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53|评论: 29

坐歌堂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8-6-28 11:15 | |阅读模式

南充生活素描之——————

                         坐歌堂  

               

                文 / 邓四平(QQ:814115633)电话:15908275137

                  

    媒灼之言,父母之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川北农村,情投意合的少男少女在说媒、对面、看家、过礼、排好八字、选定黄道吉日之后,便要谈婚论嫁了。

儿时的记忆中,男方迎娶的头一天下午,一大队人马便要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抬着抬盒,晃悠晃悠,朝着女方家走去了,那队伍浩浩荡荡,喜气洋洋地。

呜哩哇啦,呜哩哇啦,生个胖娃娃……”那唢呐的曲调,无论吹奏什么曲子,无论怎么听,都仿佛在演唱着同一首词儿。

    迎亲的队伍里往往还有三两个年轻漂亮未婚的女子一同前往,那身份就似现在时髦的“伴娘”,那时侯叫“秧歌队”,是到女方家迎亲的,兼有坐歌堂唱歌助兴的功能。儿时的我们常常看见队伍经过之处,大路两旁尽站满看热闹的乡亲,大家纷纷指指点点,相互打听究竟是谁家的妹子又要出嫁了。人群里也常有村里的光棍们跑来看热闹看稀奇的,那羡慕的神情,那呆直的目光仿佛要把经过的“秧歌队”的妹子们身上都要绞下二两肉来。儿时不懂事的我们,也常常在人群里欢天呼地的胡乱唱起那些老光棍们平日教我们学唱的歌来:“新干娘,那个奶奶长,从杜家一直扯到永兴场!新干娘,那个奶奶长……”如此反复,直唱得那些经过的秧歌队”的年轻漂亮未婚女子们一个个脸红耳赤,灿若桃花。人群里便爆发出开怀的大笑来,“秧歌队”的年轻漂亮未婚女子们便如受惊的兔子一般,以手蒙面迅速四散前逃。

    迎亲的队伍里最吸引人的是相帮兄弟抬的那抬盒。那抬盒里往往盛放着鞋帽糖酒,悬挂着骠肥的猪肉,斜搁着米筛般大小贴着大“红双喜”的糍粑,压得抬抬盒的千担弯弯地打颤,抬盒里更有那送到女方家里当天晚上“坐歌堂”才散发的“唱歌钱”,一匝一匝,厚厚的,也新崭崭的。

女方在男方迎娶前一天就办酒席,热闹非凡。午饭几轮刚开完,接着又要吃夜饭,开完宴席,收拾好碗筷,相帮的兄弟便在堂屋的神龛下恭恭敬敬地一溜儿摆好几张八仙桌,负责主持的“知(支)客师”便叫出艳若桃花的新娘在桌前羞答答地站立端正,便声如洪钟地叫道:“月亮出来亮汪汪,闺女今天喜洋洋,感谢父母养育恩,闺女现在拜爹娘!”

     闺女恭恭敬敬地拜完爹娘之后,“知客师”又手举一张巴掌大的红纸,一一唱到娘家亲友的名字,唱到名字的人,便嘻嘻哈哈地走到堂屋的神龛前接受新娘的拜礼,新娘行了鞠躬礼之后,受拜的人就要往新娘面前的桌上丢钱,一块两块十块不论,名曰:“添箱”。表示对出嫁的女儿的一种祝愿和纪念。所以农家女儿出嫁,往往又叫“打发女”。

仪式完毕之后,再在堂屋里随便搭上几根长条凳,女方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碎娃儿,小妹崽,往往小朋友居多,大家三三两两或坐或站,热热闹闹,打打嚷嚷,恭贺新娘出嫁。

