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市容环卫局:建“民生工程”
还是“民怨工程”
成都市温江区相关部门违规建设生活垃圾压缩站引起当地居民强烈反对一事已进入快速发酵阶段。笔者获悉,2014年4月10日,已有数百名群众小规模聚集,在工程现场和温江区政府相关部门表达诉求。来自网络的声音一直未曾歇息,截止当晚,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已将此事置于头条,访问量达7000多次;腾讯大成网一则《光华大道三段成都七中旁将修建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场,买房须谨慎》的帖子访问量更是超过2.1万条,回复已超过800多楼;天涯、凤凰网和社交媒体等还在不停发帖;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也已参与报道。所幸的是,当地居民相对理智,未发生冲突性群体事件。
事件亦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程序性关注,但似乎作用不明显。须提醒有关部门注意的是,当地居民和网民对温江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给成都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回复中提及的“区市容环卫将与区级相关部门及镇街一道,密切关注舆情发展动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及沟通解释,全力做好息诉息访工作,确保此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以及温江区市容环卫局韩姓局长关于风向的解释怨气仍甚。
据笔者了解,截止目前,尚不知也没发现温江区如何“加大宣传引导及沟通解释”,当地居民的反对行动还在继续扩大,传闻还有个别居民被执法部门约谈。笔者不禁疑惑,难道温江区就是这样“全力做好息诉息访工作”,仍旧要“确保此项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关于“民生工程”,笔者问了问百度,度娘说“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可仔细对照一看,生活垃圾压缩站项目不但审批程序不合法,而且既没有以人为本,更没有保障当地居民的知情权和切身利益。如果建成,只会大大降低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截止目前,由温江区市容环卫局主导的这一工程还不是“民心工程”,更谈不上“民生工程”。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演变为“民怨工程”,甚至是“民愤工程”,说不定还是“脱乌纱帽工程”!
由此笔者还是联想到全国正在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强调,“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3年1月21日新华网)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看似很小,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央明确要求各地基层领导干部要到群众中听意见,真心听,听真言,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
笔记在此不禁要问:从温江区委、区政府到区市容环卫局,再到凤凰、涌泉社区,相关领导干部是应坐在办公室等待群众上访还是该主动下访,解决生活垃圾压缩站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你们的自我剖析报告中,又该如何为此事注脚?
从媒体的报道中,值得笔者欣慰的是,区市容环卫局长在事件处理中还怀有一丝真诚。但如果“真诚”被无情的事实掩盖,千万不要被官僚主义葬送了乌纱帽!各位领导,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