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把孝道文化植入清明节,我是有微词的。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发端本来不是祭鬼、拜坟,而是古人踏青郊游的日子,因为万木复苏、百花开的清明,是滋生的季节、繁茂的开始了。古人男男女女结伴春游,暗示着爱情的生发了。“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够风流,妾拟将身嫁与,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就是大胆的女子怀春的写照。典籍中却没有写清明祭鬼的诗章流传下来。
农耕的汉民族,历来敬畏鬼神,这在二十四史中多有记载。由于各种原因,悲惨命运的人们,总期望祖先保佑自己,地脉龙神垂青自己,也有朝一日家道兴旺,子孙荣华富贵起来。有人就编造出“十个人挣,不如一个人睏”的风水格言,直叫天下贫贱者渴望着,地脉龙神转过来回顾自己了。恐怕,清明祭鬼就由此发生了。
古代北方有个晋国,出了个不贪慕荣华富贵,不居功自傲的介子推,他辅佐晋文公19年逃亡生涯,回国当了国王的文公,却忘记给介子推封赏了。介子推背着老娘上山躲避文公拉回去封官,硬是不下山。文公听人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烧死了介子推,恰恰也是三月初三哟,自此有了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上火得三天,纪念高洁的介子推而已。显然,买官卖官的今儿,寒食节的内涵是不合时宜的了。
所以,还是祭鬼要紧,用“孝道”包装起来祭鬼吧。可是,又有“厚养薄葬”的说法,似乎也被遗忘殆尽矣。悲乎哉,其悲也!
|