伴着闪烁的星星和一轮明月,大家先起哄叫新娘唱嫁歌,新娘在羞得无法推辞之时,就站起身来,清唱起来,其内容不外乎是告别父母亲友,或者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舍不得离开等等,唱到动情之处,新娘往往就哭得泪人一般,早已泣不成声了:“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二唱父母心地好,自己喝稀干留到。干的拿给奴家吃,肥足树苗长得高。三唱父母心地善,父母恩情高如山,如今难舍父母去,叫奴怎不泪涟涟?……”新娘边唱边哭,新娘的父母在女儿唱完之后,接着也哭着回唱:“女儿女儿你莫哭,嫁到婆家更幸福。爹娘盘儿不容易,孝敬公婆胜父母。芝麻开花节节高,勤俭节约是诀窍。女儿女儿你莫哭,嫁到婆家更幸福。”接着“秧歌队”又唱,大抵唱些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方面的流行歌曲,坐在堂屋里的姑娘小伙也对着唱,此起彼伏,抑扬顿挫,悠扬婉转,兴趣盎然。

往往月过三更,坐歌堂兴趣盎然之时,女方家帮忙的妇女们就要代表主人登场答谢歌友,腰间搂一个大大的洗脸盆,里面满满盛装着糖果瓜子,更多之时,还有炒得喷香的豌豆胡豆爆米花等,跟在后面的妇女手中更是攥着一大叠新崭崭的钞票,一角的,两角的,更多的五角的一块的,前面的妇女笑嘻嘻地散发糖果,后面的妇女喜滋滋的分发“唱歌钱”,唱与不唱,人手一份。也有爱占便宜的人开玩笑似的撒谎说没得到,又讨要第二份,但发喜钱的眼尖,记性好,故意抽出喜钱递去,当那人兴高采烈以为要得逞之时,发喜钱的妇女又迅速缩回手来,笑嘻嘻地拿钱在脸上上下摩挲,做出羞脸的动作来,逗得哄堂大笑。儿时的我们便经常去“坐歌堂”,只要坚持到最后,除了可吃糖果瓜子外,更可白得一份“唱歌钱”啊!确实令人兴奋刺激不已!

斗转星移,现在的婚礼已经很少再有“坐歌堂”的程序了,一切就好象电脑程序一般,虽是华丽时髦,但总觉得有些千篇一律,有些格式化。参加之后,心里怅然若失似的,总觉得比起过去的婚礼来,少了一分古朴,少了一分典雅,更少了一分生动和有趣啊!心里便无端地怀念起“坐歌堂”来,怀念那月亮出来亮汪汪的夜晚,怀念那羞答答的新娘喜气洋洋的泪水,怀念那飘渺而又远去的歌声:“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6-28 17:30 |
    旧时农家婚俗,依然值得回味!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8:06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8:03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03:23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4:47 |
常常在人群里欢天呼地的胡乱唱起那些老光棍们平日教我们学唱的歌来:“新干娘,那个奶奶长,从杜家一直扯到永兴场!新干娘,那个奶奶长……”如此反复,直唱得那些经过的秧歌队”的年轻漂亮未婚女子们一个个脸红耳赤,灿若桃花。人群里便爆发出开怀的大笑来,“秧歌队”的年轻漂亮未婚女子们便如受惊的兔子一般,以手蒙面迅速四散前逃。

发表于 2008-9-24 05:40 |

邓先生,你写得很好,勾起我对儿时的记忆,仿佛间,我正在历经《难忘今宵》,回国时,我 邀你再去乡下,找回感觉。好吗?

[em06][em06]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09:16 |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吻浮萍在2008-9-24 5:40:00的发言:

邓先生,你写得很好,勾起我对儿时的记忆,仿佛间,我正在历经《难忘今宵》,回国时,我 邀你再去乡下,找回感觉。好吗?

[em06][em06]

 谢谢你的关心和关注,远在天涯的游子,记住家乡蓬安永远爱你!树高千丈也不忘根!永远的朋友,永远的老乡!

 http://www.hongxiu.com/grzl/index.asp?zz=%B5%CB%CB%C4%C6%BD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09:11 |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吻浮萍在2008-9-24 5:40:00的发言:

邓先生,你写得很好,勾起我对儿时的记忆,仿佛间,我正在历经《难忘今宵》,回国时,我 邀你再去乡下,找回感觉。好吗?

