   惠南居黄龙,设三关语以接物,罕有契其机者。师教一僧往,南曰:"我手何似佛手?"答曰:"不相似。"南曰:"我脚何似驴脚?"答曰:"不较多。"南笑曰:"此非汝语。谁教汝来?"僧以实告。南曰:"我从来疑这汉。"
   熙宁间至襄阳为谷隐首座。有蜀僧依止师席,师怜其年少有志,稍诱掖之.僧亦效师,制犊鼻。浣而曝之。师见之曰:"我何故在此?"僧曰:"某甲也。"师曰:"具何道理敢尔?"僧礼拜曰:"每蒙许与。切所欣慕。"师曰:"此岂戏论。与汝半年当吐血死。"后半年其僧呕血死于鹿门山,闻者异之。
   元丰二年四月,予奉使京西南路,闻师之名致而见之。问师法嗣何人?师曰:"北塔。"问北塔有何言句?师曰:"为伊不肯与人说。"遂请师住郢州大阳。谷隐大喜曰:"我山中首座出世。"盛集缁素请师升座。以为歆艳。师曰:"承皓住谷隐十年,不曾饮谷隐一滴水,嚼谷隐一粒米。汝若不会,来大阳。与汝说。"携拄杖下座。不顾而去。
   居数月。知荆南李公审言转运使孙公景修,同请住当阳玉泉景德禅院。师机锋孤峭,学者不能凑泊。人阙首座。维那曰:"某人某人曾于某处立僧。为禅众所归。宜依诸方例请充。"师叱曰:"杜杜!"又曰:"孟八郎孟八郎。"一日师从厨前过。见造晚面,问曰:"有客过耶?"对曰:"众僧造药石。"师呼知事称之曰:"吾昔参禅。为人汲水舂米。今见成米面蒸炊造作。与供诸佛菩萨罗汉无异,饱吃了并不留心参学。百般想念五味馨香。假作驴肠膳生羊骨鳖。喂饲八万四千户虫。开眼随境摄。合眼随梦转。不知主禄判官掠剩大王。随从汝抄札消凿禄料簿。教汝受苦有日在。"于是徒众不堪寂寥,谮之于县令曰:"长老不能安众。惟上来下去点捡寒碎。"县令召师至县,责之曰:"大善知识不在方丈内端坐。两廊下山门来去得许多。"师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长官以坐是佛耶。坐杀佛去也。"长官茫然益敬礼之。
   狗子在室中,僧入请益,师叱一声,狗出去。师云:"狗子却会。汝却不会。"
   玉泉冬市四远云集。师于廊下画一圆相,顾视大众曰:"贱卖贱卖。"良久画破,曰:"自家买自家买。"冬至,上堂曰:"晷运推移布共赤。莫笑不洗。无来换替。"
   正大观知荆南。问:"如何是佛?""截断脚跟。"又问:"如何是佛?"师曰:"截断脚跟。"大其应机答话,隐显不测,大致若此。
   玉泉寺宇广大弊漏,前后主者以营葺为艰。师曰:"吾与山有缘,与僧无缘。修今世寺待后世僧耳。"悉坏法堂,方丈寝堂,钟楼,慈氏阁,关庙,而鼎新之,皆求予记其本末。师住山无笔砚文字,箱箧无兼衣囊钱。
   元六年遣人至江西。口白曰:"老病且死。得百丈肃为代可矣。"余以喻肃,肃不顾往。十二月二十八日示寂。临行门人迫以作颂。师笑曰:"吾年八十一。病死舁尸出。儿郎齐着力。一年三百六十日。"师灭时地三震。会余移漕淮西,召还谏省谪官金陵,不复详师后事。今年十月被恩知洪州,途次太平。有德鸿者来谒,泣言师之死。鸿适归闽中,自闽闻讣。奔诣玉泉,师已葬于斗山下。鸿营塔于始就绪,念先师神交道契,莫如公者。故间关数千里,诣公求文,铭师之塔。予哀鸿不忘其师。乃追掇绪余而铭之曰(文多不录)。
   《 续传灯录》“荆门军玉泉皓禅师传”:苏长公(苏东坡)抵荆南,闻师机锋不可触,拟抑之。即微服求见。师问:“尊官高姓?”曰:“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的)秤。”师震喝一声曰:“且道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