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杂师挨冤枉 川剧有一出与京剧《三岔口》“背靠背”(类似)的小武戏《双打店》,是一折《水浒》书上没有的“水浒戏”。 戏的故事简单:李逵下山,因酒误事,被官府缉章。二解差押李逵送府衙途中,夜宿王英店。吴用派燕青暗中保护,伺机救之,也投王英店(另一小二接待).深夜,王英潜人李逵房中,欲杀差相救,惊动李逵,与之撕杀。燕青闻械击声即至,黑暗中一场混战。 “摸黑”打斗也像《三岔口》一样,同是武生(燕青)、武丑(王英)为主,李逵、二差副之。 特别之处是该戏的结尾处理。 王英不敌,越房而走,燕青、差甲、李逵、差乙相继跟踪。王英跳(筋斗)上房(弓马桌)取瓦(真瓦)击追赶之人;燕青被瓦击,燕青上房取瓦反击解差甲;差甲如法打李逵,李逵打解差乙;差乙用吃奶的力气翻爬上房,东找西寻,只捡得半截瓦,觅不着挨打之人……戏至此,打杂师至台口向观众宣布:“么台 了!”转身去收拾“弓马桌”,差乙手起瓦落,打杂师“哎哟”一声,双手护头,鲜血从指缝泄出——看官轰笑,满堂喝彩。戏才真正“么台”了! 惜乎,现今的川剧舞台上只见舶来货《三岔口》,川剧祖宗遗留下的《双打店》被置于“冷宫”,岂非憾事! 旧时演戏的舞台(演庙会戏的“万年台”或早期的剧场)没有大幕、二幕,打杂师在演出前后或演出进行中都是明场搬桌挪椅、递送道具,观众是每戏必见打杂师在台上活动。打杂师有时也以剧中人身份出现于台上——如《放裴》扮演裴生的身影,“大架水"(人员众多)戏顶个“影子”(兽类),以局外人,也可说是剧中人又非剧中人的身份出现的戏就更不少。下面再说两戏: 1、大幕戏《归正楼》 一落千丈的富家少爷邱元顺,逼妻苏氏当娟,妻不从,房门紧闭。邱元顺不管三七二十一,招来嫖客,破门拉妻接客——从后台拉出了打杂师。一锤干大锣— 邱元顺 (惊问)你地到我座头来做啥子? 打杂师 你从我屋头把我拉出来做啥子?! 原来邱大少爷住的是篾笆笆房子,本想拉老婆而从隔壁拉出了着便装的打杂师。 2、《相国寺·打和尚》 解元谢生,玩世不恭,别妻妾任意狂游,竟胆大包天地假扮和尚混人相国寺入皇宫设坛作法的队列之中。后被从众僧中查出,帝怒问斩,幸苏东坡在彼,恳求万岁惜才免死,可罚谢生削发出家,帝准奏,赐谢解元相国寺剃度为僧。解元皈依后,难舍娇妻美妾,偷跑返家直人小房,妻妾见一和尚闯人内室,持棍棒追打——见和尚乃解元,大惊,谢解元道原委,夫妻痛哭……妻妾虽感谢苏东坡救夫命之恩,但恨他让解元出家,断了俗缘,害己终身守寡。适苏东坡至,妻妾不问皂白,各执竹杖打苏…… 东坡被打,脱身无计,从下“马门”拉出打杂师作护身牌。打杂师挨打,进退无路,挣脱苏东坡,跳下舞台逃跑——观众笑声不绝。 此戏,常演《打和尚》单折,从追打谢生起,至打苏东坡终结。 古装戏中冒出现代人,观众接受,从无非议,而且乐意。如何解释古装戏里出现的今人——打杂师,任凭观众施展想象力。 我想,这不正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倡、追求的“间离效果”——而中国古老戏曲早就有的演出方法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