[em06][em06]

 谢谢你的关心和关注,远在天涯的游子,记住家乡蓬安永远爱你!树高千丈也不忘根,很荣幸接受您的邀请,一定陪您去再次感受《坐歌堂》!谢谢您的看重!永远的朋友,永远的老乡!

 http://www.hongxiu.com/grzl/index.asp?zz=%B5%CB%CB%C4%C6%BD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23:24 |
当您行走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这一方神奇的灵山秀水之间,穿越古镇悠远的历史和浪漫凄美的相如文君爱情故事之中时,你一定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钟灵毓秀而惊叹,更会为这一方神奇的千年人文山水而无限眷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2:15 |
:“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15:32 |
:“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二唱父母心地好,自己喝稀干留到。干的拿给奴家吃,肥足树苗长得高。三唱父母心地善,父母恩情高如山,如今难舍父母去,叫奴怎不泪涟涟?……”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3:31 |
当您行走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这一方神奇的灵山秀水之间,穿越古镇悠远的历史和浪漫凄美的相如文君爱情故事之中时,你一定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钟灵毓秀而惊叹,更会为这一方神奇的千年人文山水而无限眷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8-10-3 15:09 |

我是土生土长的蓬安人。小时候经常亲临好姐姐们出嫁时“坐歌堂”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好姐姐们坐在“歌堂”中央的长凳子上,头枕一个长枕头,头深深埋在两臂间哭啊哭啊~感觉伤心极了。当时我心里特心疼,看着成天一起玩耍手把手教自己绣花的好姐姐们由如花似玉的美女变成一个个黄脸婆,当时就特恐怕自己哪一天也面临坐歌堂”的“悲伤”场景,害怕自己秀不出好姐姐们那如画的手绢,如画的饰品,面临离开亲身父母嫁到“狼婆婆”家去悲惨的命运!

自从14岁离开家乡到营山读书就业。儿时的记忆渐行渐远。我终于未能面临那场面,也不用再做那儿时学的针线活。

唯有那段儿时的记忆令人今生今世难忘!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5:24 |
QUOTE:
以下是引用yishengpingan在2008-10-3 15:09:00的发言:

我是土生土长的蓬安人。小时候经常亲临好姐姐们出嫁时“坐歌堂”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好姐姐们坐在“歌堂”中央的长凳子上,头枕一个长枕头,头深深埋在两臂间哭啊哭啊~感觉伤心极了。当时我心里特心疼,看着成天一起玩耍手把手教自己绣花的好姐姐们由如花似玉的美女变成一个个黄脸婆,当时就特恐怕自己哪一天也面临坐歌堂”的“悲伤”场景,害怕自己秀不出好姐姐们那如画的手绢,如画的饰品,面临离开亲身父母嫁到“狼婆婆”家去悲惨的命运!

自从14岁离开家乡到营山读书就业。儿时的记忆渐行渐远。我终于未能面临那场面,也不用再做那儿时学的针线活。

唯有那段儿时的记忆令人今生今世难忘!

       知音难寻觅,天涯长相忆!http://nc.newssc.org/system/2008/09/24/011134594.shtml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20:31 |
斗转星移,现在的婚礼已经很少再有“坐歌堂”的程序了,一切就好象电脑程序一般,虽是华丽时髦,但总觉得有些千篇一律,有些格式化。参加之后,心里怅然若失似的,总觉得比起过去的婚礼来,少了一分古朴,少了一分典雅,更少了一分生动和有趣啊!心里便无端地怀念起“坐歌堂”来,怀念那月亮出来亮汪汪的夜晚,怀念那羞答答的新娘喜气洋洋的泪水,怀念那飘渺而又远去的歌声:“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21:51 |
伴着闪烁的星星和一轮明月,大家先起哄叫新娘唱嫁歌,新娘在羞得无法推辞之时,就站起身来,清唱起来,其内容不外乎是告别父母亲友,或者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舍不得离开等等,唱到动情之处,新娘往往就哭得泪人一般,早已泣不成声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0:11 |
坐歌堂是值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0:09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21:30 |
[em03]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